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检测腹腔积液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探讨端粒酶对良恶性腹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运用半定量TRAP-银染法,检测38例恶性腹腔积液和20例良性腹腔积液(对照组)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 肝硬化、结核性腹膜炎腹腔积液脱落细胞检测未发现端粒酶活性,而38例癌性腹腔积液36例(94.7%)端粒酶阳性。所有细胞学检查阳性的恶性腹腔积液端粒酶均为阳性,而3例恶性腹腔积液者,细胞学检查阴性但端粒酶阳性,当复查细胞学检查时,其中1例发现了癌细胞。结论 癌性腹腔积液端粒酶阳性。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对良、恶性腹腔积液有重要鉴别诊断价值,尤其对细胞学检查阴性的病例。  相似文献   
2.
端粒酶抑制剂对小鼠胃癌放疗的增敏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端粒酶抑制剂对动物在体肿瘤的治疗作用及对放射治疗的增敏价值。方法:将SGC-7901胃癌细胞接种BALB/c小鼠,采用端粒酶抑制剂AZT联合放疗治疗小鼠胃癌,观察其对肿瘤体积和肿瘤端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未治疗组小鼠肿瘤体积增加了2.5倍,而AZT组、放疗组及AZT联合放疗组肿瘤体积分别缩小了26.3%、36.8%及70.5%。肿瘤端粒酶活性检测,未治疗组、AZT、放疗均能使肿瘤体积缩小并降低前几天粒酶活性分别为100、55.2、24.5及12.1。结论:AZT放疗均能使肿瘤体积缩小并降低端粒酶活性,且AZT能增加肿瘤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SGC-7901人胃癌细胞生长、端粒酶活性,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的影响,研究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终浓度为100、200及300μmol/L的塞来昔布作用于SGC-7901人胃癌细胞后,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采用半定量-TRAP银染法检测端粒酶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率及bcl-2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塞来昔布对SGC-7901人胃癌细胞均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流式细胞学检测到凋亡峰,细胞阻滞于G0/G1期。同时它也显著抑制胃癌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其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且端粒酶活性的降低与bcl-2表达水平下降有关。结论塞来昔布能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降低端粒酶活性,其作用机制与bcl-2表达水平下降有关,此可能是COX-2抑制剂抗肿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SASH1(SAM-and SH3-domain containing 1)基因是进化保守的SLY基因家族的一员,广泛表达于人体多种正常组织(淋巴样干细胞除外)。其可通过调节细胞生长、增殖和凋亡等,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对SASH1基因的分子结构、功能、调节通路及与肿瘤等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以下简称食管鳞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我国经内镜诊断的食管鳞癌大多处于进展期,预后不良,故提高食管鳞癌的早诊率成为非常迫切的任务。近年来,内镜技术有了很大发展,涌现了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光学相干层析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和共聚焦显微内镜等多种诊断方法。为了帮助内镜医师更好地认识早期食管鳞癌的内镜下诊断方法 ,本文对近年来的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端粒酶反义寡核苷酸(PS-ASODN)对顺铂诱导原代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台盼蓝拒染法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观察PS-ASODN联合顺铂对原代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学观察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变化。结果:终浓度为3μM的PS-ASODN作用于原代胃癌细胞24 h后加入顺铂(2.0μg/ml),能明显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同时流式细胞学检测到凋亡峰,细胞受阻于G0/G1期,作用48 h及72 h的凋亡细胞百分率(35.1%,45.7%)明显高于N-ASODN组、PS-ASODN组、DDP组及N-ASODN+DDP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作用呈时间依赖性及序列特异性。结论:以端粒酶RNA模板区为靶点的反义寡核苷酸可促进顺铂诱导的胃癌细胞凋亡,对胃癌具有重要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组织中五聚素3(PTX3)基因的表达,以及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PCR(RT-PCR)、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癌旁食管黏膜组织和食管鳞癌组织进行检测,分析PTX3基因mRNA的表达、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和PTX3蛋白阳性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25%(5/20)食管鳞癌组织和90%(18/20)正常食管黏膜组织存在PTX3基因表达,PTX3mRNA在食管癌与癌旁组织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89,P<0.001)。80%(16/20)食管鳞癌组织和25%(5/20)正常食管黏膜组织存在PTX3基因CpG岛超甲基化,提示PTX3基因超甲基化与食管癌发生之间有关联(χ2=12.13,P<0.001)。PTX3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30.38%(24/79),癌旁食管组织PTX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4.81%(67/79)(P<0.001)。随着食管癌临床分期增加,PTX3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结论 PTX3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是PTX3表达失活的主要原因,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T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作为食管鳞癌预后评估的潜在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体内胃癌生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裸鼠胃癌模型,20只裸小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隔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塞来昔布组隔日腹腔注射塞来昔布30mg/kg,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微血管密度(MVD),采用半定量-TRAP银染法检测端粒酶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率。结果塞来昔布组肿瘤生长明显受抑制,抑瘤率为61.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到凋亡峰,细胞阻滞于G0/G1期。同时它也显著抑制胃癌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肿瘤组织中的MVD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塞来昔布通过诱导细胞凋亡,降低端粒酶活性,减少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胃癌生长。这可能是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体内抗胃癌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编码黑色素瘤相关抗原的黑色素瘤抗原基因-1(MAGE-1)作为沉默肿瘤相关基因,在正常细胞不表达,但具有在肿瘤细胞中转录并翻译出功能性产物而促进肿瘤演进的特点。该肿瘤抗原可被肿瘤患者T细胞识别,而成为一种十分有效的免疫系统攻击目标,诱导机体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阻止肿瘤的生长扩散和复发[1]。结肠癌作为常见的  相似文献   
10.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HRQOL)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医学概念 ,在国外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现综述其研究内容、测定方法及其用途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