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7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无偿献血中采血量不足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过程中造成采血量不足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方法以2000年1月~2005年12月到本院输血科进行无偿献血的63070名驻京部队官兵为观察对象,对献血过程中出现采血量不足的现象进行分析。结果63070名献血者中,共出现569名采血量不足,占采血人数的0.90%。采血量不足的献血者中,静脉穿刺技术造成的有257人,占45.17%;心理因素造成的202人,占35.50%;其他因素造成的110人,占19.33%。结论在血液采集过程中,静脉穿刺技术是造成采血量不足的主要因素,献血者的心理素质、对献血的认识、采血环境等也会对采血量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2.
深低温保存新鲜富含血小板血浆质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评价批量制备的深低温保存富含血小板血浆(cryo-FPRP)的效率和效果,在优化建立的无偿献血者血小板的批量分离和制备cryo-FPRP过程中测定了ACD抗凝的200ml全血、FPRP、含5%DMSO的FPRP(DM-SO-PRP)和-80℃冰箱然冰冻保存后复温的FPRP(Cryo-FPRP)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浆内pH、血浆乳酸(LA)浓度和乳酸脱氢酶(LDH)浓度、细菌培养、血小板CD62p阳性率、PAC-1阳性率及抗GPIb-Ⅸ-Ⅴ荧光强度,也测定了FPRP和cryo-FPRP的促凝血活性.结果表明①血小板的总平均得率为70%;FPRP中残余的红细胞≤1×109/袋;白细胞≤1×107/袋.②血浆pH、LA浓度和PAC-1阳性率在整个制备和保存过程中没有明显变化.③血浆内LDH、血小板CD62p阳性率和血小板抗GPIb-Ⅸ-Ⅴ荧光强度在血小板冰冻保存后出现明显升高.④与FPRP比较,cryo-FPRP诱导的血浆凝固时间明显缩短.结论①本研究选择的离心分离制备FPRP条件可高效分离无偿献血者的血小板,同时不会导致血小板激活率增加.②深低温保存无偿献血者的新鲜富含血小板血浆可有效防止代谢产物的积累和pH下降,并且可以高效预防血小板GPⅡb/Ⅲa的激活.③冰冻保存后部分血小板胞膜受到明显损害.④血小板胞膜表面GpIb-Ⅸ-Ⅴ复合物的数量增加,促凝血活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明确围术期红细胞输注量对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并对输红细胞量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估.根据红细胞输注量不同,将292名患者分为未榆红细胞组(n=71)、输1-4U红细胞组(n=144)和输>4U红细胞组(n-77).用逐步增加变量的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围术期红细胞输注量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关系;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围术期红细胞输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3组比较,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1.4% vs 14.6% vs24.7%,P<0.001);红细胞输注量以逐级递增的趋势体现其与肺部并发症的相关性,OR值从回归分析模型1中1.205到模型2中1.241,直到模型3中的1.251(95% CI:1.120-1.398,P<0.001);多元线性分析影响红细胞输注量的因素包括:年龄(B:0.102; 95% CI:0.046-0.157,P<0.001)、性别(B:1.825;95% CI:0.692-2.957,P=0.002)、术前Hct(B:-36.044;95% CI:-47.724--25.163,P<0.001)、体外循环时间(B:0.031;95% CI:0.013-0.050,P=0.001)和急性心肌梗塞(B:2.769;95%CI:1.295-4.243,P<0.001).结论: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与围术期红细胞输注量显著相关,影响围术期红细胞输注量的因素主要有:术前HCT、年龄、急性心肌梗塞、性别和体外循环时间.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术后感染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探讨患者围术期的输血状况是否会加重术后感染程度。应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输血科开发软件“临床输血数据库”进行检索,选取150例外科手术后感染病例,按感染部位分为深部感染组和浅部感染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红细胞输注量、非红细胞输注量、输血次数和平均每次输血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发生浅部感染患者的中位红细胞输注量和非红细胞输注量分别为4.50(0-59)u和2.95(0-119.6)U,深部感染组中位红细胞输注量和非红细胞输注量分别为9.00(0-153)U和8.05(0-136.6)U,两组患者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最显著的差异是输血次数的不同,发生浅部感染的患者中位输血次数为2(1-31)次,远远低于发生深部感染患者的输血次数4(1-49)次(P〈0.001)。两组患者的平均每次输注量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手术患者围术期的输血量及输血次数同患者术后感染的严重程度似乎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自动微柱凝胶技术在ABO、RhD血型鉴定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全自动微柱凝胶技术对5150例标本进行ABO及RhD血型鉴定,并与纸板法进行比对实验.对实验中出现因ABO正反定型不一致而无法定型的标本改用试管法,并增加吸收放散实验、唾液型物质抑制实验及H抗原强度检测以确定最终血型.结果 5150例标本中全自动微柱凝胶法ABO血型一次准确定型率为99.9%(5145/5150).纸板法ABO血型一次准确定型率为99.7%(5135/5150),两种方法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全自动微柱凝胶法RhD血型一次准确定型率为1005(5150/5150),纸板法RhD血型一次准确定型率为99.9%(5146/5150),两种方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全自动微柱凝胶法发现疑似亚型标本1例.经进一步实验确认为A3亚型.结论 全自动微柱凝胶技术安全、可靠,较纸板法更为灵敏,易于发现亚型;实现了实验操作规范化、标准化,降低了人为错误的发生率;实验结果可永久保存,便于查询和医疗举证.  相似文献   
6.
