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分析甲状腺髓样癌(MTC)手术切除范围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首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MTC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中央区、侧颈区淋巴结转移及生化治愈的关系;探讨影响病人无进展生存期的危险因素。结果 77例病人,术前降钙素水平正常者5例,升高者72例。行全甲状腺切除28例,单侧腺叶切除49例。仅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39例,中央区及患侧侧颈淋巴结清扫38例。MTC病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性别、侵出腺叶、肿瘤直径、TNM分期、术前降钙素、降钙素水平/肿瘤直径具有相关性(P<0.05)。侧颈淋巴结转移与年龄、TNM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生化治愈率66.1%(39/59),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肿瘤直径、术前降钙素水平及降钙素水平/肿瘤直径具有相关性(P<0.05)。中位随访时间35(7~69)个月。侵出腺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切除范围、TNM分期、术前降钙素水平和生化治愈是MTC病人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MTC病人建议至少行患侧腺叶切除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必要时行全甲状腺切除,根据超声、CT及降钙素水平等检查结果行预防性/治疗性侧颈淋巴结清扫。规范化的手术治疗是达到较高生化治愈率,减少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测序研究Twist1结合的靶DNA序列,比较过表达Bcl-2和正常状态下Twist1结合靶DNA序列的变化。方法:筛选常态表达Twist1的肝癌细胞系,分别转染Bcl-2表达质粒和对照空载体,收集转染后细胞以甲醛交联DNA,收集样品进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获得与Twist1蛋白结合的DNA片段进行测序分析。结果:通过对5种肝癌细胞系进行筛选,观察到HepG2可表达Twist1,其与DNA结合序列在空载体对照组和Bcl-2过表达组具有很大的差别,结合DNA数量分别为68条和212条,其中共享序列154条。结论:Twist1在不同环境下与DNA结合位点多达212个,涉及粘附分子、细胞骨架、信号转导、代谢和转录调节等多种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清除术后乳糜漏发生的原因及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3年7 月至2015年6 月6 127 例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清除术病例,其中14例患者术后并发乳糜漏。采取全身治疗、局部加压包扎、常压引流、50% 葡萄糖注射液或平阳霉素经引流管注入等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时行手术治疗。结果:12例患者行保守治疗后,引流量逐渐减少,至< 10mL/d时拔除引流管;2 例患者保守治疗后,引流量未见明显减少,行手术治疗。结论: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清除术时应仔细操作以预防乳糜漏的发生,发生后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无效时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肺癌是中国及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上主要以手术、放化疗等西医治疗为主,但中位生存期未见明显延长.多数学者认为,中药在肺癌辅助治疗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齐墩果酸(OA)作为中药女贞子的有效成分之一,在治疗肺癌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作用机制涉及调控肿瘤细胞增殖、凋亡及周期;影响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及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中发现,肱三头肌额外头多肌腹异常1例。该成年男尸左臂肱三头肌长头上方出现额外头,额外头起于肩胛冈外侧端,止于肱骨外科颈稍下方。肱三头肌长头异常发达,起于盂下结节,其肌纤维由内上向外下走行,呈螺旋状,内外侧头均有异常双肌腹出现,外侧头双肌腹均起于肱骨桡神经沟上外,内侧头两条肌腹并列起于桡神经沟下内,独立走行,在尺骨鹰嘴上方汇合成一条肌腱与长头和外侧头的肌腱共同止于尺骨鹰嘴(图1)。肌腹间均可见桡神经的分支,其中支配内侧头的分支为桡神经穿桡神经管后发出,当肱骨中部骨折,损伤桡神经时,除出现垂腕,同时会伴有屈肘力减弱的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抗凋亡蛋白Bcl-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在肝细胞肝癌中表达的关联性, 及其与复发、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以石蜡包埋组织切片, 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检测97例肝细胞肝癌, 分别在复发与转移组49例和非复发与转移组48例中分析Bc1-2核表达和MMP-2、MMP-9表达的情况。  结果  复发与转移组Bcl-2核表达高于无复发与转移组(x2=7.912, P=0.005), 复发转移组MMP-9表达高于无复发转移组(x2=6.545, P=0.011), Bcl-2核表达阳性细胞率与MMP-9阳性细胞率存在相关性, 而与MMP-2无关Bcl-2核表达组患者生存时间较短,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Bcl-2核表达阳性患者更易出现复发与转移, 且与MMP-9过度表达存在关联性, 表明Bcl-2入核可能对肿瘤转移的相关生物学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可作为评价HCC复发与转移、不良生存预后的候选临床标志。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通过生物、数学、信息学等多学科合作初步提出的GRP基因、BPAG1基因、SFRP2基因间的乳腺癌转移相关调控通路存在的假设, 应用相关生物学方法加以验证。  