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聚类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四川地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规律,为该病的中医客观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根据课题组前期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规律研究病例报告表,记录四川地区8家子课题临床单位收集的10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四诊信息,运用K—means聚类分析的方法,探索慢性乙型肝炎证候特征规律。结果利用K-means聚类分析对10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候进行研究,结合专业知识,经专家讨论后,最终确定8类切合临床的证型,由多到少依次为脾胃湿热(326例,30.6%)、肝胆湿热(193例,18.1%)、肝脾湿热(158例,14.8%)、肝郁脾虚(92例,8.6%)、肝郁化热(89例,8.4%)、脾虚湿困(74例,7.0%)、湿热夹肝肾阴虚(73例,6.9%)及阳虚夹血瘀证(59例,5.5%)。结论四川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证型为脾胃湿热、肝胆湿热、肝脾湿热、肝郁脾虚、肝郁化热、脾虚湿困、湿热夹肝肾阴虚及阳虚夹血瘀证。  相似文献   
2.
1病例资料 患儿女性,5岁7个月。因"发热、咽痛1 d"于2017年1月9日入院。患儿于入院前1 d活动后受凉,随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5℃,自诉咽痛,伴畏寒,偶咳,痰少,色白。无鼻塞、流涕、喷嚏,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患儿家属给予"三九感冒颗粒"口服,患儿体温可暂时下降,但不久后复上升,咽痛加重。入院查体:体温37.7℃,心率109次/min,呼吸20次/min,体质量21 kg。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清热祛湿方对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收治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治疗组采用清热祛湿方治疗,对照组口服叶下珠胶囊治疗。观测治疗前后ALP、GGT、AST、ALT及AST/ALT的各项结果。连续治疗1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后组间ALP无统计学意义(P>0.05),GGT、AST、ALT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T/ALT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显效率67.50%,总有效率97.50%;对照组总显效率35.00%,总有效率77.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祛湿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优于叶下珠胶囊,显效率和有效率均较高,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是发病率高、病程长、难治愈、易反复的常见传染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1]:全球估计约有20亿人已感染乙肝病毒,而3.5亿~4亿人患有慢性(长期)肝脏感染。其中每年大约有600万人死于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从1992年始对新生儿普遍接种乙肝疫苗后,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人群减少了约1/3,目前仍然大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8 F-FDG PET/CT显像其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angiomyolipoma,AML)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3年10月25例经病理证实肾AML患者的18 F-FDG PET/CT图像。使用SPSS 13.0软件,计算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病灶SUVmaX的平均值。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肿瘤大小及病灶SUVmaX值间相关性。结果:25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23-78岁,平均56.78岁。25例肾AML最小径0.7 cm,最大径5.2 cm,平均2.73 cm。SUVmaX值为1.41±0.38。肿瘤大小与SUVmaX值间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r =0.048,P〉0.05)。结论:本研究中25例肾AML表现为18 F-FDG低摄取,18 F-FDG PET/CT显像是鉴别肾AML与含脂肪肾恶性肿瘤的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肝炎的证候分型目前仍存在较大的分歧,未形成系统化、规范化、客观化、可量化的辨证分型标准。笔者从专家经验辨证、中医计量诊断、微观辨证、数理统计学等方面探讨该病的证候特征。  相似文献   
7.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定于2014年4月10—14日在江西南昌前湖迎宾馆召开2014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此次会议将注重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的新方法及新的研究进展等方面的学术交流,内容密切联系临床,切合皮肤科医师的实际需求,会议将邀请知名专家做特邀演讲,阐述皮肤科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现征文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四川地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特征规律,为该病的中医客观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课题组前期制定的CRF病例表,记录四川地区8家子课题临床单位收集的10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四诊信息,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比较发现慢性乙型肝炎证候特征规律。结果基于因子分析的10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候研究共得到26个因子,结合专业知识及专家讨论后认为,合并为8个较符合临床因子组合证型,按解释的总方差由高到低依次为脾胃湿热(15.715%)、肝肾阴虚(9.255%)、肝郁脾虚(8.939%)、肝郁化火(7.781%)、脾虚湿阻(7.055%)、瘀血阻滞(5.520%)、阳虚(3.943%)、无证可辨(1.702%)。基于聚类分析的10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候研究,经K-means聚类分析4~12类后,结合专业知识,经专家讨论后,最终定为8类最为符合临床,由多到少依次为脾胃湿热、肝胆湿热、肝脾湿热、肝郁脾虚、肝郁化热、脾虚湿困、湿热夹肝肾阴虚、阳虚夹血瘀。结论研究表明,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数理统计学方法可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的分析,为该病证候的客观化研究提供了可行的方法,但其结果仍需与临床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SAPHO综合征是累及骨、关节及皮肤的一系列病变的总称.骨关节病变没有特异性,易与其他疾病发生混淆.为加深对SAPHO综合征的认识.更好地做出早期正确诊断,本文报道了一例SAPHO综合征,并对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素有"肝无虚证肾无实证"之说,盖认为肝为刚脏主升主动,易于阳亢,化火生风,不易致虚寒。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迁延不愈究其根本,实乃人体阳气虚弱,正虚不能抗邪或正虚邪恋,邪盛正衰而导致疾病迁延不愈。因此,慢性乙肝之为病,首先是肝的阳气受到抑制,使肝阳不振,郁而不伸,阳用不得,进而出现的一系列的临床病变的一类疾病。肝脏阳气亦区别于它脏阳气,运用温肝阳法治疗慢性乙肝基本病机肝阳虚具有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