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对急慢性前、后交叉韧带(ACL、PCL)断裂的重建治疗,以期恢复膝关节稳定性。方法在关节镜下使用自体或异体的骨-髌腱-骨、肌腱重建修复断裂的前、后交叉韧带。结果2001年2月至2007年7月共治疗前、后交叉韧带20例,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效果良好。结论早期关节镜下重建修复断裂的前,后交叉韧带,手术创伤小,病人能最大限度的恢复膝关节稳定性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手术后关节腔内应用不同药物镇痛作用的差异。方法6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n=20),术后向关节腔内注入不同的药物。B组:0.375%的布比卡因;M组:2mg吗啡;BMH组:0.375%的布比卡因、吗啡2mg和玻璃酸钠30mg。记录术后第6、12、24、48h患者屈膝关节90。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病人满意度和副作用。结果术后第6、12、24、48h患者屈膝90。VAS评分M、BMH组均显著低于B组,BMH组较M组低,统计学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后镇痛满意度,M、BMH组较B组高,组间差有显著性(P〈0.05);M组有1例恶心,余无其他副作用。结论关节腔内联合注射布比卡因、吗啡和玻璃酸钠可有效缓解膝关节镜术后疼痛,其镇痛效果优于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左侧入径治疗累及主动脉弓段的食管瘤手术特点.方法:连续观察51例累及主动脉弓段食管癌外科治疗,手术经左侧入径.手术切除41例,占80.6%,其中颈部吻合38例,主动脉弓上吻合3例;手术探查10例,占19.4%,不能切除的主要原因是肿瘤外侵,侵及主动脉及支气管等局部重要结构.结果:本组无死亡,术后17例发生20项并发症,占33%,经治疗恢复.结论:累及主动脉弓段食管癌周围结构复杂,与其它部位中下段食管瘤手术相比,切除率低,并发症发生率高.应强调术前评估、术中注意局部解剖和术后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手术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3例Pilon骨折患者按Ruedi-Allgower分型,采用关节镜辅助下MIPPO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时间12~84个月.结果 优22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为90.9%.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MIPPO手术治疗Pilon骨折是一种有效方法,具有愈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6.
7.
[病例]男,27岁。因"车祸致意识丧失4h"收住院。入院查体:深昏迷,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呼吸浅速,心率120次/min,四肢肌张力增高,病理征(+)。头颅CT示右额颞顶硬膜下血肿,急诊开颅行血肿清除并行气管切开术。术毕外科ICU监护治疗,术后反复高热,应用青霉素、西力欣等效果差,呼吸道细菌培养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后者仅对万古霉素、利福平、四环素等敏感,故停用原抗生素,予去甲万古霉素(本品系张家口长城制药厂生产)1.6g/d,分2次静滴。自使用后第2天患者小便骤减至300ml/d,小便检查blo(+)、pro(卅)、管…  相似文献   
8.
外侧入路微创全髋置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创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的手术适应证、技术要点。方法:采用外侧小切口(8~10cm)施行THA手术(微创THA组)47例(共50髋);同期按常规方法行THA手术(常规THA组)41例(41髋)。对两组围手术期出血量、切口引流量、输血量、关节置换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微创THA组在围手术期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输血量等均较常规THA组少,术后l周可扶双拐下地不负重行走,术后2周可扶单拐不负重行走,术后弃拐时间同常规THA组。结论:微创THA术后恢复快、围手术期出血少、软组织创伤小、关节置换时间短、假体功能良好,但应注意手术适应证及技术熟练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和评价经后路颈椎弓根钉系统+颈椎全椎板减压治疗颈椎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2例颈椎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患者行一期经后路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重建、颈椎板切除减压+小关节植骨融合术。结果所有患者均获良好复位、固定,共置入550枚椎弓根螺钉,术后X线及CT显示除15枚螺钉发生偏移外,其余535枚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随访12~45个月,大部分患者神经功能较术前恢复良好。所有患者均获良好骨性融合,未发现断钉、断棒、脱钉现象。结论一期行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是治疗急性颈椎及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总结四肢大血管损伤的病例 ,找出引起血管损伤误诊误治的常见原因。强调对血管损伤的早期正确诊断 ,争取伤后 6~ 8小时内处理血管 ,恢复肢体血循环 ,是挽救肢体的关键 ,同时要认真处理好合并伤和深筋膜减压术。本文对 2 8例误诊误治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89年 1月~ 1999年 1月我们共收治 2 8例四肢主要血管损伤患者。男 2 5例 ,女 3例 ;年龄 10~ 5 8岁 ,其中 17~ 45岁 2 2例 ,占 78.6 %。车祸伤 10例 ,砸伤 6例 ,坠落伤 4例 ,锐器伤 6例 ,绞伤 2例。1.2 损伤动脉及类型 腋动脉 1例 ,肱动脉 8例 ,尺桡动脉6例 ,股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