方法  以石蜡包埋组织切片, 免疫组化二步法染色分别检测70例浸润性导管癌的原发灶及其相应淋巴结转移灶中GRP、BPAG1、SFRP2的表达情况; 体外培养乳腺癌MCF-7细胞系并转染GRP增强质粒和GRPshRNA质粒, 通过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blotting检测细胞中BPAG1和SFRP2的变化。  结果  在人体乳腺癌组织与相应的淋巴结转移灶中, GRP基因、BPAC1基因、SFRP2基因间存在相同的变化趋势; 转染GRP增强质粒和GRPshRNA质粒后, BPAG1和SFRP2基因的相对含量也同时分别增高和下降, 转染GRP增强质粒后BPAG1在蛋白水平的表达量增高。  结论  GRP基因、BPAG1基因、SFRP2基因间可能存在与乳腺癌转移相关的调控通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甲状腺髓样癌(MTC)手术切除范围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首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MTC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中央区、侧颈区淋巴结转移及生化治愈的关系;探讨影响病人无进展生存期的危险因素。结果 77例病人,术前降钙素水平正常者5例,升高者72例。行全甲状腺切除28例,单侧腺叶切除49例。仅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39例,中央区及患侧侧颈淋巴结清扫38例。MTC病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性别、侵出腺叶、肿瘤直径、TNM分期、术前降钙素、降钙素水平/肿瘤直径具有相关性(P<0.05)。侧颈淋巴结转移与年龄、TNM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生化治愈率66.1%(39/59),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肿瘤直径、术前降钙素水平及降钙素水平/肿瘤直径具有相关性(P<0.05)。中位随访时间35(7~69)个月。侵出腺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切除范围、TNM分期、术前降钙素水平和生化治愈是MTC病人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MTC病人建议至少行患侧腺叶切除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必要时行全甲状腺切除,根据超声、CT及降钙素水平等检查结果行预防性/治疗性侧颈淋巴结清扫。规范化的手术治疗是达到较高生化治愈率,减少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通过生物、数学、信息学等多学科合作初步提出的GRP基因、BPAG1基因、SFRP2基因间的乳腺癌转移相关调控通路存在的假设,应用相关生物学方法加以验证.方法:以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免疫组化二步法染色分别检测70例浸润性导管癌的原发灶及其相应淋巴结转移灶中GRP、BPAG1、SFRP2的表达情况;体外培养乳腺癌MCF-7细胞系并转染GRP增强质粒和GRPshRNA质粒,通过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blotting检测细胞中BPAG1和SFRP2的变化.结果:在人体乳腺癌组织与相应的淋巴结转移灶中,GRP基因、BPAG1基因、SFRP2基因间存在相同的变化趋势;转染GRP增强质粒和GRPshRNA质粒后,BPAG1和SFRP2基因的相对含量也同时分别增高和下降,转染GRP增强质粒后BPAG1在蛋白水平的表达量增高.结论:GRP基因、BPAG1基因、SFRP2基因间可能存在与乳腺癌转移相关的调控通路.  相似文献   
10.
Objective: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nodule and eminence on the frenulum labii superioris, location of Yinjiao (DU28) according to the meridian theory, could be used to prognosticate the recurrence of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Methods: The data of 101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in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Cancer Institute and Hospital from May 2011 to November 2011 was analyzed. The photos of all patients' frenulum labii superioris were taken. Nodule and eminence on frenulum labii superioris were the positive standard. Biopsy and pathological testing for the nodule were carried out on one patient with large nodule on frenulum labii superioris. Results: Patients with positive frenulum labii superioris had a higher risk of recurrence and/or metastasis than patients with negative frenulum labii superiori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iagnosis of recurrence and/or metastasis between the status of frenulum labii superioris and the traditional diagnostic criteria (P=0.238). The Kappa was 0.606 (P〈0.001). The sensitivity was 76.0% and the specificity was 85.4%. The pathological report demonstrated that the nodule on frenulum labii superioris was mucosal excrescence with normal structure. Conclusion: Nodule and eminence on frenulum labii superioris are potential diagnostic markers for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