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泰素蒂加顺铂治疗进展期NSCLC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泰素蒂加顺铂方案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毒副作用。方法收集可评价疗效的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50例,以泰素蒂加顺铂方案进行化疗,泰素蒂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25 mg/m2~30 mg/m2静脉滴注,第2天~第5天,每3周为一个周期,2~3周期后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并随访。结果50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50.0 %,其中初治病例为53.1 %,复治病例为44.4 %,初复治病例间差异无显著性(P >0.05)。中位缓解期为5个月。中位生存期为9.5个月,1年生存率为61.0 %。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达Ⅲ度、Ⅳ度者52.0 %,血小板下降达Ⅲ度、Ⅳ度者为14.0 %。血红蛋白下降不严重。其他毒副反应还有脱发、过敏反应、水钠潴留、静脉炎、末梢神经炎、口腔炎、腹泻等,但发生率均较低。结论泰素蒂加顺铂方案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特别是复发病例,临床疗效比较满意,毒副反应能够耐受。辅以G蛳CSF可防治重度的骨髓抑制,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羟基喜树碱(拓僖)联合高聚生治疗恶性难治性胸腔积液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观察应用羟基喜树碱联合高聚生治疗恶性、难治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对临床治疗中效果较差的中、大量恶性胸腔积液及既往治疗无效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66例(治疗组36例,对照组30例)进行治疗,全部患者均经PICC管(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1~3天引流至胸水近乎消失后注入药物.治疗组羟基喜树碱(拓僖)30mg,高聚生2000~3 000U胸腔注射,地塞米松5mg肌肉注射;对照组顺铂60~70mg,地塞米松10mg胸腔注射,胃复安20mg肌注.结果:治疗组CR 44.4%(16/36),有效率为86.1%(31/36).对照组CR 26.7%(8/30),有效率为63.3%(19/30).结论:羟基喜树碱联合高聚生治疗恶性难活性胸腔积液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微,尤其对大量血性胸腔积液及既往治疗无效者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CEA及CYFRA21-1水平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前后不同时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CEA、CYFRA21蛳1水平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于化疗前、后采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样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血清CEA,CYFRA21蛳1含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EA阳性率为59.2 %,其中鳞癌47.6 %,腺癌72.9 %。CYFRA21蛳1阳性率为65.1 %,其中鳞癌71.9 %,腺癌57.1 %。二者均随临床TNM分期增加而升高,手术后及化疗有效者CEA、CYFRA21蛳1逐渐降低。结论:动态检测患者CEA,CYFRA21蛳1水平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病程及转移情况、疗效及预后判断、监测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胸腔积液是临床常见疾病,引起胸腔积液常见原因为恶性肿瘤和结核病,目前临床上鉴别二者仍有困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dlial growth factor,VEGF)又称为血管通透性因子,具有强大的促进血管新生和增加血管通透性作用,在肿瘤转移的启动中起重要作用,可能参与渗出性胸腔积液的形成[1].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MP-7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RT—PCR技术检测20名健康人外周血标本及60例晚期NSCLC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凝胶图像分析仪分析MMP-7结果。结果健康人外周血中的MMP-7(30.000)显著低于NSCLC患者外周血中的MMP-7(41.231)(P〈0.05);MMP-7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病理类型、肿瘤瘤体大小无关(P〉0.05);与肺癌组织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研究表明MMP-7是判断NSCLC侵袭转移生物学行为的一个好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NP和CAP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观察NP和CA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毒副作用.方法收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94例,以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NP方案化疗组和CAP方案化疗组,对比观察两者间疗效、毒副作用、缓解期和生存期的差异.结果NP方案化疗组46例患者的有效率39.1%与CAP方案化疗组48例患者的有效率35.4%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NP方案化疗组5月的中位缓解期和9月的中位生存期较CAP方案化疗组的4月和7月均有所延长;除具有一般化疗药物所共有的毒副作用外,NP方案对骨髓造血组织的抑制,特别是对粒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较CAP方案为重,另外其周围神经炎和静脉炎的发生率也较高.结论NP和CAP方案都是治疗晚期NSCLC的较为有效的化疗方案,但NP方案化疗组的缓解期和生存期较长,优于CAP方案化疗组,毒副作用均,如辅以G-CSF等支持对症措施,NP方案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诺维苯在晚期NSCLC化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诺维苯在晚期NSCLC化疗中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情况。方法收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46例,以诺维苯作为一个主要化疗药物并联合应用既往被证实对NSCLC有确切疗效的顺铂组方进行化疗,NVB25mg/m  相似文献   
8.
异环磷酰胺加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评价异环磷酰胺(IFO)加顺铂(DD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 收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56例,给予IFO加DDP化疗,第1-4天静脉滴注IFO1.5-2.0g/m^2,mesna400mg,在使用IFO的同时和之后4、8小时静脉推注;第5-7天静脉滴注DD25-30mg/m^2。2-3周为一个周期,两周期后评价疗效,随访缓解期和生存期。结果 本组56例NSCLC中,总有效率为50.0%,其中初治病例为52.8%,复治病例为45.0%,初、复治病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位缓解期为5个月。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毒性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尤其是对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影响较为明显。结论 异环磷酰胺加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特别是对复发病例也有较好疗效,毒性反应能够耐受,如辅以G-CSF防治重度的骨髓抑制,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少见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一线接受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与化疗的效果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山西省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伴EGFR少见突变的NSCLC患者资料。一线治疗前均采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聚合酶链反应(ARMS-PCR)检测活组织或血液EGFR突变情况。根据一线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EGFR-TKI治疗组和化疗组。比较两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 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曲线, 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PFS和OS的影响因素。结果 169例EGFR少见突变患者纳入研究, 年龄[M(IQR)]63岁(12岁), <65岁96例(56.8%), ≥65岁73例(43.2%);男性70例(41.4%), 女性99例(58.6%);EGFR G719X突变55例(32.5%), L861Q突变45例(26.6%), S768I突变17例(10.1%), 复合突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sVEGF)水平及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sVEGF在96例晚期NSCL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分别给含顺铂的联合化疗方案2~4个周期后再测定其sVEGF水平;同时检测50例健康体检者的sVEGF水平.结果 肺癌患者sVEGF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腺癌sVEGF水平与鳞癌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患者sVEGF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缓解病例化疗后sVEGF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晚期NSCLC患者sVEGF水平与其诊断及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