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7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勇  高荣涛 《中国热带医学》2006,6(8):1394-1395
目的 了解当地疟疾防治的实际情况,找出问题,研究对策。方法 分析近年疟疾疫情和疟防体系的调查数据。结果自国内外疟疾高发区流入的疟疾病人近年大量增多,当地乡镇疟疾镜栓站有疟疾检验能力的仅为35,2%,县级中心镜检站有能力的为89.5%。现有疟防体系在新的发病形势下面临考验,疟栓能力不能满足防病需要。结论当地乡镇疟防体系已不能可靠地工作,应加强县级以上卫生防疫机构的疟防意识和工作能力,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落实发热病人血栓和流动人口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分析山东省泰安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与糖尿病4种主要慢性病死亡率、早死概率及其变化趋势,为政府制定慢病防控政策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死因监测系统中2014 — 2019年泰安市居民死亡监测资料,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早死概率、平均年增长率和年度变化百分比。 用 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趋势变化采用曲线估计指数分布回归模型进行判别。  结果   2014 — 2019年,泰安市4种主要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88.67%,早死概率由17.08%下降至16.46%,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0.80%,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男性早死概率APC为?0.20%,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7),女性APC为?1.78%,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 男性4种主要慢性病的平均早死概率(22.58%)高于女性(10.81%),4种主要慢性病的早死概率,男性分别是女性的2.02、2.38、2.37和1.06倍。  结论   泰安市4种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但与“健康中国2030”下降目标仍存在差距。 应将“健康”的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加快医防融合,以男性人群为重点,加速降低早死率。  相似文献   
3.
2004~2005年泰安市布鲁氏菌病疫情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家芹  高荣涛 《疾病监测》2006,21(10):512-516
目的了解泰安市近年来人、畜间布鲁氏菌病疫情情况,为进一步落实该病防治措施,有效控制疫情,防止疫情扩散蔓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皮肤变态反应试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检测,结合临床表现、接触史确诊病例。结果两年皮试检测1571人,阳性49例,经试管凝集试验检测,结合临床表现确诊病例12例,隐性感染11例。检测牛20头、羊51只,经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检测,均阴性。结论2004 ̄2005年泰安市局部地区人、畜间发生布氏菌病疫情。建议加强领导,部门协作,开展宣传教育,落实检疫、免疫、淘汰病畜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青海省某贫困县农村居民身体活动及相关行为特点。方法对青海省某国家级贫困县2个自然村的18周岁及以上的居民询问蔬菜、水果的消费量,饮酒、吸烟以及业余锻炼、骑车和中速以上步行等身体活动的频率、时间等。结果908名居民平均每天消费新鲜蔬菜(262.8+182.4)g、水果(44.2±79.9)g、酒精(9.4±23.5)g,现在吸烟率为32.7%。分别有167人(18.4%)、354人(39.0%)和177人(19.5%)骑自行车、中速以上步行和业余锻炼,不同骑车、中速以上步行、业余锻炼频率水平的居民平均每天的新鲜蔬菜和酒精消费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活动时间水平的骑车、中速以上步行者的蔬菜、水果、酒精消费量、现在吸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次业余锻炼时间不足30min者新鲜蔬菜消费量[(348.5±279.5)g/d1明显高于不锻炼者[(259.7±179.0)g/d]和每次锻炼30~、60~min者[分别为(254.1±177.1)、(257.8±152.0)g/d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周锻炼5~7次或每次业余锻炼30~60min者水果消费量[分别为(59.0±83.4)、(61.6±75.1)g/d]均明显高于不锻炼者[(40.6±79.5)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周骑车4—7次者现在吸烟率(27.5%)明显低于每周骑车1~3次者(4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样本人群中参与较多身体活动者可能更倾向于多吃蔬菜水果、戒烟等较为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国18~69岁居民对自身体重的评价,并将自评体重与实测体质指数(BMI)值比较分析,探讨不同群体对自身体重的认知。方法利用2007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资料,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8~69岁成年人44 521人,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收集数据,比较不同群体对自身体重的认知。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样本人群自评体重偏瘦率、正常率和偏胖率分别为23.24%,52.09%和24.67%,并且存在着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地区上的差异(P0.01)。居民自评体重与实测BMI值的一致率为54.40%,BMI偏低组、正常组和超重组的一致率分别为63.16%,58.69%和46.81%,3组一致率有随BMI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其中BMI超重组一致率女性高于男性,城市高于农村,年龄越大一致率越低,文化程度越高一致率越高(P0.001)。