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目的:分析输卵管选择性输卵管造影术和介入再通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查实验组100例输卵管不全阻塞(输卵管通而欠畅、通而不畅、通而极不畅)不孕患者(2015年1~2月;上海红房子医院),抽查常规组100例输卵管不全梗阻(输卵管通而欠畅、通而不畅、通而极不畅)不孕症患者,(2016年1~3月,常州妇幼保健院),其中对常规组单纯给予输卵管造影术检查,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介入再通术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0.00%与64.00%,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怀孕率分别为40.00%与12.00%,P<0.05.结论:对输卵管不全梗阻的不孕患者采取选择性输卵管造影术和介入再通术进行治疗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法安全、简单、经济,值得实践推广.  相似文献   
2.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包括所有致动脉粥样硬化胆固醇总和,近年研究发现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冠心病的评估作用不可忽视,甚至优于传统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现就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足癣是复发率很高的常见病。应用癣必净浸泡法治疗足癣患者348例,其痊愈率为89.4%,总有效率98.6%,其中50例经一年观察,复发率为13%,明显低于其它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肠道类癌的诊治方法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6年3月-2010年3月的36例胃肠道类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胃类癌8例、十二指肠类癌1例、小肠类癌2例、阑尾类癌15例、结肠类癌4例、直肠类癌6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腹部肿块、消化道出血和梗阻。术前15例(42%)经活检确诊。根治性切除35例,剖腹探查1例。根治性切除35例中16例(45.7%)肿瘤浸润深度超过肌层,余19例(54.2%)局限在黏膜及黏膜下层,其中7例(19%)有区域淋巴结转移。随防6个月-10年,22例生存5年以上,8例生存10年以上。结论:胃肠道类癌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合理的外科治疗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院采用足癣灵浸泡治疗各类型足癣(包括浸渍型、水泡型、鳞屑型、增厚型)共26例,疗效显著。药物组成:每包中水杨酸8克、苯甲酸8克、硼酸8克、鞣酸4克、马勃2克、黄土1.5克。使用方法:取足癣灵一包放入面(足)盆中,加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48岁,病历号149,医生。因学习紧张自觉有早搏,于1983年8月20日入院。心电图发现左心室型单元性室性并行心律,异位激动点节律每分钟28次。入院后用胺碘酮治疗,开始0.2一日四次共服三天,以后改为0.2一日三次服二天,又改为0.2一日二次。服药第14天发现双足二至四趾甲床同时出现蓝灰色色素斑沉着。后每发现趾甲床上的蓝色色素斑逐日加深,直至服药第22天,此色素沉着斑十分明显,呈短形,长轴与趾甲平行,其边缘略毛糙。各沉着斑位于趾甲床正中  相似文献   
7.
木文对459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抢救中经验教训作了分析,重点讨论了洗胃的若干问题,强调持续冼胃;应用阿托品、复能剂必须注意的细节,对重度中毒昏迷病例进行综合抢救中,早期换血、输血的价值;对脑水肿等几种重要并发症提出处理意见,认为对病死率高的少年、老年病人,治疗上应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60例直肠癌患者分为腹腔镜组(30例)和开腹组(30例)进行直肠癌根治术,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2组手术时间、术后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安全性高、创伤轻、术后快速恢复等优点,更可达到开腹的效果,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微创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LCZ696)联合温肾活血方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病人生存质量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5月在重庆市中医院心内科就诊的90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A组、治疗B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基础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A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B组在治疗A组基础上加用温肾活血方治疗,3组均以治疗8周为1个疗程。比较各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试验距离和NT-proBNP、LVEF、LVEDD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A组、治疗B组中医证候疗效更佳(均P<0.05),且NYHA分级提高更显著(P<0.05),NT-proBNP水平降低更明显(P<0.05),改善LVEF更为明显(均P<0.05)。治疗B组较对照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增加(P<0.05),而治疗A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B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改善6 min步行距离方面优于治疗A组(P<0.05)。而在改善NYHA分级、降低NT-proBNP、升高LVEF、缩小LVEDD方面治疗A组、治疗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病人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改善中医证候,提高NYHA分级,降低NT-proBNP,升高LVEF,降低LVEDD,但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增加6 min步行距离方面与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比较改善不明显,在沙库巴曲缬沙坦基础上加用温肾活血方可明显改善病人6 min步行距离,并进一步改善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