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西安地区急性脑梗死(ACI)合并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早期预后情况。方法通过西安脑卒中数据库平台,收集西安市4家三级甲等医院2015年1—12月连续入院的ACI合并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ACI合并肺炎与未合并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记录90 d随访的结局事件(包括卒中复发、死亡和预后不良),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CI合并肺炎患者的早期预后情况。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ACI患者2 137例,其中ACI合并肺炎患者共计104例(占4. 87%)。与ACI未合并肺炎组患者相比,合并肺炎组患者的平均年龄较高,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4分者占比较高,既往卒中患者占比较高,吞咽评价结果为困难者占比较高,接受吞咽康复者占比较低,心房颤动占比较高,空腹血糖、谷草转氨酶、尿素氮、白细胞水平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或P 0. 01)。ACI合并肺炎患者的早期预后较差。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CI合并肺炎患者90 d死亡风险显著升高(OR=3. 88,95%CI为1. 46~10. 30,P 0. 01),早期预后不良风险显著升高(OR=5. 45,95%CI为2. 60~11. 42,P 0. 01),早期卒中复发风险则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临床医师需重视老年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级预防,依据本区域的疾病临床特征,积极规范地治疗ACI患者合并的卒中后肺炎,这对于减少早期不良预后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西安地区伴吞咽障碍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吞咽障碍对院内结局的影响。 方法通过西安卒中登记研究,纳入西安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1 11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入院24 h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分为吞咽良好组(1~2级)1 004例和吞咽障碍组(3~5级)112例,比较分析2组的基线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吞咽障碍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院内结局(卒中相关性肺炎、肠外营养和预后不良)的影响。 结果与吞咽良好组相比,吞咽障碍组患者的年龄较大,心房颤动比例、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入院48 h不能行走比例较高,入院心率和空腹血糖、血尿素氮、白细胞计数水平较高(P<0.05)。吞咽障碍组院内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肠外营养率以及预后不良率均高于吞咽良好组(26.8% vs. 4.0%,11.6% vs. 1.9%,46.4% vs. 17.8%,P<0.001)。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生吞咽障碍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院内卒中相关性肺炎风险(OR=3.835,95%CI:2.005~7.335,P<0.001)及肠外营养概率(OR=4.909,95%CI: 1.991~12.102,P<0.001)显著升高。 结论西安地区伴吞咽障碍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院内卒中相关性肺炎风险和肠外营养概率显著升高,需引起临床医师关注和早期应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西安地区伴心房颤动老年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临床特征及1 年预后情况。 方法 通过西安卒中数据库平台,收集西安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2015年1-12月连续入院的老年AIS (年龄≥65岁)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伴心房颤动老年AIS患者的临床特征;登记随访1年的结局 事件(包括卒中复发、死亡和预后不良),通过多因素Logi sti c回归分析,探讨西安地区伴心房颤动老 年AIS患者1年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研究最终纳入老年AIS患者1239例,其中伴心房颤动者133例(10.7%)。与不伴心房颤动组相比, 伴心房颤动老年AIS患者的年龄大([ 77.7±6.3)岁 vs(74.0±6.1)岁,P=0.019]、出院mRS评分高(2.0 分 vs 1.0分,P <0.001)、出院NIHSS评分≥14分比例高(16.5% vs 3.1%,P <0.001)、合并肺炎患者比例 高(21.1% vs 5.8%,P <0.001)、入院48 h不能行走的患者比例高(63.0% vs 36.1%,P <0.001)、空腹 血糖水平高[(6.3±3.0)mmol/L vs(5.8±2.0)mmol/L,P =0.037]、LDL-C水平低[(2.4±0.7)mmol/L vs (2.5±0.8)mmol/L,P =0.031]。伴心房颤动老年AIS患者1年卒中复发率高(15.8% vs 5.9%,P =0.020)、 死亡率高(32.3% vs 9.2%,P <0.001)、预后不良率高(51.9% vs 25.9%,P <0.001)。校正相关混杂 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房颤动是老年AIS患者1年死亡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OR 2.45, 95%CI 1.26~4.78,P =0.008),但不是1年卒中复发和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 结论 相比不伴心房颤动组,西安地区伴心房颤动老年AIS患者年龄更大、卒中所致残障及神经功 能缺损更重、合并肺炎和入院48 h不能行走的患者比例较高;伴心房颤动老年AIS患者1年死亡风险显 著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西安地区中青年急性卒中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水平与1年死亡的关系.