结论不同群体对自身体重的认知存在差异,正确认识自身体重状况的健康教育及预防控制超重和肥胖的工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农村医务人员高血压防治能力建设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青海省农村基层医务人员高血压防治能力建设效果.方法 调查对象来自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事慢性病防治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员,培训前调查105人,培训后调查108人.通过比较干预前后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了解干预的效果.结果 干预后,医务人员对成人每日蔬菜推荐摄取量、成年男性每天饮酒限量、成年男女肥胖判断的腰围标准和低焦油含量香烟危害的认知显著提高,增幅分别为49.60%、80.57%、273.03%和34.47%,与干预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医务人员防治高血压的医疗行为和自身行为无明显改变.结论 针对性的干预能使农村医务人员高血压防治相关知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青海省某农村居民业余锻炼和交通往来等身体活动量的特点。方法对青海省某国家级贫困县的两个自然村的18周岁及以上的居民询问业余锻炼和交通往来活动的信息,并进行体格检查、血压水平和空腹指尖血糖值测量。结果 908人中273人(30.1%)和79人(8.7%)分别为超重和肥胖,304人(33.5%)为中心性肥胖,222人(24.4%)和40人(6.1%)分别为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分别有167人(18.4%)、354人(39.0%)和177人(19.5%)参与骑自行车、步行和业余锻炼,参与者的活动时间中位数分别为11.0 min/d、30.0min/d和30.0 min/d,65~87岁组业余锻炼率最高并且锻炼时间最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人群中身体活动水平偏低、中等和较高者的比例分别为66.1%(600人)、28.3%(257人)和5.6%(51人)。18~岁组低活动水平的比例(73.0%)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群业余时间用于看电视、阅读、使用电脑等静态行为合计时间中位数为90 min/d。结论该人群慢性病的患病形势较为严峻,业余锻炼率较低,总的身体活动量可能不足。积极开展身体活动促进可能是该人群慢性病防治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北京顺义、天津红桥、浙江嘉兴和浙江桐乡基层卫生人员肥胖和糖尿病相关知识状况,为干预实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61名参与项目工作的疾控和医疗卫生人员相关知识的获取和知晓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2.9%的疾控卫生人员既往曾获得过肥胖和糖尿病相关知识,获取率最高和最低的知识内容为健康饮食和糖尿病药物治疗;94.6%的医疗卫生人员既往曾获得过肥胖和糖尿病相关知识,获取率最高和最低的知识内容为健康饮食和合理运动。疾控卫生人员平均得分为14.3分,医疗卫生人员平均得分为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论是疾控还是医疗卫生人员,掌握得最好的知识内容为糖尿病相关知识,其次为肥胖知识,掌握最差的为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结论项目地区基层卫生人员在健康生活方式和肥胖相关知识还有待提高,需要加强相关知识的普及。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青海省农村居民膳食结构特点,为进一步开展慢性病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典型抽样调查方法,于2010年5月对青海省平安县2个自然村所有18岁及以上人群进行调查,利用食物频率法询问个体主要食物摄人频率和摄入量,同时采用家庭称重法对60户家庭的食盐和油脂消费量进行调查.结果 对比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推荐量,908名调查对象谷类薯类及杂豆、畜禽肉类、蛋类每日人均摄入量分别为621.91、90.50和29.56 g;奶类及奶制品、大豆类及坚果每日人均摄入量分别为60.48、31.21 g;鱼虾类每日人均摄入量为2.75 g;调查对象新鲜蔬菜和水果每日食用率分别为89.65%和10.90%,人均摄入量分别为262.75、44.23 g,蔬菜和水果摄入量低于膳食宝塔建议量的比例分别71.81%和96.70%;调查家庭中人均食盐和烹调油摄入量分别为12.62、65.52 g.结论 青海省农村被调查居民膳食结构呈“三高一低”的特点,即高盐、高油、高畜禽肉类和低蔬菜水果类摄入,是典型的慢性病高风险膳食.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建议针对西部农村地区人群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膳食改善、健康教育和适宜干预技术和措施以及政策支持,以促进农村居民健康膳食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从长远的角度预防和控制农村居民慢性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我国青海省农村地区居民超重肥胖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情况,为开展人群超重肥胖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个自然村18岁及以上全部村民.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方法收集调查对象一般人口学资料、危险因素及身高、体重和腰围信息.结果 完成调查总人数915人,应答率92.80%,有效完成各项调查项目908人.908名调查对象体质指数(BMI)均值为(23.32±3.31) kg/m2,男性为(23.17±3.23) kg/m2,女性为(23.46±3.38) kg/m2;农村成人平均腰围(78.24±9.69)cm,男性为(79.65±9.05) cm,女性为(76.93±10.08)cm.农村成人标化超重率为26.65%,肥胖率为7.56%,中心性肥胖率为29.22%,女性中心性肥胖率(37.45%)明显高于男性(29.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8,P<0.01).总人群和男、女性人群中心性肥胖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查对象锻炼率为19.82%.食用油脂人均每日摄入量超过推荐量的比例是86.62%.结论 开展以体重控制为基础的干预是预防社会转型和生活方式转变导致慢性病危险因素流行的重要手段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