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6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脏器的慢性炎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因素在该病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最近国外多项研究表明STA T4rs7574865 SNP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  相似文献   
2.
背景:啤酒对血清酶活性的直接影响尚未见报道。目的:观察体内外实验中受试者饮用啤酒后各种血清酶活性的变化情况。 设计:观察对比实验。 单位:泰山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对象:实验于2005-03/04在泰山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完成。选择泰山医学院学生17名,年龄19-35岁,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实验前均签署同意书。 方法:①体内实验:受试者统一正常饮食后3h采静脉血3mL,作为对照。然后立即口服啤酒4mL/kg,分别于15.30,45,60,90,120,180min后各采血3mL,测定血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的变化。②体外实验:选取17份新鲜受试者血清,分别加入两个试管中,每管0.5mL。对照管加入20μL生理盐水;测定管中加入20μL啤酒溶液,观察啤酒对以上各种酶活性的直接影响。 主要观察指标:体内外实验中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淀粉酶及脂肪酶的活性。结果:纳入17名学生,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体内实验:啤酒可显著降低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418.08&;#177;58.68,3834l&;#177;63.01)nkat/L,显著升高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3678.57&;#177;436.25,3962.96&;#177;400.91)nkat/L(x^2=19.00&;#177;20.00,P〈0.01),其余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②体外实验:啤酒在体外对各种酶活性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结论:啤酒在体内外对酶活性均有一定影响,从而影响机体代谢,过量饮用会影响健康。在常规血清酶学检测中,应避免患者饮用啤酒所造成的干扰,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克隆并分析致肠出血性埃希氏大肠杆菌0157:H7菌株EH297的整合酶基因。方法采用加接头的步移PCR方法,从溶源性噬菌体φ297的染色体DNA上类似于噬菌体933W的整合酶基因的一个40个核苷酸开始的,进行了克隆、亚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等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得到了噬菌体(297编码的整合酶基因(int)的完整序列,它的长度是1287bp,编码了428个氨基酸的Int蛋白质。将它们的序列与λ噬菌体的整合酶家族的其它成员进行了比较。发现噬菌体φ297的整合酶基因(int)与噬菌体VT1-Sakai的整合酶基因有79%的相似性,噬菌体φ297的Int蛋白与噬菌体、VT1-Sakai的Int蛋白在氨基酸序列上有82%的相似性。N-末端的氨基酸区域是完全保守的,而中心区和C-末端则显示出高度的变异。结论噬菌体φ297属于入噬菌体或它们的int基因来源于同一基因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具有抗氧化作用的亚力克对一次性灌服和连续灌服乙醇所致实验动物空间辨别和记忆获得障碍的预防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6/08在泰山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完成。①Morris水迷宫法:取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乙醇组、亚力克高、中和低剂量组5组,每组8只。生理盐水组和乙醇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亚力克高、中和低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亚力克[由α-亚麻酸、L-赖氨酸、维生素和维生素C(432:187:18:8)组成11.6,0.8.0.4mL/kg,连续给药11d,在第11天给药前除生理盐水组外其余4组一次性灌服体积分数为0.5的乙醇5mL/kg后立即给药,给药后1h测试逃避潜伏期和目标区逗留的时间比值.②Y型电迷宫法:取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乙醇组、亚力克高,中和低剂量组5组,每组8只.生理盐水组灌服生理盐水;其余4组连续30d灌服体积分数为0.5的乙醇0.06ml/kg:测试小鼠每天的错误次数和反应时间.③避暗法:取昆明种小鼠40只,分组及给药方法同②.测试小鼠的避暗潜伏期,错误次数和受电击时间。结果:40只大鼠和80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亚力克对一次性灌服乙醇所致大鼠空间辨别障碍的预防作用:乙醇组在目标区逗留的时间占总时间的比值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亚克高、中、低剂量组(0.22&;#177;0.02,0.40&;#177;0.08,0.32&;#177;0.03,036&;#177;0.11,0.31&;#177;0.04)。②亚力克埘连续灌服乙醇所致小鼠空间辨别障碍的治疗作用:亚力克高剂量组的错误次数少于亚力克中、低剂量组和乙醇组[(1.9&;#177;1.3.3.1&;#177;1.2.3.7&;#177;2.0.5.8&;#177;1.7)次],亚力克高剂量组的反应时间短于亚力克中、低剂量组和乙醇组[(2.7&;#177;1.3,3.7&;#177;1.5,2.6&;#177;2.7,12.8&;#177;4.6)s]。③亚力克对连续灌服乙醇所致小鼠记忆获得障碍的治疗作用:亚力克高剂量组的错误次数少于亚力克低剂量组和乙醇组[(1.7&;#177;1.1,23&;#177;1.5,4.2&;#177;2.2)次],亚力克高剂量的电击时间短于亚力克中、低剂量组和乙醇组[(1.2&;#177;0.9,1.4&;#177;0.6,1.6&;#177;0.4,3.0&;#177;0.8)s],结论:①一次性灌服乙醇可明显干扰大鼠的空间学习及记忆再现能力,预先给予亚力克能明显减轻乙醇对此的损害作用:②连续灌服乙醇可造成小鼠空间学习能力下降和避暗作业中的记忆获得障碍,亚力克对记忆障碍有明显改善,且具有量效关系,最高剂量组治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注射维生素C和芦丁后,急性疲劳性游泳运动小鼠机体各组织自由基代谢的变化情况。