方法 基于西安卒中登记研究数据库平台,回顾性分析西安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2015年1-12月连续入院的急性卒中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筛选出年龄在18~64岁的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AIS)入院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GFR)与3个月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 基于西安卒中登记研究数据库,连续纳入西安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AIS患者临床特征和3个月随访相关资料。分别将eGFR按照连续性变量和四分组变量(Q1~Q4)处理。比较各组患者的eGFR临床特征差异;采用曲线拟合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IS患者入院eGFR水平与3个月预后不良的关系。结果 最终纳入AIS患者2 280例,年龄(64.2±12.2)岁,男1 426例(62.5%)。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GFR水平每升高5 mL·min-1·(1.73 m2)-1,3个月预后不良风险降低5.0%(OR=0.95,95%CI:0.94~0.99,P=0.028),曲线拟合显示,随着e GFR水平的升高,3个月预后不良的风险呈先下降再升高的趋势。与Q1相比,Q3组患者3个月预后不良风险降低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56,95%CI:0.38~0.82,P=0.003),Q2组和Q4组患者3个月预后不良的风险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西安地区中青年与老年急性轻型脑梗死(AMC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1年预后情况.方法 收集西安地区4所三级甲等医院AMC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年龄的不同分为老年组(≥65岁)和中青年组(18~ <65岁),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随访1年的结局事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估2组AMC1患者的1年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西安地区伴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首发脑梗死患者临床特征及1年预后情况。 方法 通过西安卒中登记研究,连续纳入2015年1-12月4所三级甲等医院确诊的首发脑梗死患者, 根据是否伴AF分为非AF组和AF组。比较两组基本临床特征和1年不良预后[卒中复发(脑梗死和脑出 血)、预后不良(mRS 2~5分)和全因死亡]发生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F对首发 脑梗死患者1年预后的影响。 结果 共1564例首发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其中AF组113例(7.2%),非AF组1451例(92.8%)。AF 组平均年龄[71.18±12.66岁 vs 63.25±12.46岁,P <0.001]、BMI[24.0(22.0~25.5)kg/m2 vs 23.4 (21.1~24.6)kg/m2,P =0.004] 、目前仍吸烟比例(11.5% vs 26.6%,P =0.002)、入院NIHSS评分 [7(3~12)分 vs 4(2~6)分,P <0.001]、继发肺炎比例(17.7% vs 3.7%,P <0.001)、入院48 h 不能行走比例(54.0% vs 32.9%,P <0.001)、吞咽障碍比例(14.2% vs 6.4%,P =0.001)、LDL-C (2.44±0.71 mmol/L vs 2.65±0.86 mmol/L,P =0.016)、INR(1.21±0.52 vs 1.02±0.13,P <0.001)和 血小板计数[(164.91±47.55)×109/L vs(192.58±59.98)×109/L,P <0.001]等指标与非AF组相 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F组患者的1年预后不良风险(OR 2.25, 95%CI 1.10~5.23,P =0.022)和死亡风险(OR 3.28,95%CI 1.48~7.28,P =0.004)较非AF组升高,两 组卒中复发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1.14,95%CI 0.34~3.85,P =0.833)。 结论 西安地区伴AF的首发脑梗死患者部分临床特征显著区别于非AF组,1年预后不良风险和死 亡风险均显著升高。建议开展区域内AF患者卒中风险评估,以规范高危患者的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1年发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其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通过西安脑卒中数据库平台,连续收集本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2015年1~12月入院的AIS患者,并在入院确诊后随访1年。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IS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及rms程序包构建AIS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69,95%CI 1.052~1.087,P=0.000)、合并肺炎(OR=3.121,95%CI 1.595~6.107,P=0.001)、白细胞计数(OR=1.137,95%CI 1.062~1.217,P=0.000)、心房颤动(OR=1.816,95%CI1.059~3.115,P=0.030)、入院NIHSS评分(OR=1.196,95%CI 1.153~1.241,P=0.000)是西安地区AIS患者随访1年发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上述危险因素,成功建立预测AIS患者1年发生预后不良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该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  相似文献   
9.
10.
S100B蛋白是一种小分子钙结合蛋白,约96%表达于脑内胶质细胞中。血清中S100B蛋白浓度较低,但在一些脑损伤所导致的病理状态下则可透过血脑屏障而急性升高,并且其升高的程度与神经系统疾病的病情及预后具有密切关系,被认为是脑的特异性蛋白。因此,准确、方便且快捷的S100B检测方法对临床和科研工作尤为重要。本文根据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S100B蛋白现有的检测方法及对比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