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复发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 随机将77例首次卒中发作时HP阳性患者分为抗HP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其复发情况。同时观察139例首次卒中HP阴性患者复发时HP感染情况。结果 39例HP阳性患者经抗HP治疗后复发率为15.4%,38例HP阳性虱未抗感染治疗复发率为39.4%,139例首次卒中时HP阴性患者卒中复发率为24.5%(P<0.05);在33例首次卒中发作HP阴性者在复发时,其HP检测阳性者21例,阳性率为63.4%(P<0.05)。结论 HP感染是缺血性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防治HP感染可以减少卒中发作。  相似文献   
2.
PTEN基因蛋白在胆囊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TEN蛋白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对 2 8例胆囊腺癌 ,4例胆囊鳞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PTEN蛋白进行检测 ,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PTEN蛋白在 32例癌旁组织中全都呈阳性表达 ,而癌组织中PTEN阳性表达率仅 34.4 %。胆囊癌组织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及组织类型无明显相关性 ,但与组织分化程度明显相关。结论 :PTEN蛋白在胆囊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较低 ,说明该基因失活可能在胆囊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TEN阳性表达对胆囊癌患者的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食管癌组织中Dlk-1蛋白表达的观察,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行食管癌根治术的食管癌标本,对食管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两组中Dlk-1蛋白的表达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检测,并对Dlk-1蛋白表达与肿瘤分级及临床病理分期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Dlk-1蛋白在食管癌组的表达与其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两者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食管癌组织中Dlk-1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分期呈正相关(P<0.01),与食管癌组织学分级负相关(P<0.01)。结论 Dlk-1蛋白的表达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可能密切相关,将为食管癌的临床治疗及预后分析等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蛋白在胆囊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29例胆囊腺癌、8例胆囊鳞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PTEN蛋白进行检测,计算微血管密度,分析PTEN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与MVD和胆囊癌组织类型、分化程度等的关系。结果胆囊癌组织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正常胆囊黏膜组织(P<0.01),MVD高于癌旁正常组织(t=-7.941,P<0.01);胆囊癌组织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但与组织分化程度明显相关。高分化胆囊癌组MVD显著低于低分化组(t=3.275,P<0.01),淋巴结转移组MVD值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t=-2.931,P<0.01)。结论 PTEN蛋白在胆囊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较低,PTEN基因突变或缺失可能促进肿瘤血管形成,与肿瘤的生长、分化等相关。该基因在胆囊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并为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大肠癌并低位急性肠梗阻I期手术切除吻合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大肠癌并低位急性肠梗阻I期手术的临床资料及手术体会,结合文献探讨大肠癌并低位急性肠梗阻I期手术的适应症及围手术期处理。结果 32例大肠癌并低位急性肠梗阻I期手术切除吻合,其中29例无吻合口漏及其他并发症,2例发生吻合口漏,经引流,支持治疗获痊愈,1例术后早期死于中毒性休克。结论 大肠癌并低位急性肠梗阻史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做好术前,术中,术后处理,I期手术切除吻合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冬凌草滴丸对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78例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0例,采用同步放化疗,再配合冬凌草滴丸,一次24丸,一日3次,用温水送服,从放化疗开始连续服用至放化疗结束;对照组38例,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以KPS行为状况评分标准,分别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评分,并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近期疗效比较,总有效率均高于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急性口腔黏膜炎程度较轻,对照组较重;放射性损伤高风险患者中,治疗组Ⅰ级急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Ⅳ级急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高于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放射性唾液腺损伤均集中在Ⅰ-Ⅲ级,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后KP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冬凌草滴丸配合同步放化疗治疗鼻咽癌患者,能有效降低同步放化疗相关毒副反应,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重症转归风险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转归为重症的预测模型,为早期、动态地监测患者转归提供更加全面、准确、及时的指标。方法 基于患者的入院检测指标和轻、重症分型,以及检测指标的动态改变(即入院后两次检测指标测量值差)等输入变量,使用XGBoost方法建立预测模型,评估患者在入院之后转归为重症的风险。然后将入选的患者从入院随访至出院,观察其病情转归情况,对模型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在100例COVID-19患者的训练集中,筛选出具有较高评分的预测变量并建立模型,计算出预测变量取值的高风险范围:血氧饱和度<94%、外周血白细胞计数>8.0×109个、SBP变化<-2.5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90次/min、有多发小斑片影、年龄>30岁、心率变化<12.5次/min。训练集的模型预测结果的敏感率为61.7%,漏诊率为38.3%;使用模型对测试集进行预测的敏感性为75.0%,漏诊率为25.0%。结论 与传统的预测判断方法(即采用入院时第一次检测的指标和重症入选条件进行评估患者是否为轻、重症)相比,模型的预测考虑到了COVID-19患者的基线生理指标与病情变化指标,因此能够全面、准确地预测患者重症转归的风险,减少重症患者的漏诊率。  相似文献   
8.
宋启斌  褚玉新  胡钦勇 《中国肿瘤》2016,25(10):794-798
肿瘤微环境是肿瘤细胞生活的特殊环境,由肿瘤间质、邻近细胞、血管、周边多种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肿瘤微环境中这些重要组分的变化在肿瘤生长、侵袭、转移和免疫耐受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深入研究肿瘤微环境变化有可能阐明肿瘤免疫耐受的产生机制,并探索更加有效的免疫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019(GBD 2019)数据对比分析1990—2019年中国和美国肺癌发病和死亡情况、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长期变化趋势以及危险因素。方法使用GBD 2019数据库提取1990—2019年中国和美国按照不同性别和年龄组的肺癌新发病例、死亡病例、年龄标准化率数据, 用于分析1990—2019年中国和美国基于不同性别和年龄组的肺癌发病和死亡情况。采用Joinpoint软件计算1990—2019年中国和美国肺癌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SIR)和年龄标准化死亡率(ASMR)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 分析其长期变化趋势。采用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分析中美两国的肺癌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中国肺癌新发病例由1990年的25.70万例上升至2019年的83.29万例, ASIR由1990年的30.20/10万上升至2019年的41.71/10万;死亡病例由1990年的25.63万例上升至2019年的75.72万例, ASMR由1990年的31.18/10万上升至2019年的38.70/10万。美国肺癌的ASIR由1990年的58.87/10万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中国和美国人群归因于高体重指数(BMI)的食管癌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并进行未来10年的死亡预测。方法 使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 2019)数据,获取1990—2019年期间中国和美国归因于高BMI的食管癌疾病负担的不同年份、性别和年龄的死亡率、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数据。Joinpoint回归分析用于分析长期变化趋势,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分析(BAPC)用于预测2020—2030年归因于食管癌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结果 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高BMI的食管癌年龄标准化死亡率由1.44/105增长至1.80/105,年龄标准化DALYs率从34.17/105增长至40.79/105。从性别角度看,1990—2019年中国和美国男性的死亡人数、DALYs及相应的年龄标准化率均呈上升趋势;中国女性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及DALYs率呈下降趋势,降幅分别为21.36/105、29.71/105。Joinpoint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