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12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1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高血糖、氧化应激与糖尿病并发症之问密切相关,如何抗氧化应激并以此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成为一大研究热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心肌β 1与α 1受体自身抗体是否与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有关.方法以合成的α 1受体和β 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技术,检测 196例,其中糖尿病心肌病患者 46例, 2型糖尿病 52例,高血压无靶器管受损患者 58例及正常对照组 40例血清中抗 G蛋白偶联型α 1和β 1受体自身抗体.结果糖尿病心肌病组抗β 1和α 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45.6%和 39.1% ,明显高于糖尿病无心肌病组的 17.3%和 17.3%,高血压组的 19%和 12.1%及正常对照组的 15%和 17.5%,差异有极显著性 (P<0.01).不同亚组糖尿病心肌病心功能分级抗β 1和α 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检出率比较,心功能Ⅱ、Ⅲ级者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分别 55.6%和 44.4%,而心功能Ⅳ级分别为 (1/10)10%和( 2/10) 20% 明显低于心功能Ⅱ、Ⅲ级者.结论免疫学机制可能参与糖尿病心肌病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AT1-受体)、α1-肾上腺素受体(α1-受体)、自身抗体是否与慢性肾小球肾炎(CaN)发病有关。方法 以合成的AT1受体和α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66例CGN患者、58例高血压病患者及柏例正常人血清中抗AT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结果 CGN肾功能不全组抗AT1和α1受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6.1%(37/66)和53.0%(36/66),高于高血压无肾损害组(分别为15.5%和12.1%)及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0%和12.5%),P〈0.01。结论 抗G蛋白偶联型受体自身抗体可能与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β1肾上腺素受体(β1-受体)和M2胆碱能受体(M2-受体)自身抗体与不同病因肾损害的关系是否与慢性肾炎(CGN)肾功能衰竭发病有关。方法以合成的β1受体和M2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66例CGN并肾功能不全患者,31例多囊肾并肾损害患者,58例高血压无肾损害患者及40例正常人血清中抗M2和β1受体自身抗体。结果CGN肾功能不全组抗β1和M2受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0.0%(33/66)和40.9%(27/66),明显高于多囊肾并肾损害组(分别为16.1%和16.1%)、高血压无肾损害组(19.0%和20.7%)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5.0%和17.5%,P〈0.01)。结论抗M2和β1受体自身抗体可能与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β1和α1肾上腺素受体(β1受体和α1受体)自身抗体是否与高血压病合并肾损害有关。方法以合成的β1和α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61例高血压并肾损害患者,60例高血压无肾损患者及40例正常人,血清中抗G-蛋白偶联型β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结果高血压病并肾损害组抗β1和α1受体抗体阳性率为62.3%(38/61)和50.8%(31/61),明显高于高血压无肾损害组的13.3%(7/60)和10.0%(6/60)及正常对照组12.5%(5/40)和7.5%(3/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清抗G-蛋白偶联型β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可能与高血压合并肾损害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PCR—RFLP方法测定692例汉族人的瘦素受体(LR)基因Gln 223Arg变异,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组患者与单纯糖尿病组患者比较以及肥胖组与正常组比较,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推测LR基因Gln 223Arg变异与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5′-侧翼区T^-786→C突变与2型糖尿病(T2DM)并发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选择T2DM患者186例,其中65例并发CHD;选择正常人63例作为对照。采用PCR/ASO杂交技术检测T^-786→C突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2DM伴CHD组TC基因型及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高(P〈0.05)。与T2DM不伴CHD组相比,T2DM伴CHD组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高(P〈0.05)。在T2DM患者中,与TT组比较,TC组HbA1C明显增高。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压、病程、LDL-C、脂蛋白(a)、HbA1C、C等位基因与CHD呈正相关(P〈0.01)。结论eNOS基因5′-侧翼区T^-786→C突变增高T2DM患者并发CHD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8.
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 探讨早期 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择 5 0例无血管并发症的 2型糖尿病患者 ,和 2 5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个体。采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法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和硝酸甘油 (GNT)介导的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结果 2型糖尿病组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为 3 .62 %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4.68% (P <0 .0 5 )。基础血管内径、基础血流、GNT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在 2组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早期 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9.
武汉地区中老年常住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与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抽样分层横断面现场调查方法对武汉地区2600名40岁以上成人进行问卷调查及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代谢综合征、糖尿病、糖耐量受损、高血压病、中心性肥胖患病率分别为12.2%、11.8%、10.3%、31.9%、48.0%。  相似文献   
10.
老年 2型糖尿病 (DM)患者常并发高甘油三酯血症(HTG)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血症 ,是DM患者伴发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子 ,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1,2〕。Ahn等〔3〕报道脂蛋白脂酶 (LPL)基因第 8内含子内切酶HindⅢ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与HTG、低HDL C血症有关。我们探讨LPL基因HindⅢ多态性与DM伴HTG的关系。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 :1996年 6月至 2 0 0 0年 4月在我院选择符合1985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DM患者 144例。其中男74例 ,女 70例 ,年龄 60~ 83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