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6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培美曲塞治疗晚期复发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培美曲塞治疗晚期化疗后进展的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46例经病理确诊既往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培美曲塞500mg/m^2静脉滴注,第1天,每21d为1个周期,并口服地塞米松、叶酸和肌内注射维生素B12以减轻毒副反应。根据RECIST标准对客观缓解率进行评价,毒副反应评价按美国NCI制定的毒性评价标准。结果46例可评价,总RR为10.6%。疾病控制率为45.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3个月,中位生存期为7个月。毒副反应主要是中性粒细胞下降。结论培美曲塞治疗既往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70岁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生存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363例福建省肿瘤医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70岁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预后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 363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8.8个月,1年生存率为28.0%。ECOG评分、临床分期、肝转移、一线治疗疗效和靶向治疗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05)。结论 ECOG评分>2分、Ⅳ期、有肝转移、一线治疗后进展和从未接受靶向治疗的晚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在治疗中的动态变化及相关的预后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20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给予治疗后,采集患者一线、二线化疗前后外周血,采用多重m RNA原位分析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循环肿瘤细胞(CTC)计数,采用相关性分析软件对CTC细胞数变化与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200例患者治疗后CTC细胞阳性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患者的CTC表达同OS与ORR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一线、二线化疗时通过捕捉检测患者外周血中痕量存在的CTC,采用多重m RNA原位分析法动态监测CTC细胞数,有助于评估临床疗效,且与预后具有相关性,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可进一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 观察厄洛替尼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28例病理确诊的不愿或不能接受传统细胞毒性药物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口服厄洛替尼150mg,每日1次,持续用药直至肿瘤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副反应.结果 厄洛替尼的有效率为28.6%,疾病控制率为60.7%,症状改善率为53.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3.2个月(95%CI:0.815-5.585),中位生存期为9.6个月(95%CI:7.179-12.021),1年生存率为32.1%.有皮疹患者的疗效优于无皮疹患者.本组多为Ⅰ、Ⅱ级毒副反应,常见的毒副反应为皮疹(46.4%)、腹泻(32.1%)、皮肤干燥(25.0%)、厌食(17.9%)、疲乏(10.7%)和转氨酶升高(7.1%).结论 对不愿或不能接受传统细胞毒性药物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厄洛替尼为其提供了另一个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肉瘤样癌(pulmonary sarcomatoid carcinoma,PSC)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PSC,分别对临床特征、免疫组织化学、基因状态进行分析,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进行生存率显著性检验,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58例PSC,以男性、<65岁和吸烟的患者为主,应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对PSC的性别、年龄、吸烟史、EGFR基因突变状态、ALK融合基因状态、分期和组织亚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ALK融合基因状态和组织亚型是PSC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PSC的诊断主要依靠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影响其预后的因素主要为ALK融合基因状态和组织亚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33例经病理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初治或复治,ⅢB期(伴胸腔积液)或Ⅳ期,重要脏器功能正常,PS评分0~2分的患者入组.紫杉醇175 mg/m2,第1天,奈达铂80 mg/m2,第1天,每21 d为一疗程.结果 本组33例患者均已完成至少2个疗程化疗.初治组和复治组的有效率分别为41.1%、31.3%,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25 d和343 d.发生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的疗程数分别占总疗程数的65.5%和19%,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对顺铂耐药患者仍然有效,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分子靶向药物吉非替尼单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本文观察吉非替尼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34例病理确诊的不愿或不能接受传统细胞毒性药物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口服吉非替尼250rng,每目1次,持续用药直至肿瘤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小良反应。结果:吉非替尼的有效率为29.4%,疾病控制率为61.8%,症状改善率为47.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3.0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0.2个月,1年生存率为35.3%。其中不吸烟患者客观缓解率高于吸烟患者(P=0.023)。出现皮疹患者疾病控制率高于无皮疹患者(P=0.005),LogistiC回归提示皮疹是疾病控制的独立因素(P=0.003)。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皮疹和腹泻。结论:对于不愿或不能接受传统细胞毒性药物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吉非替尼为这些患者提供了另一个选择。  相似文献   
8.
黄韵坚  黄诚 《海峡药学》2002,14(4):61-63
目的 观察国产紫杉醇联合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3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应用国产紫杉醇135mg/m^2加卡铂300mg/m^2或DDP80mg/m^2联合方案化疗。结果 38例中CR1例、PR15例、NC17例、PD5例,总有效率42.1%。16例初治者,PR8例,有效率50%。22例复治者有效率36.4%。全组缓解期2-6月,中位缓解期3月,中位生存期10月,1年生存率为36%。主要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结论 以国产紫杉醇为主联合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高疗效,特别是对复发病例也有较好疗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多西紫杉醇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采用同期非随机对照方法,共73例晚期复发的NSCLC患者入组。28例患者接受多西紫杉醇联合恩度二线治疗(治疗组),45例患者接受多西紫杉醇单药二线治疗(对照组),每个周期行影像学检查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17.9%和13.3%(=0.850),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4.3%和53.3%(=0.35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4个月和3个月(=0.015),中位生存期(OS)分别为8个月和6个月(=0.030)。两组常见的毒副反应是骨髓抑制、脱发、乏力、关节酸痛,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二线治疗既往化疗失败的晚期NSCLC,能够提高患者PFS和OS,且毒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外周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T790M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后线应用奥希替尼治疗耐药后的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可能的耐药机制.方法 晚期肺腺癌患者52例,均给予奥希替尼后线治疗,并于入院次日清晨采集外周血,提取循环肿瘤DNA,采用微滴数字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