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δ因子(丁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的临床表现常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掩盖,所以临床上诊断丁型肝炎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本文介绍了丁型肝炎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经 HBV-DNA 转染的 MT-5细胞的培养条件进行观察。发现重金属离子Zn 和 Cd 对 MT-5细胞表达 HBsAg 有诱导作用,而咖啡因、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丙酸睾丸酮、苯丙酸诺龙对 MT-5细胞的 HBsAg 均无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关于SARS的发病机制 ,目前尚有争议。有人认为SARS冠状病毒 (SARS CoV)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一样 ,主要是损伤人体的免疫器官 ,其发病与免疫器官的损伤有关 ,其依据是 :SARS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计数减少 ,T淋巴细胞亚群CD4 和CD8 细胞数减少 ;病理学检查发现 ,除肺部损伤外 ,SARS死亡病例的尸检中可见脾脏萎缩、淋巴结出血及坏死等。本文作者综述了近一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有关SARS发病机制的论文 ,认为SARS CoV并不直接损伤人体的免疫器官 ,因大多数SARS患者在发病 2周后 ,血液中可检测到特异性抗 SARS CoVIgM和IgG抗体 ;血浆中多种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和一些白细胞介素 (IL)明显升高 ,说明其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是正常的 ;HIV感染者由于机体免疫功能损伤而导致慢性感染和各种机会性感染 ;与SARS患者发生的继发感染有别。由于SARS CoV的发现仅 1年时间 ,对其研究尚不充分 ,目前对SARS的发病机制尚难下最后结论。本刊发表此文的初衷是发扬学术民主 ,提倡“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 ,以便进一步推动对SARS发病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据《J Viral Hepat》2018年4月报道】题:孕晚期替比夫定治疗预防HBV母婴传播的安全性和效果: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作者Hu Y等)对HBV感染母亲的子女已有被动和主动免疫预防,但HBe Ag阳性母亲的婴儿,约10%仍发生慢性感染。既往报道显示孕中期或孕晚期口服抗HBV药能减少母婴传播。为进一步评估孕晚期使用替比夫定预防HBV  相似文献   
6.
最近,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发表了《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2019年版)》 [1] (以下简称《指南》),以减少HBV的母婴传播。《指南》发表后,相关杂志刊登了学术讨论文章 [2-3] ,营造了学术争鸣环境,通过讨论,解决问题,提高学术水平。笔者就服用替诺福韦酯(TDF)、替比夫定(LdT)等抗病毒药物或使用干扰素期间意外妊娠等问题,提出个人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7.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GRADE中国中心最近发布了《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2019年版)》。该指南存在参考文献引用不当;对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部分关键策略缺乏推荐意见;部分推荐意见证据不足或缺乏证据等问题。本着学术争鸣原则,本文对该指南提出一些管见,愿与作者和读者商榷。  相似文献   
8.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近年来创建的研究核酸分子生物学的新方法,也称为体外基因扩增,是一种在体外扩增DNA 的技术。运用PCR 技术可以使样品中极微量的或单拷贝的特定核苷酸片断在体外得到大量扩增,从而给研究工作带来方便。在用于疾病诊断方面,与常规方法相比,PCR 技术可大大缩短操作时间,而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该技术自Saiki 等1985年首次报道以来,已广泛地应用于多个研究领域。目前国内外均已制备成诊断药盒作为商品出售。现将PCR 技术在传染病诊断中的应用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医学科学不断发展,对疑难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亦使医院内感染机会增多。医院内感染(NI)已经成为近代医学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并是造成住院病人直接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医院内感染已引起世界各国医学界的广泛重视。我院1987年9月~1989年8月两年中,住院死亡患者共319例,其中医院内感染引起患  相似文献   
10.
埃及血吸虫病及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均呈高度流行,且两者常见于同一患者。作者对血吸虫病和同时合并HBV感染的关系进行研究。 105例患者均在大便或中发现曼氏血吸虫或埃及血吸虫活虫卵,6个月内未用过抗血吸虫病药物,所有病人用直肠活检证实有活动性血吸虫感染。用ELISA测定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HBs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对HBsAg阳性者检测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抗-HBe,其他血、尿常规、生化检查用常规方法进行。 105例按HBV感染情况分3组:Ⅰ组20例未感染HBV,HBV标志物均阴性;Ⅱ组34例为现症感染者,HBsAg阳性;Ⅲ验51例为既往感染者,HBsAg阴性,抗-HBs/抗-HBc阳生。Ⅰ组年龄明显低于Ⅱ和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