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肿瘤学   1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肝癌门静脉癌栓的影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诊断为肝癌的35例患者行MS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并进行2D及3D重建图象以显示门脉情况。结果:无癌栓10例占30%,根据癌栓不同部位分为门脉主干、左、右支及肿瘤周围小分支。门静脉主干占7例,约25%,门静脉分支癌栓占17例,其中3例可见病灶区小分支癌栓,40%,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1例,占5%。结论:MSCT成像,可较好的多方位显示癌栓部位及其类型,对门静脉癌栓检出作出准确判断,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IL-10、iNOS在H.pylori相关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为免疫治疗H.pylori相关性胃炎及预防胃癌的发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因各种症状于我院行胃镜检查并诊断为胃炎者110例,取胃窦部黏膜活检标本检测,其中符合实验研究条件74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4例标本中IL-10、iNO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IL-10、iNOS在H.pylori(+)胃炎及胃癌前病变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9.15%、61.02%,与H.pylori(-)组的13.33%、20.00%相比,两种因子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增加(P<0.05)。H.pylori(+)组,IL-10、iNOS在慢性浅表性胃炎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00%、44.00%,慢性萎缩性胃炎分别为38.10%、81.00%,肠化生及异型增生分别为38.46%、61.54%。IL-10在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iNOS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表达显著增高,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相比,差异显著(P<0.001),与肠化生及异型增生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H.pylori(+)组,IL-10与iNOS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465,P<0.001)。结论:IL-10、iNOS两种因子与H.pylori感染相关。iNOS与胃癌的发生有关。是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IL-10可能抑制了iNOS的过度表达及活性,在H.pylori相关胃炎及胃癌癌前病变中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89例鼻咽癌CT征象分析,及放疗前后CT对照观察,认为鼻咽癌的CT诊断应注意早期由于鼻咽部阻塞,引起中耳乳突积液,以及典型改变时的占位、破坏浸润、转移征象,并对放疗前后及放疗后1,3月的CT进行分析,指出:薄层增强CT有助于对纤维化和病灶残留的鉴别,以及放疗后CT随诊观察的意义。同时认为放疗后1、3、6月分别进行CT随诊,以后间隔半年,2~2.5年以后依临床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MSCT扫描对颈部神经鞘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神经鞘瘤的CT表现与鉴别.结果:16例颈神经鞘瘤,颈动脉间隙14例,其中来源于迷走神经6例,颈交感神经干4例,颈丛神经1例,臂丛神经1例,不明确4例.平扫肿瘤密度低于邻近肌肉者13例.16例均有颈动静脉受压向前或前外侧移位.6例起源于迷走神经者颈动静脉受压分离移位.肿瘤沿神经干方向生长7例.14例增强扫描瘤体实性部分CT值增加21HU-31HU,坏死囊变部分无强化.7例有部分囊变,1例完全囊变壁有钙化.结论:MSCT平扫加增强扫描有助于颈神经鞘瘤的定位定性诊断,肿瘤的位置、形态、与邻近结构关系、生长方式、增强前后密度的变化是颈神经鞘瘤与颈动脉间隙肿块CT鉴别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肠息肉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组患者的内镜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各种原因行结肠镜检查发现大肠息肉者502例,分析其发病年龄、性别、息肉分布部位及病理特点。结果:大肠息肉的检出率随患者年龄增长而增加,40岁开始有统计学差异;大肠息肉主要好发于乙状结肠,但其与其他部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论发病年龄及息肉发生部位,均以腺瘤及腺瘤性息肉伴不典型增生最为多见。结论:提高对大肠息肉的认识,有助于早期发现及治疗大肠息肉,对防止大肠癌的发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不同测量技术对评估125I粒子治疗肺癌疗效的一致性.方法 对30例肺癌患者进行125I植入治疗,于粒子植入前及植入3个月后进行CT扫描.分别用三维体积测量与一维直径、二维面积测量法在不同的时间2次测量肿瘤的尺寸,记录其平均值,计算治疗后的测量差异.根据WHO标准(二维)、RECIST标准(一维)及三维标准将肿瘤反应分为4类.用Kappa分析法分析3种测量方法评估肿瘤治疗反应的一致性.结果 一维及二维测量结果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0.862,P=0.000),一维和三维(k=0.395,P=0.030)、二维和三维(k=0.389,P=0.029)测量方法之间一致性均较差.结论 利用现有的疗效分类标准,三维体积测量同一维测量及二维测量在评估肺肿瘤治疗反应时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病理特点与CT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资料,并与病理组织学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肿瘤的大小:11.4cm×4.4cm×10cm至27.9cm×22.7cm×34cm,肿瘤形态不规整。18例脂肪肉瘤中,高分化型脂肪肉瘤4例,以脂肪密度肿块为主,内有条网状分隔及小结节影;黏液性脂肪肉瘤3例,其中1例以囊性密度肿块为主,强化不明显,2例以棉絮样低密度肿块为主;多形性脂肪肉瘤3例,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影,病灶内可有坏死液化;去分化脂肪肉瘤2例,为脂肪密度与软组织密度混杂肿块;混合型脂肪肉瘤6例,表现为脂肪、囊性、实性、钙化等多成分混合肿块。结论:腹膜后脂肪肉瘤病理分型,是造成CT表现多样性的主要因素,认识其CT表现的特点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ranscctheterarterialchemoem bolizationTACE)治疗肝癌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通过术后CT检查观察肿瘤内碘油的沉积情况及病灶大小、密度的变化 ,对判断疗效、估计预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进一步提高疗效有重要意义。现收集资料齐全的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CT随访的原发性肝癌患者 118例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本组 118例 ,男 10 2例 ,女 16例 ;年龄 2 8~ 74岁 ,平均5 1岁。经手术病理证实 36例 ,34例为肝细胞癌 ,2例为胆管细胞癌 ,其余经临床、B超、CT、MR及同…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45岁,以“进食梗噎感5月”之主诉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一)。肝脾不大。上腹可触及约 5 × 6 × 8cm3大的包块,质硬,界不清,无压痛,活动差,肠鸣音存在。血尿粪常规正常。 上消化道钡透;食管下段可见长2cm的充盈缺损,与营壁夹角呈钝角,轮廓光整,表面粘膜扩张无破坏。管壁扩张度可。贲门部粘膜粗乱,轮廓不规则。胃、小肠未见异常。诊断:食管下段良性肿瘤,贲门部癌变可能。 胃镜:距门齿35cm处,食管后壁见 1×1× 0.6cm3大的半球形隆起,表面光滑。诊断:食管下段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