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1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四维CT (4DCT)和ABC辅助下三维CT (3DCT)两种模拟定位技术,探讨3DCT进行原发性肝癌(HCC)个体化内靶区制定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HCC患者15例,依次完成4DCT和自由呼吸(FB)、主动呼吸控制(ABC)辅助下平静吸气末屏气(EIH)、平静呼气末屏气(EEH) 3D...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变形配准功能评价肺癌患者放疗计划中正常组织和危及器官的累加剂量,并与经验计算剂量累加法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肺癌患者,放疗前制定了三维适形或调强治疗计划,放疗过程中重新行CT模拟,并重新设计相同的治疗计划.采用Mimvista软件,运用变形配准,分别在2次CT图像上进行剂量累加.采用经验计算剂量累加法,计算2次放疗计划的正常组织和危及器官的累加剂量,分别对两种方法的双侧肺组织、心脏及脊髓的受照剂量体积以及平均剂量等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定位和复位图像采用相同的计划方式时,两种方法所得正常组织和危及器官的累积受照体积和剂量等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右肺的平均剂量除外(t=2.98,P<0.05).结论 变形配准法可以准确评价肺癌患者多次放疗计划中正常组织和危及器官的累加剂量.肺癌患者的靶区变化不大并且采用相同的计划方式时,应用经验计算剂量累加法,可粗略评价肺和心脏等正常组织和危及器官的剂量体积.  相似文献   
3.
生物医学电子学作为一门边缘的交叉学科,已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本文主要从生物传感器、场与生物物质的作用、纳米技术、分子电子学、生物医学仪器、远程医疗和生物芯片七个方面对生物医学电子学进行介绍,并总结国际上的一些最新技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螺旋断层放疗提升鼻咽癌放疗剂量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应用螺旋断层放疗(HT)进行鼻咽癌放疗处方剂量提升的可行性及剂量学特点。方法 选取10例9野静态调强放疗的鼻咽癌计划,制定HT计划和静态调强(sIMRT)计划。在危及器官(OAR)符合正常组织临床影响量化分析标准的前提下,提升两组计划处方剂量,并比较剂量提升空间及处方剂量提升后两者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与sIMRT计划相比,HT计划所达到的处方剂量比sIMRT计划增加了42.6%(t=6.373,P<0.01);处方剂量提升后,HT计划的均匀性指数仍优于sIMRT计划(t=-2.288,P<0.05),但适形度指数略低于sIMRT计划(P>0.05)。限制HT计划处方剂量提升的OAR为脊髓(2例)、视神经(5例)、脑干(3例);限制sIMRT计划处方剂量提升的OAR为眼晶状体(1例)、脊髓(1例)、腮腺(8例)。结论 HT的高束流调强能力,使其在有效保护OAR的前提下,能够提高鼻咽癌放疗处方剂量。在sIMRT实现高处方剂量要求存在困难时,可考虑使用HT进行放疗。  相似文献   
5.
旋转调强与固定野调强治疗肝癌的剂量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旋转调强(RapidArc)与固定野调强放疗(IMRT)在肝癌治疗计划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择10例肝癌患者的CT数据,分别设计IMRT计划与单弧(RA1)和双弧(RA2)计划,比较设计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危及器官受量、正常组织受量、机器跳数以及治疗时间。结果 RA1和RA2计划靶区剂量的最大值都低于IMRT(Z=-2.090、-2.666,P<0.05),计划90%的处方剂量的适形指数低于IMRT(Z=-2.805、-2.809,P<0.05);危及器官胃与小肠的V40也比IMRT计划低。但IMRT左肾平均剂量低于RapidArc计划组(Z=-1.988、-2.191,P<0.05);正常组织的V5、V10和V15IMRT计划低于RapidArc计划组,V20、V25和V30IMRT计划高于RapidArc计划组。RapidArc计划机器跳数是IMRT计划的40%和46%,治疗时间是IMRT计划30%和40%。结论 两种技术设计的计划剂量分布均能满足临床要求,并且剂量分布基本一致。RapidArc计划的适形指数优于IMRT,危及器官剂量也比IMRT计划略有降低,正常组织的低剂量区RapidArc计划组与IMRT相比有先高后低的趋势,并且机器跳数少,治疗时间短。  相似文献   
6.
7.
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和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olumetric intensity-modulated arc therapy,VIMAT)的高适形度剂量分布,使其对复杂靶区具有显著优势\[1-2\]。本研究通过计划方式和射线能量间的剂量学比较,探讨宫颈癌术后全盆腔淋巴结IMRT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8.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结合术后放疗已成为无法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然而,肝脏位置受呼吸运动影响较大,会影响到肝癌靶区确定.已有文献报道了肝癌放疗计划中呼吸运动造成的肿瘤及邻近正常组织剂量学误差[1-2].相对于四维CT(four-dimensional CT,4DCT)临床常用的3DCT模拟定位靶区位置确定以及与邻近正常组织位置关系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9.
PET图像提供的新陈代谢信息可用于判断放疗后肿瘤的复发区域,对于制订精确的放疗计划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研究采用多分辨率形变配准的方法提取放疗前后CT图像的形变域,并将其作用于放疗前PET图像,与放疗后的PET图像相比较,通过设定图像中SUV 的阈值,判断勾画轮廓之间的重叠率,以获得图像中的高摄取区域,回顾性指导精确放疗。研究针对22例肺癌病例,实验结果显示放疗后残留的高代谢区域和放疗前GTV重叠较好:当阈值设定为SUVmax的70%、80%和90%时,对应的重叠率分别为(95.2±0.6)%、(96.6±3.4)%和100%;当阈值设定为SUV2.5和SUV5.0时,对应的重叠率为(86.0±6.6)%和(97.0±3.0)%。对氟代脱氧葡萄糖(FDG)高摄取区域的高重叠率表明病变区域在放疗前后的位置相对稳定,放疗后的残余肿瘤基本上位于放疗前靶区对FDG的摄取区域。初步实验结果证明,研究可用于判断靶区区域对放疗的反应,回顾性指导在放疗计划中,针对放疗后残余的靶区加大照射剂量,保护危及器官和组织,精确放疗。  相似文献   
10.
放化疗是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最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十几年来肿瘤局部控制率一直无显著提高,其主要原因之一可能是放化疗毒副反应限制了放疗剂量提升.而基于PET-CT融合图像勾画的肿瘤靶区及制定的精确放疗计划,期望能降低靶区漏照风险同时减小危及器官暴露体积,从而更有利于引导放疗剂量提升.笔者对行PET-CT融合图像引导胸部精确放疗的LANSCLC进行研究,探讨融入PET影像后对肿瘤大体靶区勾画以及放疗计划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