方法:实验于2004-09/12在泰山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完成,选择雄性小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生理盐水组、芦丁组、维生素C组和维生素C+芦丁组,每组8只。生理盐水组每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芦丁组注射芦丁5mg/d,维生素C组注射维生素C8mg/d,维生素C+芦丁组每天注射芦丁5mg和维生素C8mg,持续15d。各组小鼠进行池中游泳至力竭,力竭标准:动物不能在水中保持上浮,开始下沉,取出后尾部受刺激逃避呈踉跄步态,身体不能保持平衡,但呼吸心跳存在。麻醉后断头处死,测定小鼠脑、心、肝、肾和骨骼肌中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分别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和氮蓝四唑光还原法。结果:所有小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各组小鼠运动耐力比较:芦丁组、维生素C组及维生素C+芦丁组小鼠的耐力时间显著长于生理盐水组[(52.51±8.97,50.50±7.23和60.15±9.54,42.10±6.32)min(χ2=18.48~19.11,P<0.01)]。②各组小鼠各组织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比值比较:芦丁组、维生素C组和维生素C+芦丁组小鼠心、肾、肝和肌组织中比值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χ2=14.20~16.00,P<0.05),但维生素C+芦丁组的比值显著低于芦丁组和维生素C组(χ2=18.50~20.13,P<0.01)。结论:维生素C和芦丁均可降低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比值,减少力竭运动后因脂质过氧化而产生的自由基,延长机体过度运动的耐力,但两者混合使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硝酸酯类药物预适应对不同部位的心肌细胞缺氧再复氧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5/2005-09在泰山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取新生的Wistar大鼠100只,无菌取出心脏,培养不同部位的心肌细胞(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分为4组:①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②单纯缺氧/再复氧组:在含有体积分数为0.95的N2、0.03的CO2和0.02的O2混合气体的缺氧培养箱内孵育2h,正常培养箱内孵育1h。③L-精氨酸处理 缺氧/再复氧组:先用10mmol/LL-精氨酸处理细胞2h,然后进行缺氧再复氧。④缺氧预适应组:先将细胞缺氧15min,再复氧15min,循环4次,然后进行缺氧再复氧。观察各组细胞坏死率、细胞凋亡情况、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浓度及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等。结果:①单纯缺氧/再复氧组不同部位的细胞坏死率、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释放量及胞内钙离子浓度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不同部位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缺氧预适应组、L-精氨酸处理 缺氧/再复氧组不同部位的细胞坏死率、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释放量及胞内钙离子浓度均显著低于单纯缺氧/再复氧组(P<0.05)。结论:L-精氨酸的预适应同经典的缺氧预适应一样,可以对缺氧再复氧损伤产生明显的保护作用,其可能是通过降低心肌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来发挥作用的,而不同部位的心肌细胞产生药物预适应的能力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7.
背景长期过量饮用啤酒有可能会引起体内组织或血清酶活性的变化.目的观察啤酒的饮用量与大鼠脂肪合成与分解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关系.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泰山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4-12/2005-02在泰山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完成.选择SD大鼠60只,分为6组,每组10只.按体质量每天灌服啤酒量分为9 mL/kg,18 mL/kg,27 mL/kg,36 mL/kg及45 mL/kg组;对照组大鼠食水自由,不灌服啤酒.方法各组大鼠连续喂饲1周后,麻醉处死大鼠,采取血样,留取肝脏、皮下脂肪、肠系膜脂肪组织以及腓肠肌,分别进行生化分析和酶活性的测定.主要观察指标①喂饲1周后各组大鼠体质量、血糖、胰岛素以及血脂水平.②喂饲1周后各组大鼠肝脏和脂肪组织酶活性.③喂饲1周后各组大鼠激素敏感脂肪酶和脂蛋白脂肪酶活性.结果纳人6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喂饲1周后各组大鼠体质量及生化指标水平比较啤酒36 mL/kg组大鼠体质量、血清游离脂肪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肝脏三酰甘油及肝脏胆固醇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x2=19.44~20.01,P<0.01).②喂饲1周后各组大鼠肝脏和脂肪组织酶活性比较啤酒36 mL/kg组大鼠肝脏、皮下脂肪组织和肠系膜组织的肝脏微粒体三酰甘油转换蛋白、磷脂酰磷酸水解酶、苹果酸酶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x2=15.02~16.00,P<0.05).③喂饲1周后各组大鼠激素敏感脂肪酶和脂蛋白脂肪酶活性比较啤酒36 mL/kg组大鼠腓肠肌激素敏感脂肪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皮下脂肪组织的激素敏感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啤酒36 mL/kg组在肠系膜脂肪、皮下脂肪及腓肠肌组织中脂蛋白脂肪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啤酒组和对照组(x2=19.00~20.00,P<0.01).