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4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
目的:研究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主要致病。方法:对449例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做回顾性分析,男243例,女206例,术前视力光感-0.2;平均病史11.6月,手术采用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结果:449例诊断明确,与术前诊断符合率为80.6%,病因中视网膜血管性疾病114例,占25.39%,眼外伤85例,占18.9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82例,占18.26%,黄斑部病变41例,占9.13%,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9例,占8.69%,眼内炎25例,占5.57%,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正走向成熟,其适应证逐渐扩展,已成为治疗眼后段疾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手术中后囊破裂时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术中后囊破裂而继续完成乳化植入人工晶状体的17眼,分析处理方法,观察术后视力,眼前估不和眼底改变。结果 术后1周角膜,虹膜和前部玻璃体的反应分别占88.2%,58.8%,47.1%,经治疗后逐渐消失;术后1月裸眼视力或球镜矫正视力≥0.5者占88.2%,3月视力全部在0.5以上。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2004年1月起采用曲安奈得(丙酮氟羟泼尼松龙)(意大利里沙化马药厂)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黄斑水肿62例(62只眼),其中有2只眼出现严重的眼内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12例临床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12例、17眼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视网膜电图)以及治疗过程.结果4例6眼行预防性激光光凝术,3个月后视力0.81眼、0.61眼、0.42眼、0.31眼,1例、1眼病情加重,建议手术治疗,4例、4眼行预防性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出院后随访6个月病情稳定,视力恢复为0.61眼、0.41眼、0.32眼,5例、6眼行玻璃体切除注入硅油加光凝加巩膜环扎术,取硅油后随访3~6个月,视力0.151眼,0.061眼,CF/50cm2眼,HM眼前1眼,光感1眼.结论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是一种严重损害视功能的眼内感染疾病,早期诊断和抗病毒药物治疗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对27例(27眼)小瞳孔白内障患者术中应用黏弹剂直接扩大瞳孔,然后行环形撕囊、超声乳化吸除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均有提高,>0.5者17眼、0.3~0.5者7眼、0.1~0.2者3眼;瞳孔圆形或近圆形;术中后囊膜破裂1眼;术后角膜水肿3眼,一过性高眼压5眼.认为小瞳孔下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也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将194例(200眼)成熟期白内障分为白核组46眼,棕核组154眼,应用改良的乳化劈核技术行超声乳化手术.结果表明,白核组平均乳化能量为17.19%,平均乳化时间为36.5s;棕核组为26.95%和75s.术后裸眼视力≥0.5的189眼(94.5%),≥1.0的91眼(45.5%).并发症主要为术中后囊膜破坏20眼,术后角膜水肿4眼,前房渗出3眼.提示采用改良的高负压低能量乳化劈核技术能对各种硬度的核进行分割且所用能量低、时间短,是成熟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忠者,男,22岁,因在外院行双眼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adialkeratotomy,RK)术后3年视力明显下降,于2010年5月21日至济南市明水眼科医院眼科就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巩膜缝线固定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16例(17眼)为晶状体全脱位、后囊膜破裂或无囊膜眼。经3.0mm透明角膜切口,植入三片式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外路法缝线双襻缝合固定人工晶状体于睫状沟,观察术中植入情况和术后视力、角膜、前房反应症及人工晶状体位置等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6-30个月,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人工晶状体位置正,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巩膜缝线固定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病理性瞳孔散大是影响视功能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开展的瞳孔缝合术通过机械性缩小瞳孔来改善视觉质量,但有关虹膜内缝线长期存留的病理学变化及术眼和对侧眼远期的安全性研究报道甚少,本研究选用新西兰大白兔进行瞳孔括约肌损伤和缝合修复的实验研究,观察术后兔眼远期的临床及病理学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50岁,因右眼视物不清1年,视物不见2周,门诊以"白内障"收入院.患者双眼有葡萄膜炎病史20年,2年前曾在外院行双眼青光眼手术,术后右眼视力0.3,左眼球萎缩.右眼长期用阿托品、激素类眼水点眼.入院检查见右眼:视力眼前手动,眼压18 mmHg,11点处结膜滤过泡隆起明显;角膜鼻侧透明,颞侧浑浊;前房深浅不一,房水清,虹膜萎缩、瞳孔散大、固定,直径约6 mm,瞳孔区和颞上虹膜表面见白色致密的纤维机化膜,周边返折贴附于角膜内皮面,表面可见细小的新生血管;晶状体白色混浊,玻璃体及眼底窥不见.左眼球萎缩.B超:右眼玻璃体后脱离,后段少许混浊,视盘凹陷;右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800个/nm2,CV 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