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肺癌患者80例,其中行低剂量螺旋CT扫描筛查的患者44例为研究组,行X线胸片检查筛查的患者36例为对照组,手术医师根据术中观察及术后病理切片作出临床分期,比较2组患者各临床分期检出率。结果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进行肺癌筛查的早期肺癌检出率高于对照组,晚期肺癌检出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进行肺癌发生率筛查可显著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降低晚期肺癌的诊断数量,有助于肺癌患者的早期治疗,从而降低患者的肺癌病死率,可广泛推广应用于肺癌筛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对高危人群肺癌筛查的价值,评价其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对291例胸部X线检查阴性的肺癌高危人群进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观察肺癌的检出率。结果低剂量螺旋CT共检出可疑肺癌16例,经细胞学检查或病理学检查最终诊断为肺癌ll例,其中早期肺癌(IA)9例。结论低剂量螺旋CT扫描可显著提高早期肺癌的诊断率,进一步降低被检者肺癌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丁丙诺啡在戒毒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孙俊  刘美华  闫忠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9):1039-1039,1041
目的 用CHEMCLIN(R)600全自动化学免疫发光仪(CLIA)法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分别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并对两种方法 进行方法 学评价.方法 将150例门诊确诊为梅毒患者的血清标本分别使用CLIA法与TPPA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观察二者的敏感度及特异性.结果 150例血清标本中,CLIA法检测阳性148 例,阳性率为98.67%;TPPA法检测阳性144 例,阳性率为96.00%.结论 CLI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具有操作简便,结果 易于保存,敏感度优于TPPA法等特点,越来越广泛地得到临床的认可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假性增高或降低的原因。方法随机选取血常规标本300份,分别用血细胞分析仪和人工显微镜计数血小板。结果正常标本血小板计数,血细胞分析仪和人工显微镜计数无显著差异(P>0.05),而溶血、脂血、小红细胞血及EDTA依赖性聚集标本均不同程度的引起血小板增高或降低(P<0.05)。结论溶血、脂血、小红细胞、EDTA依赖性聚集、冷凝素是临床常见的造成血小板计数增高和降低的主要原因。合格的标本和高度的责任心在临床实验室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深部真菌的分离情况和耐药状态。方法:对我院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深部真菌菌株和药敏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分离出的200株真菌共有10种,以假丝酵母菌为主,占分离菌株总数的98.5%。药敏结果显示除氟胞嘧啶、两性霉素耐药率较低(1.5%、3.0%)外,其余七种药物耐药率均较高(51%-100%)。结论:提示临床应及时进行真菌的培养和药敏试验,掌握深部真菌的感染及耐药情况,不要盲目的经验性使用抗真菌药物,正确评价真菌药敏试验的价值,从而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高临床治愈率和降低真菌耐药菌株的产生几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造成金标法快速检测抗-HCV假阴性与假阳性的原因。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usA)和金标法做比较及稀释试验。结果对我院门诊患者12000例进行检测,ELISA法检测阳性为340例,阳性率为2.8%;金标法检测阳性为350例,其阳性率为2.9%;金标法进行检测的假阴性率为5.3%,假阳性率为0.2%。结论金标法是一种操作简便、快速、观察直观、省时的检测抗-HCV的方法。临床虽然存在一定的假阴性与假阴性率,可能因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以及试剂自身原因造成,但金标法仍可作为筛查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比较适合的方法推广应用,对于早期发现、控制和预防丙型肝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假性增高或降低的原因。方法随机选取血常规标本300份,分别用血细胞分析仪和人工显微镜计数血小板。结果正常标本血小板计数,血细胞分析仪和人工显微镜计数无显著差异(P〉0.05),而溶血、脂血、小红细胞血及EDTA依赖性聚集标本均不同程度的引起血小板增高或降低(P〈0.05)。结论溶血、脂血、小红细胞、EDTA依赖性聚集、冷凝素是临床常见的造成血小板计数增高和降低的主要原因。合格的标本和高度的责任心在临床实验室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低剂量螺旋CT扫描与胸部X线检查在肺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评价两种方法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 将640例符合标准的受检者随机分为CT扫描组和X线检查组,每组320例,CT扫描组给予胸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X线检查组给予胸部X线检查.对2组高危人群的肺癌检出率、诊断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CT扫描组检测可疑肺癌者54例,检出率为16.9%,经病理检查确诊44例,其中假阴性4例,诊断敏感性为90.9%(40/44),阳性预测值为74.1%(40/54),阴性预测值为98.5%(262/266).X线检查组检查可疑肺癌者29例,检出率为9.1%;经病理检查确诊36例,其中假阴性11例,诊断敏感性为69.4%(25/36),阳性预测值为86.2%(25/29),阴性预测值为96.2%(280/291).CT扫描组可疑肺癌的检出率和敏感性均高于X线检查组,但阳性预测值低于X线检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螺旋CT扫描比胸部X线检查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对早期肺癌的筛选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显著降低晚期肺癌的诊断数量,提高早期肺癌的诊断率,进一步降低被检者肺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我厂输液车间灭菌工序一直采用蒸汽灭菌柜,测温手段是将温度探头置于蒸汽排泄口,一切灭菌温度均以此为依据进行控制,使柜内温度分布不均匀,易造成柜内温差较大,形成灭菌死角,而使个别瓶装输液灭菌不完全,并且在灭菌结束松门时,因柜内外温差较大,曾先后五次出现过整柜或整车爆瓶现象,致使先后有五人次因烫伤和炸伤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