结论每日灌服一定量的啤酒(36 mL/kg)可促进大鼠肝脏合成和转运三酰甘油的能力,脂肪组织如肠系膜脂肪组织的脂质合成和储存增多,外周组织如肌肉组织和皮下脂肪组织的脂肪分解和动员也增加,最终导致体质量增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泰山赤灵芝多糖处理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前后血脂的变化和胸主动脉细胞差异表达的基因,了解泰山赤灵芝多糖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方法: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泰山赤灵芝多糖处理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前后血清TG、TC、HDL-C含量的变化;通过差异显示逆转录PCR(DDRT-PCR)技术研究泰山赤灵芝多糖处理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前后胸主动脉细胞的基因表达差异,并用反向Northern证实差异显示基因片段。结果: 泰山赤灵芝多糖处理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后,TG、TC含量均明显下降,而HDL-C和HDL-C/TC百分比明显升高;胸主动脉细胞出现一些表达上调和下调的基因片段。上调基因有细胞色素B561、ERP72、nitric oxide synthase 2和Gpx1;下调基因有胸腺素β4、FGFRI原癌基因伴随蛋白、FK506结合蛋白、ICAM-1、c-myc和TNF-α。结论: 泰山赤灵芝多糖可减轻动脉粥样硬化风险,降低血脂。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影响心肌细胞搏动频率的各种因素并探讨其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5/2005-09于泰山医学院生化教研室、中心实验室完成。取新生的Wistar大鼠100只,无菌的取出心脏,培养不同浓度(0.5×108L-1,1.0×108L-1,1.5×108L-1,2.0×108L-1)的心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别在培养的第2,3,4天,利用Recorder-8050磁带式录像机观察并记录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同时将培养的心肌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的成纤维细胞培养液(80%,50%,20%)和不同时间间隔的成纤维细胞培养液(2,4,6d)进行处理,在培养的第2,3,4天观察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最后采用内皮素受体阻断剂BQ123(1.0×10-6mmol/L)处理心肌细胞,观察并分析内皮素能否影响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结果:①心肌细胞单独培养时,其浓度越大,培养时间越长,搏动频率越高。②低浓度组(0.5×108L-1)的搏动频率在96h达高峰,高浓度组(2.0×108L-1)的搏动频率在96h达高峰,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88.9±5.8次/min,144.2±6.2次/min,P<0.05)。③用成纤维细胞培养液培养心肌细胞,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第2天收集的培养液在48h时的作用最强(116.6±6.6次/min,89.7±4.2次/min,P<0.05);高浓度组在48h时的作用也最强,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100.3±7.9次/min,85.2±6.1次/min,P<0.05)。④BQ123能显著降低成纤维细胞培养液诱发的增加细胞搏动频率作用(113.9±6.5次/min,95.1±5.次/min,P<0.01)。结论: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细胞的浓度、培养时间都能影响其频率;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也能调节心肌细胞的频率;而内皮素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关键物质之一。  相似文献   
10.
王泽平  王林  顾洪雁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3):47-49,i0003
目的:观察影响心肌细胞搏动频率的各种因素并探讨其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3-05/2005—09于泰山医学院生化教研室、中心实验室完成。取新生的Wistar大鼠100只,无菌的取出心脏,培养不同浓度(0.5&;#215;10^5 cells/mL, 1.0&;#215;10^5 cells/mL, 1.5&;#215;10^5 cells/mL, 2.0&;#215;10^5 cells/mL)的心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别在培养的第2,3,4天,利用Recorder-8050磁带式录像机观察并记录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同时将培养的心肌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的成纤维细胞培养液(80%,50%,20%)和不同时间间隔的成纤维细胞培养液(2,4,6d)进行处理,在培养的第2,3,4天观察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最后采用内皮素受体阻断剂BQ123(1.0&;#215;10^-6 mmol/L)处理心肌细胞,观察并分析内皮素能否影响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结果:①心肌细胞单独培养时,其浓度越大,培养时间越长,搏动频率越高。②低浓度组(0.5&;#215;10^8 L^-1)的搏动频率在96h达高峰,高浓度组(2.0&;#215;10^8 L^-1)的搏动频率在96h达高峰,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88.9&;#177;5.8次/min.144.2&;#177;62次/min,P〈0.05)。③用成纤维细胞培养液培养心肌细胞,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第2天收集的培养液在48h时的作用最强(116.6&;#177;6.6次/min.89.7&;#177;4.2次/min,P〈0.05);高浓度组在48h时的作用也最强,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100.3&;#177;7.9次/min,85.2&;#177;6.1次/min,P〈0.05)。④BQ123能显著降低成纤维细胞培养液诱发的增加细胞搏动频率作用(113.9&;#177;6.5次/min,95.1&;#177;5.次/min,P〈0.01)。 结论: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细胞的浓度、培养时间都能影响其频率;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也能调节心肌细胞的频率;而内皮素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关键物质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