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9篇
  免费   257篇
  国内免费   305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163篇
妇产科学   30篇
基础医学   259篇
口腔科学   72篇
临床医学   743篇
内科学   543篇
皮肤病学   314篇
神经病学   112篇
特种医学   21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1篇
外科学   608篇
综合类   1624篇
预防医学   476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759篇
  9篇
中国医学   522篇
肿瘤学   188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303篇
  2013年   307篇
  2012年   324篇
  2011年   391篇
  2010年   313篇
  2009年   303篇
  2008年   343篇
  2007年   350篇
  2006年   334篇
  2005年   329篇
  2004年   311篇
  2003年   278篇
  2002年   279篇
  2001年   271篇
  2000年   221篇
  1999年   167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顺铂结合针灸疗法对晚期肺癌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1日~2019年10月1日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148例,给予常规顺铂疗法的晚期肺癌患者74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干预措施,给予顺铂结合针灸疗法的晚期肺癌患者74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免疫功能、血清脑脊液(CS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外周血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1),CD8+、血清CSF、TNF-α与IL-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顺铂结合针灸疗法应用于晚期肺癌患者中,可改善其免疫功能,有效降低其血清CSF、TNF-α与IL-2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头穴围刺结合运动疗法对脑梗死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头穴围刺组、运动组、围刺+运动组,每组15只。参照Zea-Longa报道的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对应的方法进行干预,干预14天后进行行为学评估;每组随机选取5只大鼠用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面积比;RT-PCR法检测β-catenin mRNA、GSK-3βmRNA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血管内皮细胞VEGF水平。结果:14天后围刺+运动组mNSS评分、脑梗死面积比优于模型组、头穴围刺组和运动组(P<0.01)。围刺+运动组与其它各组相比可明显上调β-catenin蛋白表达、下调GSK-3β水平、增加VEGF表达(P<0.01)。结论:头穴围刺结合运动疗法可促进脑梗死大鼠的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阳虚寒凝型KOA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口洛索洛芬钠片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白介素-1 (IL-1)、基质金属蛋白酶~3 (MMP-3)水平变化情况、膝关节关节炎自评量表(WOMAC)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 33%显著高于对照组79. 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观察组IL-1、MMP-3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 05);治疗半年后观察组患者关节疼痛、僵直、功能障碍WOMAC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 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阳虚寒凝型KOA取得了显著疗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疼痛缓解,膝关节功能恢复,且临床应用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I3K抑制剂ZSTK-474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0、1、2、4、6、8和10 μmol/L)ZSTK-474处理结直肠癌HT-29和HCT-116细胞24 h和48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并计算出ZSTK-474在两株结直肠癌细胞中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根据IC50的值选用浓度为4 μmol/L的ZSTK-474作用HT-29和HCT-116细胞24 h,同时设置加入等量的0.1%DMSO为对照。采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qRT-PCR检测细胞PI3K、Akt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 检测细胞PI3K、Akt的蛋白水平。结果:ZSTK-474可明显抑制HT-29和HCT-116细胞的增殖,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ZSTK-474可抑制HT-29和HCT-116细胞的侵袭能力,但不影响其凋亡。ZSTK-474处理HT-29和HCT-116细胞24 h后,PI3K和Akt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结论:ZSTK-474能够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并且能抑制其侵袭。  相似文献   
5.
腹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腹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点、治疗方法、疗效和预后。结果28例中17例来源于腹膜后,6例来源于腹腔脏器,3例来源于肠系膜,2例来源于腹壁,主要临床表现为明显消瘦,体重减轻、腹痛和腹部肿块。B超和CT扫描提示腹部占位性病变。肿瘤≥2个24例,单发4例。根治性切除17例,部分切除11例,术后联合化疗16例,联合放疗14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9%,26.9%和3.9%。结论腹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主要来源于腹膜后,常多发,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术后联合放化疗,可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手术的优越性、条件和原则。方法回顾分析82例腹腔镜联合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81例腹腔镜联合手术获得成功,中转开腹1例。手术时间65~186min,平均手术时间86min,术后3~7天出院。无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联合手术可安全、有效地治疗多种腹部疾病,显著减少患者的痛苦和费用,体现了微创技术的优越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正>本文总结近十多年中国北方地区发表的文献,以及有关囊虫性脑内小脓肿所致癫痫病发作的病例共581例。其中儿童为419例,占72.1%。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囊虫性脑内小脓肿581例,男339例,女242例,其中儿童419,例占72.1%。年龄为3~14岁,3~7岁97例,占23.2%,8~14岁322例,占76.8%。居住农村的356例,占85%,城市63例,占15%。有食米猪肉史11例,有绦虫接触史33例。二、临床表现1、病程1~15天211例,占50.4%,16~30天120例占13.6%;0.5~1年20例,占4.8%;一年以上1例。病程最短l天,最长1.5年。  相似文献   
8.
5065例遗传咨询患者的染色体分析佟秉政,郝明革(第二临床学院细胞遗传室,沈阳110003)关键词遗传咨询;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病是由于先天性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而引起的具有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除少数性染色体异常和平衡易位携带者外,智力低下和发育迟缓...  相似文献   
9.
我有一名中学好友,大学毕业后任中学语文教师。前年(1999年),突然爱妻病逝。年近40岁的他,不得不一个人支撑起整个家庭。虽然工资收入微薄,也要负担起赡养老人及培育幼子上学的重任。为此,他拼命地工作,平素在学校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休息时间还要开办补习、辅导班。常常饭不应时,难得按时进餐。2000年秋季开始,不时自感饭后腹痛,没有介意;大约2个月后,出现黑便,并日见消瘦。到当地医院求治,怀疑“胃炎”,予以一般对症处理。月余不见好转,黑便继续,消瘦明显,不得不再次就医。做X线钡餐透视,未见异常,仍…  相似文献   
10.
早期梅毒误诊30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梅毒误诊情况及原因 ,探讨组织病理学检查在梅毒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首诊误诊的 3 0例早期梅毒进行了临床分析 ,其中 1 0例做了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一期梅毒男性易误诊为软下疳、生殖器疱疹、疥疮结节等 ,女性易误诊为女阴溃疡、软下疳等 ;二期梅毒斑疹及斑丘疹鳞屑性丘疹易误诊为过敏性皮炎、玫瑰糠疹等 ;鳞屑性丘疹易误诊为银屑病 ;扁平湿疣易误诊为尖锐湿疣等。结论 :病理检查对硬下疳、扁平湿疣、鳞屑性丘疹皮疹诊断有一定意义 ,而斑疹呈非特异性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