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使用弹簧支架对下肢动脉硬化性狭窄和闭塞行介入球囊扩张、支架术的临床经验和近、远期疗效。方法对23例患者的29条肢体的下肢动脉硬化性病变行球囊扩张后置入弹簧支架(Introcoil)。结果成功完成29条肢体的治疗,无术中并发症。置入后即时造影示病变处管径明显增大,血流通畅。所有患者均获2~36个月随访,平均随访20个月。6例患者的6条肢体(20.7%)因重新出现动脉闭塞而行搭桥手术,其他患者下肢原有症状消失,20条足背动脉搏动恢复,超声示支架处血流通畅。结论弹簧支架置入是一种有效的下肢动脉狭窄和闭塞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滕乐群  沈晨阳 《中国卒中杂志》2007,15(10):1128-1133
颈动脉狭窄会导致患者远期认知功能下降,而既往研究表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支架
置入术作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术式,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尤其是执行能力等特定领域的
认知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颈动脉血管重建术中栓子的形成,术后脑血流灌注提高,以及神经代谢
水平等改变可能在机制上解释颈动脉重建术后认知功能的变化;此外,围术期炎症反应,血脂水平,
以及基因易感性等都是术后远期认知功能结局的临床预测因素,以上因素对于提高颈动脉狭窄患者
的生活质量、治疗术式的优化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4.
分析传统随访工作现状和不足,从具体需求、功能特点、技术方案等方面阐述下肢动脉疾病数据管理平台设计与构建,指出该平台有助于提高随访率,促进医患间建立良好的随访关系,为科研工作开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和评估腹主动脉阻断球囊对减少骨盆肿瘤手术术中出血的作用。方法:总结我院2005年12月至2007年1月的31例骨盆肿瘤病例。在行骨盆肿瘤手术前,运用seldinger法行股动脉置管,在肾下腹主动脉内留置阻断球囊,肿瘤切除过程中,阻断球囊完全阻断肾动脉以下动脉血供,术后撤除球囊。统计术中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病例瘤灶均完整切除,并完成骨盆重建或内固定术,无手术死亡。31例骨盆肿瘤术中出血400~4500ml,平均1450ml,手术时间为130~280min,平均185min,球囊阻断时间为25~95min,平均58min。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腹主动脉阻断球囊能显著减少骨盆肿瘤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的危险性,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多种肿瘤睾丸抗原(CTA)基因在肺癌中的表达。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对35例肺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肺组织进行MAGE-1、-3,SSX-1、-2、-4、-5和NY-ESO-mRNA表达检测。随机抽取每种CTA基因的3例RT-PCR扩增产物的目的片段进行DNA序列测定。结果:35例肺癌标本中MAGE-1、-3,SSX-1、-2、-4、-5和XY-ESO-1的表达率分别为34.3%(12/35)、57.1%(20/35)、17.1%(6/35)、20.0%(7/35)、26.7%(9/35)和37.1%(13/35)。正常肺组织中7种CTA基因均无表达。肿瘤组织中7种基因至少有1种表达的几率是26/35(74.3%),两种或两种以上同时表达几率是23/35(65.7%)。测序结果表明RT-PCR产物确为CTA基因。结论:CTA在肺癌主动免疫治疗中是一种合适的、有前景的攻击靶点。同时,多种CTA的联合表达为多效价CTA疫苗在肺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热休克蛋白gp96-多肽复合物负载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后,能否诱导出gp96-多肽复合物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反应。方法 从一例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提取gp96-多肽复合物和自体肿瘤细胞溶解物,分别负载从该患者骨髓血中培养的DC。以不同形式的抗原/DC疫苗分别刺由患者外周血中分离的淋巴细胞。采用ELISA法检测淋巴细胞所释放的IFN-γ量作为CTL反应的指标;以Cr^51释放实验分析致敏后的淋巴细胞对不同靶细胞的裂解和杀伤作用。结果 所有肿瘤抗原致敏淋巴细胞后均可以诱导产生CTL反应,其中以gp96-多肽复合物/DC疫苗诱导释放的IFN-γ量最高。肿瘤抗原致敏淋巴细胞后对原代培养的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高于PG细胞和K562细胞。结论 自体肿瘤组织中提取的gp96-多肽复合物能诱导出肿瘤特异性CTL反应,而负载DC后能激发起更强的CTL。  相似文献   
8.
9.
应用自体肺重植技术治疗上叶中心型肺癌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应用自体肺重植技术治疗上叶中心型肺癌的可行性。方法 2例作双袖状右上叶中联合肺叶切除,因主支气管或肺动脉切除过长,吻龛和力过大,遂切断我脉,肺短时间离体后作下叶重植,将下肺静脉移植在上肺静脉残端。2例左上叶肺癌部分侵及斜裂,无法进行双袖状肺叶切除术,作全肺切除后,在器械台上行肿瘤切针修剪后的下叶肺组织重植。结果 随访至2000年2月,2例病人已分别无瘤存活33和20个月,生活质量良好。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各类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包括夹层动脉瘤 4 8例 ;腹主动脉瘤 13例 ;降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肾下和肾上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分别为 4例、1例、2例和 1例 ;左、右髂动脉瘤各 1例。对夹层动脉瘤和假性动脉瘤均行破口封堵术 ,真性腹主动脉瘤行隔绝术。结果本组均获技术成功。围手术期死亡 2例。 5例夹层动脉瘤术后近侧有少量残余漏 ,但 4例半年后近侧渗漏消失 ,9例残存远侧破口少量返流。腹主动脉瘤 6例术后即时有轻度内漏 ,3个月后 5例内漏消失。结论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夹层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和真性动脉瘤手术微创、安全 ,但其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