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化学发光微粒子法(CMIA)和质谱法(MS)对全血环孢霉素A(CsA)谷浓度测定结果的比较,了解3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以便更加合理地选择CsA浓度监测方式。方法采集分离100例肾移植术后患者稳态浓度的血浆样品,以CMIA、FPIA以及MS法测定CsA浓度,并对3种方法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FPIA的线性范围在0~800ng/ml,最低检测浓度为43.0ng/ml,而CMIA法测定的线性范围在0~1500ng/ml,最低检测浓度为24.1ng/ml;3种方法中,FPIA法和CMIA法的检测结果与和MS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6和0.97;FPIA和CMIA法的检测结果均高于MS(P<0.01),但相比FPIA法,CMIA的测定值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land-Alman一致性分析显示,CMIA法的测定结果较FPIA法普遍偏低,平均偏差为-76.5ng/ml。结论 CMIA相比FPIA法,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高,是更为客观和理想的CsA血药浓度的检测方法,建议可推广入临床常规监测。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了解不同检测方法在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CRKP)对多黏菌素 B体外药敏检测中的差异,为临床治疗和实验室检测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8-2020年宁波地区临床分离的CRKP 147株,分 别采用肉汤稀释法、E-test纸片法、仪器法(N335药敏卡)和纸片法检测其体外对多黏菌素B的敏感性,分析4种药敏检测方法所 存在的差异。结果 微量肉汤稀释法、E-test法和仪器检测CRCP对多黏菌素B MIC50分别为1、1和0.5μg/mL,MIC90分别为1、 1和0.5,累积敏感率分别为97.3%、99.3%和98%,具有较高一致性和敏感性;仪器法检测CRKP对多黏菌素B的平均MIC值为 (0.82±0.16)μg/mL,明显低于标准方法的(1.39±0.27)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test法和仪器法的基本一致率(EA) 为92.5%和94.6%,标准符合(CA)分别为97.3%和98.6%,严重错误(VME)分别为2.7%和1.4%;重大错误(ME)和小错误(mE)均为 0;纸片法KB值与肉汤稀释法MIC值之间方差分析P>0.05,故提示KB值与MIC值不具有线性关系。结论 4种方法检测CRKP 对多黏菌素B体外具有较高敏感性;仪器法和E-test法对于多黏菌素B的敏感性检测与微量肉汤稀释法高度一致,但其中仪器法 N335药敏卡检测MIC有所降低,建议标准方法复核。  相似文献   
3.
脑钠素在快速诊断心衰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血浆脑钠素(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在心衰诊断中的特异性及灵敏度,并进一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快速免疫荧光法分别测定182例心衰疑似病人及120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浆BNP值。同时对这182例心衰疑似病人进行心超检查。结果182例心衰疑似病人中有110例被确诊为心衰。心衰患者组的血浆BNP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BNP在心衰诊断中的灵敏度为97.3%,特异性为68.1%。结论BNP在心衰快速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早期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我院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营养护理干预,从而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糖及尿蛋白、血肌酐等肾功能指标.方法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及以低蛋白饮食为主的综合营养护理干预.结果40例患者经3~4个月的综合营养治疗,血糖、血肌酐、血尿素氮等测定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各指标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尿糖、尿蛋白水平也较治疗前明显好转.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应尽早进行心理护理及以低蛋白饮食为主的综合营养护理干预,以改善肾功能,减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超敏CRP(hs-CRP)、类风湿因子(RF)和全血红细胞沉降率(ESR)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RA患者、2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0例骨关节炎(OS)、20例干燥综合征(SS)、20例结缔组织病(CTD)与4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CCP浓度;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RF的浓度;用全自动动态血沉仪LG-E&H-20检测ESR,并进行比较。结果:RA患者抗-CCP、hs-CRP、RF和ESR明显高于各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对RA的敏感性达到70%,特异性98%。结论:联合检测血液中抗-CCP、、hs-CRP、RF和ESR,可提高对RA的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与反复自然流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感染,是盆腔炎和不孕症的常见病因。而女性生殖道感染CT后容易合并UU感染。为探讨生殖道CT和UU感染与反复自然流产的关系,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宫颈分泌物CT和UU。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与分析个体资料联合三级护理干预对异位妊娠患者胃肠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自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80例异位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个体资料分析联合三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护理满意度、胃肠功能恢复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更高,且观察组饮食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生命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及精神健康(MH)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个体资料分析联合三级护理干预应用于异位妊娠手术患者中,能够有效促进术后的胃肠功能恢复,提升护理满意度,改善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院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中第1类整合子可变区启动子的种类和排列方式,分析其与介导的耐药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并明确整合子阳性菌株的同源性情况。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琼脂糖凝胶电泳以及测序的方法,以2012-2014年医院临床分离42株第1类整合子阳性CR-PA为对象,检测其可变区启动子和同源性。结果 42株实验菌株中强启动子PcS为2株、弱启动子PcW为2株,剩余38例皆为杂合1型启动子PcH1;位于Pc下游的P2启动子42例皆为-35到-10区间隔有14个碱基序列的无活性型的启动子;42株CR-PA经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PCR(ERIC-PCR)基因分型,主要分为A、B、C、D、E 5型,其中A1型32株,A2型6株,B、C、D和E型各为1株,A型菌株主要是来源于ICU及神经外科。结论本地区临床分离CR-PA中第1类整合子可变区的启动子主要以杂合1型启动子PcH1为主,P2启动子全为无活性型;整合子阳性菌株的基因分型间呈现高度的同源性,可能存在着医院的克隆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评价Bio-Rad D10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仪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临床应用性能。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颁布的《定量临床检验方法的初步评价:批准指南(EP10-A)》提供的方法,按照特定顺序连续5d测定低、中、高浓度标准品中的HbA1c,计算偏差、总不精密度,及其截距、斜率、非线性、携带污染和漂移,并进行t检验。结果偏差:低值-0.01%、中值-0.09%、高值-0.11%,均在允许偏差的范围内。总不精密度(用CV表示):低值1.148%、中值0.886%、高值0.727%,均小于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允许误差5%的范围。截距、漂移、非线性和携带污染均无显著性差异(P0.01),斜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Bio-RadD10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仪测定HbA1c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性能指标符合临床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
赵玉杰  吴巧萍  龚梦帅  秦玲 《浙江医学》2022,44(23):2478-2484
目的探究外排泵表达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多黏菌素B(PB)耐药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测其对PB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以经体外诱导耐药的PB耐药株为耐药组,未经诱导的相同菌株为敏感组,比较耐药组加入外排泵抑制剂羰基氰氯苯腙(CCCP)前后的MIC变化。采用PCR法检测菌株中外排泵操纵子基因(adeB、adeJ、adeG、adeE、abeM)及调控基因(adeR、adeS、adeN和adeL)的携带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两组外排泵基因表达水平,利用SnapGene软件对调控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共收集到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300株,所有菌株均对PB敏感,未检出PB耐药株。耐药组加入CCCP前后MIC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菌株外排泵操纵子基因adeB、adeJ、adeG和abeM的携带率均>90%,未检出adeE携带株。qRT-PCR结果显示,与敏感组相比,耐药组adeB表达量升高2.2倍(P<0.05),adeJ、adeG和abeM分别升高1.9倍、1.8倍和1.8倍(均P>0.05)。序列比对分析发现adeR(V120I、A136V)和adeS(A153T、G186V)有多个突变位点,adeN和adeL均未发现突变位点。结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PB耐药与外排泵操纵子基因的高表达有关,机制可能是调控基因adeR和adeS点突变引起下游基因adeB过表达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