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44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测量圆锥角膜眼与正常角膜眼之间视觉质量的差异。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正常角膜屈光不正患者32例(32眼)作为对照组,圆锥角膜患者27例(27眼)作为圆锥角膜组。采用OQAS测量每组在3、4、5 mm的人工瞳孔直径下的视觉质量参数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cutoff)、Strehl比、不同对比度下的OQAS值(OV-100、OV-20、OV-9),组间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组内差异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圆锥角膜组在人工瞳孔分别为3、4、5 mm时的MTFcutoff、Strehl比、OV-100、OV-20、OV-9均低于对照组(3 mm:t=6.658、6.695、6.660、6.493、6.778;4 mm:t=7.106、6.567、7.109、6.802、6.788; 5 mm:t=6.148、7.254、6.158、6.446、7.210;P均<0.001)。对照组及圆锥角膜组内MTFcutoff、Strehl比、 OV-100、OV-20、OV-9 在不同人工瞳孔大小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F=42.205、 28.335、42.559、32.621、30.372;圆锥角膜组:F=15.732、11.533、15.625、13.870、10.495;均 P<0.001)。结论:双通道OQAS测量结果表明圆锥角膜的视觉质量较正常眼明显下降,圆锥角膜及正常眼的视觉质量均随着瞳孔增大而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220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心肌损伤,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分析五种常见生化标志物检验心肌损伤灵敏度及CK-MB、Mb、cTnI标志物特异性。结果在五种常见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灵敏度对比中,其检测灵敏度存在一定不同,其中以pro-BNP的诊断灵敏度为100%,远高于CK-MB、Mb、cTnI和Hcy,相比于其他四种生化标志物检验灵敏度来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K-MB、Mb、cTnI标志物特异性对比中,Mb首次出现时间、峰值时间均明显高于CK-MB和cTnI,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cTnI恢复时间明显低于Mb和CK-MB,经统计学对比分析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种生化标志物在检验心肌损伤患者中,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均起到重要作用,与治疗效果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只有在检测过程中有效互补,才能够最大程度上提高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介绍一种供高度近视眼底摄像用前置镜的设计。方法:通过改变镜片厚度及背向光拦面的曲率半径较正像散的原理设计前置镜。使用时将前置镜卡在HRA的接目镜上。结果和结论:经对37例高度近视(-9.00 ̄-19.00)眼底血管照影检查发现,图像清晰度较未装前置镜时明显提高,而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较好地解决了高度近视共焦激光扫描眼底血管造影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视眼患者角膜直径和角膜曲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斌  陈世豪  王勤美 《眼科新进展》2006,26(12):938-939
目的探讨近视眼患者角膜直径和角膜曲率的正常值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20例(440眼)近视眼患者(年龄17~41岁,男118例236眼,女102例204眼)采用美国Lasersight公司的AstraMax角膜地形图进行角膜前表面摄像,测量3次并获取角膜水平直径(白到白)和角膜前表面平均曲率的平均值,并对这2项参数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中角膜直径平均值为(12.00±0.40)mm,男性为(12.12±0.36)mm,女性为(11.86±0.40)mm。角膜曲率平均值为(43.51±1.37)D,男性为(43.10±1.29)D,女性为(43.99±1.31)D。角膜直径和角膜曲率的回归方程为Y=19.060-0.162X(Y代表角膜直径,X代表角膜曲率)。结论男女之间角膜直径存在着统计学差别,男性大于女性;角膜曲率之间亦有统计学意义,女性大于男性。近视眼患者角膜直径和角膜曲率之间存在统计学负相关性,即角膜曲率越高,角膜直径越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正常人全眼像差、角膜前表面像差和眼内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corneal thickness,CCT)的日间波动规律、相互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例测试对象(20只右眼),于一天的三个时间点(早:8:00am~8:30am,午:1:00pm~1:30pm,晚:6:00pm~6:30pm)使用Humphrey角膜地形图和Hartmann-Shack原理设计的WASCA波前像差分析仪分别测量角膜前表面像差和全眼像差,在6.0mm分析直径下,取2~4阶12项Zernike系数进行分析。使用Canon非接触式眼内压计和TOMEY角膜测厚仪分别测量IOP及CCT。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IOP、CCT的日波动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角膜前表面像差日波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为C13,呈增加趋势;全眼像差日波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为C7,呈下降趋势。全眼像差C7与CCT日波动量呈正相关,而角膜前表面像差C13与CCT日波动量无相关性;两者与IOP日波动量均无相关性。结论IOP和CCT的日波动呈下降趋势。角膜前表面像差C1...  相似文献   
8.
9.
在教学课时数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是当前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难点。通过验光学课程教学过程的实践和探索,发现将医学课程的理论、实践、实习三大教学环节进行有机交叉和科学融合,能够节约学时并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最终完成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标准化病人和学生双重角色在眼科验光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是临床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在学习验光中,学生自身担当标准化病人,具有学习者、被检查者、评估者和指导者四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临床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提高了学生的各项临床技能、沟通技巧、学习效率和医德水平,取得了较好效果。为标准化病人运用于相关临床诊断学教学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