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如何在临床病理实习教学中加强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临床实习是病理医师成长的关键塑形期,要适应现代医学发展和社会需要,必须以培养医学生道德素质为前提,技能素质为核心,创新素质为灵魂,人文素质为根本,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才能为国家输送合格的病理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中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和DNA拓朴酶Ⅱ(Topo Ⅱ)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GST-π、Topo Ⅱ在40例骨肉瘤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40例骨肉瘤中GST-π和Topo 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5%(33/40)和52.5%(21/40),其中术前化疗组Topo Ⅱ阳性表达率为38.5%(5/13),显著低于术前无化疗组77.8%(21/27)(P<0.05),GST-π的阳性表达率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GST-π和Topo Ⅱ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结论 GST-π主要参与骨肉瘤原发性耐药,Topo Ⅱ不仅参与骨肉瘤原发性耐药,同时也参与骨肉瘤继发性耐药;GST-π和Topo Ⅱ是影响骨肉瘤预后的重要因素,可能成为评估骨肉瘤预后的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颅内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221例经外科手术切除、病理确诊的儿童(18岁及其以下)颅内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病例占同期颅内肿瘤的7.21%,男女比为1.06∶1,男性患儿稍多。3岁以下患儿较少,其余各年龄组病例数大致相当。最常见首发症状为呕吐、头昏头痛、共济失调。发病部位:幕上153例(69.23%),幕下68例(30.77%)。幕上最常见为大脑半球和鞍区,幕下为小脑和第四脑室。 WHOⅠ级或良性肿瘤89例,占40.27%;恶性肿瘤132例,占59.73%,其中WHO Ⅳ级或其他高度恶性肿瘤61例,占27.60%。发病率位居前5位的肿瘤分别为星形细胞瘤、胚胎性肿瘤、颅咽管瘤、室管膜瘤、生殖细胞瘤。星形细胞瘤中弥漫型星形细胞瘤和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多见,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少见。胚胎性肿瘤中髓母细胞瘤和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多见。结论儿童颅内肿瘤发病率逐年增高,病理类型多样,恶性居多,正确诊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不同的样品制备法,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制样方法对细胞形态的影响,筛选细胞与生物材料共培养的样品制备法。方法对样品分组采用戊二醛单固定和戊二醛、锇酸双重固定,使用间接移液法和直接移液法对样品进行脱水、置换。结果镜下显示采用戊二醛、锇酸双重固定,使用直接移液法制备的样品细胞无塌陷皱折、表面结构丰富清晰,图像反差好。结论对细胞与生物材料共培养的样品采用双重固定、直接移液法进行样品制备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5.
针对病理专科进修生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因材施教,在职业道德教育、理论知识学习、技能素质培养、科研意识开发和自学能力锻炼等方面实施个性化教学,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得到进修生的肯定和赞许。  相似文献   
6.
白介素 - 12 (IL 12 )是一种异源二聚体细胞因子 ,被认为是细胞免疫应答过程中的关键调节因子。IL 12能激活NK细胞、T细胞 ,并诱使其分泌大量IFN γ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对多种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综述了IL 12及其抗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肉瘤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病理分型、肿瘤大小、核丝分裂像计数、DNA图像分析、AgNORs计数、PCNA分级、KiS1 分级、肥大细胞计数共11个观察指标与骨肉瘤预后的关系。方法:单因素分析: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Log-rank 检验法。多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法,多元逐步回归法。结果:经多元回归获得预后预测方程,其总F= 12.575,r= 0.7134,P< 0.0001。逐步回归检验显示6个明显的骨肉瘤预后影响因素,其作用强度依次为DNA图像分析、AgNORs计数、肿瘤大小、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结论:几项骨肉瘤细胞增殖活性指标对骨肉瘤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骨肉瘤患者p53基因的改变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人骨肉瘤中p53蛋白表达及P53基因突变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人骨肉瘤中P53蛋白表达,银染PCR-SSC民埋从瘤中P53基因5-8外显子点突变状态。预后分析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时序检验。结果:人骨肉瘤中P53蛋白阳性率为29.17%,SSCP检测P53基因5-8外显子占突变率为23.96%,P53蛋主SSC生患者与其阴性患者间总和生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B(neurotrophic 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B,TrKB)对恶性转化人永生化成骨细胞hFOB1.19体外侵袭力的影响,探讨TrKB在骨肉瘤侵袭和转移机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RT-PCR和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检测hFOB1.19恶性转化细胞和SaOS-2骨肉瘤细胞中TrKB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研究hFOB1.19恶性转化细胞中TrKB的功能,处理组hFOB1.19恶性转化细胞加入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K252a处理24h,非处理组加入DMSO作对照,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actin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检测细胞微丝骨架。结果TrKB在hFOB1.19恶性转化细胞中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SaOS-2骨肉瘤细胞(P0.05);K252a处理组hFOB1.19恶性转化细胞和未处理组相比,细胞变圆、聚集甚至发生融合,侵袭能力明显减弱(P0.01),微丝回缩变短,排列紊乱。结论人永生化成骨细胞hFOB1.19恶性转化细胞中TrKB的高表达可促进该细胞的体外高侵袭力;该受体被阻断后,可能通过改变细胞微丝骨架结构从而降低细胞的体外侵袭力;TrKB可能在骨肉瘤侵袭和转移机制中起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余时沧  段江洁  卞修武  郭乔楠 《重庆医学》2012,41(36):3909-3910
医学研究生教育是医学高等教育的最高阶段[1]。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和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与水平备受社会关注,其中凸显的问题当属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影响该问题的因素众多,诸如培养体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导师指导方式等。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