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结高压氧(HBO)治疗重度脑挫裂伤152例的经验,认为HBO治疗重度脑挫裂伤,可促进病人清醒,缩短病程,早日康复,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道一例非典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阐明Inv(11)(p15q22)相关非典型APL的临床遗传学特点,初步探究NUP98基因在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对该APL患者采用骨髓直接法和24小时培养法制备染色体,应用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R显带分析显示46,xy,inv(11)(p15q22)。结论:Inv(11)(p15q22)可导致非典型APL发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miR-128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对62例ALL患者和20例骨髓正常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miR-128的相对表达量进行检测,并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miR-128在ALL患者中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其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及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128的表达与是否存在bcr-abl融合基因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均无相关性(均P> 0.05).结论 miR-128在ALL患者中表达上调,可作为临床诊断ALL的潜在分子标志物,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对miR-128在ALL中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遗传学及临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细胞遗传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根据美国和英国协作组(FAB)及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诊断为MDS的112例患者。采用传统细胞遗传学(CG)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研究其分子遗传学改变。根据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标准对染色体核型进行分组,分为好、中等、差3组。结果 112例患者中具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46例,占41.1%。核型"好"组50例(44.6%),"中等"组42例(37.5%),"差"组20例(17.9%)。中位生存期(MS)分别为59,43,12个月,P<0.01。结论染色体核型异常与预后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伴AML1-ETO或CBFβ-MYH11阳性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c-kit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结合测序的方法,对38例伴AML1-ETO或CBFβ-MYH11阳性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中c-kit外显子17的突变情况进行检测,并与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8例患者中12例检测到c-kit外显子17突变,突变率为31.6%,其中7例为D816V突变,5例为N822K突变,两种突变类型患者的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突变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明显高于野生组(P<0.05),突变组与野生组患者的年龄、性别、WBC、RBC、PLT和HGB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c-kit突变组和野生组化疗后完全缓解率和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c-kit突变组的死亡率显著高于野生组(P<0.05)。结论:AML1-ETO或CBFβ阳性的AML患者c-kit D816V和N822K突变常见,突变患者预后差,骨髓原始细胞比例较高,c-kit基因突变检测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免疫表型特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对127例儿童AML患者幼稚细胞进行免疫表型检测,对抗原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127例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髓系特异性抗原CD33、CD13和CD117的表达最常见,分别达95.3%、90.6%、90.6%.造血干/祖细胞抗原CD34、HLA-DR、CD38阳性率分别达53.5%、71.6%和97.6%.有65.4%的病例伴有淋系抗原的表达,其中以CD56的表达最常见占38.6%,其次为CD7占21.3%.有淋系抗原表达(LymAg+)患者早期抗原CD34和HLA-DR抗原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系抗原表达(LymAg-)患者(P<0.05).结论:免疫分型对儿童AML的诊断和不同亚型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四肢多发创伤、骨折、神经损伤、软组织广泛挫伤实施高压氧治疗,应用显示结果良好,认为高压氧综合治疗可提高创伤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描述3种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诊断标准:国内诊断标准、WHO2008年诊断标准和BCSH诊断标准,并比较3种诊断标准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统计50例近期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以红细胞增多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例,自就诊以来相关信息,根据病史及临床疗效将患者分组,将此结果与3种诊断标准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纳入分析范围的45例患者中,根据病史及临床疗效将35例诊断为PV,其余10例为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将国内诊断标准、WHO诊断标准及BCSH诊断标准分别与临床诊断结果对比,得到3种诊断标准的敏感性分别为51.43%、85.71%和91.43%,特异性分别为100%、70%和90%。结论:JAK2V617F基因突变在PV诊断中有重要地位。在JAK2V617F基因突变阴性的情况下,BCSH诊断标准较为精准;而当JAK2V617F基因突变阳性时,单纯依靠BCSH或WHO诊断标准会造成特异性降低,需要综合参考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Epo水平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和乳酸脱氢酶(LDH)在判断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有无骨髓浸润及治疗效果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经病理确诊的NHL初治患者,按骨髓涂片检查结果分为淋巴瘤细胞白血病组27例(淋瘤白组),有骨髓浸润组26例(浸润组),无骨髓浸润组53例(无浸润组)。分别于化疗前后检测血清β2-MG和LDH水平,比较3组间有无差异。结果 3组患者β2-M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浸润组和淋瘤白组β2-MG水平均高于无浸润组(P<0.01);淋瘤白组β2-MG水平高于浸润组(P<0.01)。3组患者LDH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浸润组和淋瘤白组LDH水平均高于非浸润组(P<0.01)。3组患者应用化疗药物治疗后β2-MG和LDH水平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2-MG和LDH可作为NHL患者是否存在骨髓浸润及其治疗效果的临床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的免疫表型特征及其意义。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直接免疫荧光技术,CD38/SSC设门,对33例MM患者及12例浆细胞反应性增多症患者的骨髓标本进行免疫分型检测,并辅以瘤细胞的形态学检查。结果表明:形态学检查观察到瘤细胞比例为6.0%-76.0%;流式细胞术CD38/SSC设门后可见到一群CD38强阳性细胞,比例为0.99%-57.54%;多数MM细胞表型为CD38st+CD138+CD19-CD56+(78.8%),部分患者伴有CD20(12.1%)、CD33(15.2%)、CD117(30.3%)、HLA-DR(9.1%)抗原表达,其余抗原表达均为阴性;27例(81.8%)MM患者检测到cκ或cλ的单克隆限制性,其余cκ及cλ均为阴性。结论:利用CD38/SSC设门方法的流式细胞术对MM进行免疫分型,根据细胞表面抗原的异质性,可鉴别良性或恶性浆细胞,为判断预后及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