自制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质控品保存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目的是利用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现有血液标本资源,建立自制室内质控品技术。随机选取24名A型RhD阳性的健康献血者,分别采集静脉血4ml,采用析因设计方法,根据使用抗凝剂种类、是否添加红细胞保存液以及标本每日室温存放时间,将24个标本随机平均分成8组,将所有盛装标本的试管盖帽后4℃保存,每天在室温放置1小时或2小时。分别在保存的0、7、14、21、28、35天测定所有标本的ABO、RhD血型(记录正反定型的凝集强度)、IgM抗B抗体效价和上清液中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并计算其增量值。结果表明:使用ACD-B抗凝剂并添加MAP红细胞保存液,每天室温放置1小时(A282C1)组标本的红细胞损伤最小,各时间点FHb浓度及其增量值均最低(P〈0.01),35天时FHb浓度仅为(245.1±84,5)mg/L。保存过程中A抗原、D抗原及kM抗B抗体反应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现有条件下,可以利用本研究建立的A282C1方案制备出性能相对稳定、可有效保存的能够满足室内质控要求的改良全血室内质控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保存时间对储存前去白红细胞(LR-pRBC)上清中血小板相关生长因子蓄积的作用及其对肿瘤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悬浮红细胞(pRBC)经200 ml红细胞白细胞滤器去除白细胞;随后用四联袋等量分装。所有血袋置于2℃-6℃常规保存。于保存第0、14、21和35天各取1分装袋,以1 006×g离心10 min后留取上清。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蓄积浓度。体外培养Hep G2肝癌肿瘤细胞贴壁后,加入保存第0天和35 d LR-pRBC上清,与Hep G2细胞共同孵育48 h后,应用MTT法测定上清吸光度,以反映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程度。结果:LR-pRBC上清中VEGF和PDGF浓度蓄积量随保存期延长进一步升高,VEGF在保存末期35 d时,浓度达900.16(95%CI,552.26-1248.07)pg/ml,而0 d LR-pRBC上清中浓度为[611.84(95%CI,356.45-867.23)pg/ml],其浓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PDGF在第0天LR-pRBC上清中的初始浓度为2.23(95%CI,0-5.37)ng/L,35 d末其浓度蓄积达5.66(95%CI,-1.16-12.48)(P=0.073)。LR-pRBC上清同Hep G2细胞体外共孵育48 h后,保存35 d的LR-pRBC上清OD值为0.40(95%CI,0.38-0.42),明显促进Hep G2细胞的增殖(P0.05)。结论:LR-pRBC中残留血小板经2℃-6℃储存后,激活、崩解、释放颗粒物质,造成PDGF和VEGF随保存期延长的进一步蓄积,从而导致保存期末的LR-pRBC上清促进肿瘤细胞体外增殖。  相似文献   
8.
去白细胞滤器对血脂滤过效果观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近年来,去白细胞滤器在输血领域已经被广泛使用.滤除血液制品中的白细胞可以有效减少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预防HLA同种免疫反应、减少术后感染、病毒传播等.国内对使用去白细胞滤器滤除血脂的情况未见报道.笔者主要考察去白细胞滤器对血脂的滤除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常见影响因素对薄片法血小板聚集实验(SPAT)时间的影响.方法:测定下列富含血小板血浆(PRP)的SPAT:①调整血小板计数分别为240,120,60,30和15×109/L的8例健康献血者PRP;②分别在40,35,30,25,20,15,10和5℃条件下恒温30 min的10例健康献血者PRP;③含终浓度为0,10,20,30,40和50g/L的二甲基亚砜(DMSO)并室温放置30 min的10例健康献血者PRP;④在室温放置1,2,3,4 h后的8例健康志愿者服用阿司匹林前后PRP;⑤含浓度分别为0,0.5,1.0,2.0和3.O U/L的肝素或0.1 g/LEDTA的8例健康献血者PRP.结果:①随着血小板计数的降低,SPAT时间逐渐延长;同一供者血小板计数与其SPAT时间呈显著的直线负相关(r=0.996,P=0.004);②温度在20~40℃对SPAT时间无明显影响,但当温度低于20℃时SPAT时间明显延长;③DMSO对SPAT有明显的影响,使SPAT时间明显延长,并呈明显的剂量效应;④血小板标本室温放置1,2,3和4 h SPAT无显著差异(P=0.815);⑤肝素对SPAT时间无明显影响,而0.1 g/L乙二胺四乙酸(EDTA)可完全抑制血小板聚集.结论:血小板计数、所处的温度以及含有DMSO时,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SPAT时间,但是上述因素均不影响血小板最终形成肉眼可见的聚集,且聚集时间仍然在180 s以内.  相似文献   
10.
导致微柱凝胶卡配血不合的疾病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材料和方法1.1材料 微柱凝胶coomb卡(瑞士达亚美公司)、定量加样器、孵育器、专用离心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