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衷敬华  王勇  刘瑞林 《中国药业》2008,17(18):19-21
从循证医学派生出来的循证药学,是建立在当前最好的研究证据与临床专业知识和患者的价值观念结合的基础上进行的用药决策,有利于指导具体的临床用药实践和对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与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库、MEDLINE、EMBASE、CBM、CNKI等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和附加检索。检索时间截至2008年。由2名评价者独立评价并交叉核对纳入研究质量,对同质研究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4个研究,283例晚期鼻咽癌患者,分析结果表明,G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与FP方案(氟尿嘧啶+顺铂)的1年、3年生存率相似(Z=0.89,P=0.37)、(Z=1.70,P=0.09),但具有更高的总缓解率(Z=2.34,P=0.02),具有相对低的致骨髓毒性和消化道反应(Z=2.47,P=0.01)、(Z=3.20,P=0.001)、(Z=2.19,P=0.03)。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与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方案相比,具有相当的疗效和更轻微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LPA生化测定法检测乳腺肿瘤患者和健康妇女的血浆LPA水平。结果:术后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血浆LP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局限期乳腺癌和良性乳腺肿瘤患者及健康妇女(P均<0.01),乳腺癌术后骨转移患者血浆LP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它脏器转移组(P<0.05)。结论:检测LPA的表达水平对乳腺癌的转移可能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尤其是骨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MBP蛋白在肺癌脑转移早期诊断的辅助作用和对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肺癌脑转移组76(例)、肺癌未脑转移组(100例)、肺部良性疾病组(100例)、健康对照组(100例)的血清MBP蛋白表达水平,比较上述各组、肺癌脑转移前后、不同大小的脑转移灶亚组的血清MBP表达差异,分析血清MBP表达与肺癌脑转移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 肺癌脑转移组血清MBP水平为(4.389±0.516)g/L,显著高于肺癌未脑转移组的(1.738±0.218)g/L、良性肺疾病组的(1.659±0.359)g/L和健康对照组的(1.629±0.591)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O1);脑转移前后血清MBP水平分别为(4.863±0.475)g/L和(2.076±0.248)g/L,两组血清MBP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t=21.129,P=0.0001);脑转移灶≤1 cm、1~3 cm、>3 cm血清MBP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335);肺癌脑转移组在血清MBP>4.5 g/L和≤4.5 g/L亚组的总生存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945).肺癌脑转移组的血清MBP在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和转移部位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154,P=0.586,P=0.501,P=0.239).结论 血清MBP表达水平在肺癌脑转移显著升高,可能作为肺癌脑转移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之一,但需要更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应用前列腺素E1(PGE1)治疗终末期慢性肾衰竭(ESRF)的临床疗效.方法 22例终末期慢性肾衰竭(ESRF)老年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0 例,根据病情常规用药、控制血压、纠正贫血、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实验组12 例,在未使用组基础上加用PGE1 200 μg加入10%葡萄糖液5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用药3个疗程,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病死率等相关指标.结果 实验组水肿、腰酸乏力、尿量、食欲、皮肤瘙痒等症状改善程度均比对照组明显.实验组尿素氮(BUN) 、血肌酐(Scr) 、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尿蛋白等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死亡率25%,对照组死亡率50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应用PGE1能减缓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进程,改善肾功能,降低终末期慢性肾衰竭的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吉西他滨治疗复发转移性晚期鼻咽癌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在晚期鼻咽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一线及二线治疗中的地位。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MEDLINE、EMBASE、OVID、CBM、CNKI和EBSCO等电子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08年3月。由2名评价者独立评价并交叉核对纳入研究质量,对同质研究采用RevMan4.2.8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研究,482例晚期鼻咽癌患者。分析结果表明,G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与FP方案(氟尿嘧啶+顺铂)的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相似,但GP方案具有更高的总缓解率[相对危险度1.13,95%可信区间(1.02,1.25),P=0.02];G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比GEM(单药吉西他滨)有更高的缓解率[相对危险度1.81,95%可信区间(1.06,3.08),P=0.03]和1年生存率[相对危险度1.78,95%可信区间(1.03,3.06),P=0.04],但3年生存率相似;GEM+CBP方案(吉西他滨联合卡铂)与DOC+DDP方案(紫杉醇联合顺铂)相比,具有更高的缓解率P〈0.01;吉西他滨不同的给药方式比较,动脉灌注的缓解率(P=0.013)、1年生存率(P=0.018)、中位生存时间均(P=0.013)高于静脉滴注。结论吉西他滨治疗晚期鼻咽癌有确切临床疗效,无论是单药还是与其他药物的联合用药均具有与当前一线经典方案相当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131I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血清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8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甲状腺癌切除手术,术后给予131I治疗,根据剂量不同分为3组,A组为1次应用131I治疗的患者,共27例,累计剂量为2.96~3.70 GBq,B组为2次应用131I治疗的患者,共23例,累计剂量为8.14~10.36 GBq,C组3次应用131I治疗的患者,共20例,累计剂量为12.95~17.02 GBq,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另15例同期未接受131I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结果:131I治疗组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B、C组有效率最高,A组次之(P<0.05);3组患者治疗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以及社会功能等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 B组治疗后的生存质量评分最高,C组次之,A组最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以B组的治疗方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 LPA)及其受体和IL-6与IL-8在乳腺癌进展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乳腺肿瘤组织和瘤旁组织中LPA受体的表达水平。采用LPA生化测定法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分别检测乳腺肿瘤患者和健康妇女的血浆LPA、IL-6和IL-8水平。  结果  术后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血浆LPA、IL-6、IL-8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局限期乳腺癌和良性乳腺肿瘤患者及健康妇女(P均 < 0.05);LPA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良性乳腺肿瘤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P < 0.05);乳腺癌患者血浆LPA水平与IL-6和IL-8水平均呈正相关(P均 < 0.01)。  结论  LPA对乳腺癌患者内源性IL-6和IL-8的表达可能具有上调作用, 检测LPA、IL-6和IL-8的表达水平对乳腺癌的转移可能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尤其是骨转移。   相似文献   
9.
尼拉帕利(niraparib)是卵巢癌患者维持治疗中极具代表性的新型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 PARP)抑制剂,其罕见不良反应亟需引起临床重视,目前尚无研究表明尼拉帕利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导致获得性纯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cquired amegakaryocy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AATP)。本文通过报道1例因接受尼拉帕利治疗出现AATP的卵巢癌病例,以期提高肿瘤学领域对尼拉帕利罕见不良反应的了解与认识,并为尼拉帕利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临床管理提供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0.
吉西他滨作为一种新型抗肿瘤药,不论在单药化疗、联合化疗或联合放疗等方面,都对鼻咽癌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毒副反应轻微,为晚期鼻咽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主要阐述了吉西他滨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放疗增敏作用、单药以及联合其他化疗药治疗鼻咽癌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