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篇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性,71岁,因右侧腹股沟滑动疝术后复发1年,伴切口反复渗液于2009年8月13日入院。2008年7月患者于外院行“阑尾切除+右侧腹股沟疝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峡部径路行双侧甲状腺次全或近全切除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5年间1 051例行双侧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经经峡部径路行双侧甲状腺次全或近全术的588例为改良组,同期施行传统切除术式的463例为常规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引流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较常规组明显缩短(P〈0.01),术中出血量、喉返神经神经损伤率、术后气管局部不适及低钙血症的发生率明显减少(P〈0.01),术后引流量减少(P〈0.05),患者对手术耐受性好,术后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经峡部径路行双侧甲状腺次全或近全切除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降低喉返神经损伤、术后出血、低钙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利于临床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肛周化脓性汗腺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998年5月-2008年2月间的14例肛周化脓性汗腺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都接受外科手术治疗,采用伤口一期缝合及创开二期愈合相结合方式。均获得治愈。结论一期缝合及敞开二期愈合相结合是治疗肛周化脓性汗腺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表明ABO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安全的,但仍可能出现血液免疫学并发症。以同期ABO血型相合的受者作对照,分析ABO血型不合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红系重建的影响。 方法:①对象:选取解放军总医院1985-04/2006-04进行的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患者155例,ABO血型相合患者83例,ABO血型不合72例,包括主要不合32例,次要不合33例,主、次要双向不合7例。骨髓移植30例,外周血干细胞移植124例,骨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1例。供受者对治疗均签署知情同意书,ABO血型相合与不合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疾病的缓解程度及预处理方案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实验方法:行骨髓移植,ABO血型相合患者在全麻状态下采髓量1 010~1 430 mL,抗凝后当日回输;ABO血型主要和双向不合者用羟乙基淀粉沉降去除供者红细胞,次要不合者去除血浆,经静脉输注给受体。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供者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干细胞动员后,采集的干细胞悬液当日直接输注给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0.5×109 L-1时为植活时间;血红蛋白达100 g/L为红系恢复的标准;血小板恢复指血小板稳定于20×109 L-1以上。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是移植后网织红细胞数量< 1%的时间超过60 d,骨髓穿刺红系前体细胞缺失。③实验评估:分析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无病生存率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结果:①造血重建:细胞移植后,共4例发生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其中ABO血型主要不合患者3例,双向不合患者1例。与ABO血型相合患者比较,ABO血型主要不合患者的粒细胞植活时间、血小板输注数量无明显变化(P > 0.05),红细胞输注量显著增加(P < 0.05),红系重建时间明显延长(P < 0.05);ABO血型次要不合、双向不合患者上述4项指标的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无病生存率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与ABO血型相合患者比较,ABO血型主要不合、次要不合、双向不合患者在细胞移植后1,3,5年的无病生存率均基本相似(P > 0.05);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巨细胞病毒感染率均基本相似(P > 0.05)。 结论:ABO血型主要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可出现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从而导致红系造血恢复迟缓及红细胞输注量增加,但对髓系和巨核系造血恢复无影响,与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生存率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完整肠系膜切除术对结肠癌治疗的效果,探索结肠癌手术治疗的规范化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肛肠外科接受CME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40例(CME组),同时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行传统结肠癌根治术的结肠癌患者40例(对照组),收集其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的相关指标。结果 CME组的术中出血量为128.35±60.05mL,对照组的为159.65±63.28mL,CME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CME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为32.04±4.65个,对照组为28.74±3.88个,CME组的淋巴结检出数目高于对照组(P0.05);CME组的腹腔引流液为196.37±18.95mL,而对照组为162.18±16.72mL,CME组的腹腔引流液明显多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排气排粪时间、进食时间、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下地活动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CME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而对照组为17.5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完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比传统结肠癌根治术有明显的优势,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用于结肠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对急性重症肠源性腹膜炎患者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04年7月至2009年11月间收治成功的急性重症肠源性腹膜炎的患者107例,采用回顾对照分析,分为时照组(n=48)和治疗组(n=59).治疗组自入院当天至术后第7天,静脉应用乌司他丁(UTT),而对照组不用乌司他丁,其余接受相同常规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入院后手术前及术后第1、3、7天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SIRS及MODS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均有较高的SIRS发生率,治疗组在术后第3天、第7天白细胞计数,凝血时间、TB、ALT、AST、Creat、Urea等肝肾功能指标的恢复优于对照组,SIRS的发生率减少.结论:乌司他丁对急性重症肠源性腹膜炎术后SIRS的抑制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61岁.反复左上腹痛、发热2个月,呕吐6 d于2009年8月17日入院.曾于2009年6月25日因"胃体癌"于外院行全胃切除术(D2根治术),并行Roux-en-Y消化道重建.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效果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0年1月-2010年1月诊治的42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并通过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病理参数等情况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227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行病灶切除,4周内仅5例复发,复发率为2.20%,198例行化疗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2.12%(完全缓解52例+部分缓解71例);截至随访结束(2012年1月),共死亡399例,存活26例,中位生存期为15.27个月;0.5、1、2、3、4、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4.24%、62.35%、51.76%、22.59%、13.18%、6.12%;转移瘤数目、转移瘤分布、肝转移个数、肝转移最大直径、既往化疗史、肿瘤分化程度、治疗手段均是影响直肠癌肝转移治疗效果的独立因素。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的近期效果较好,远期生存率低,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的因素较多,应根据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 PG-SGA 对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把 2015 年 5 月至 2016 年 5 月 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住院的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纳入研究,共304 例,包括食管癌、胃癌、大肠癌(结肠癌、 直肠癌),病理结果诊断明确,自愿入选本研究。按照入院目的分为放化疗患者、手术治疗患者、并发症治疗患者。所有 患者入院24 小时内,由经过正规培训的同一名外科医师采用统一询问方式,对符合条件的调查对象分别应用PG-SGA 进 行营养诊断。PG-SGA 评分≥4 诊断为存在营养不良,PG-SGA 评分≥9 诊断为严重营养不良,分析食管癌、胃癌、大肠 癌的营养不良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参与研究的 304 例患者中,营养不良发生率为 80.6%,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为 34.2%, 手术治疗患者营养不良和重度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于放化疗患者,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于下消化道恶 性肿瘤患者,荷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于非荷瘤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G-SGA 评分与肿瘤TNM 病理分期呈显 著正相关,肿瘤分期越晚期,PG-SGA 评分越高;有营养不良患者的住院天数和住院总费用均高于无营养不良患者,差异 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需重视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评估和营养治 疗;PG-SGA 可以较好地反映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而且能够预测患者的肿瘤分期、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去除肿瘤是改善消化道肿瘤患者营养状况的一个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不同阑尾取出方式对戳孔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386例LA术中对肿胀粗大阑尾采用不同取出方式的术后戳孔感染的发生率.结果:60例患者阑尾经戳孔直接取出,其中戳孔感染4例(6.6%);72例患者阑尾置标本袋经戳孔取出,其中戳孔感染2例(2.7%));254例患者阑尾在腹腔裁剪后经转换套管取出,其中戳孔感染仅1例(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术中,阑尾的各种取出方式对戳孔感染影响不同,其中阑尾在腹腔裁剪后经转换套管取出的方式,戳孔感染发生率最低,是一种理想的粗大阑尾取出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