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许多综合医疗机构和预防保健机构都陆续引进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使生化检验的测定精度和准确性有了提高,但血清标本的外观检查逐渐被人忽视。检验人员很少仔细观察标本,全靠仪器操作,这样虽然可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工作人员被传染的机会,但对标本异常有些不能察觉,这对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非常不利,也对临床的某些检验结果造成重大误差[1]。文章仅对实验室血清标本外观检查与临床结果的重要性作如下分析。1血清外观异常种类及可能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卵巢癌患者的生命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卵巢癌患者的生命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FACT-0 4.0)量表对云南省肿瘤医院的71例卵巢癌患者进行生命质量状况的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卵巢癌患者的总体生命质量得分为(89.60±16.63)分;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经济状况的患者在部分领域生存质量或总体生存质量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卵巢癌的影响因素(回归系数)分别为:口腔溃疡(-12.260)、腹部疼痛(-9.660)、紧张(-12.084)、脾气暴躁(-9.470)、睡眠障碍(-9.764).结论 卵巢癌患者的生命质量较低.口腔溃疡、腹部疼痛、紧张、脾气暴躁、睡眠障碍等临床因素会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ET-CT显像对卵巢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初治39例、复发13例)于手术前采用PET-CT检测预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状况及位置。初治患者行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同时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复发患者行病灶及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将术前PET-CT检测结果与术后淋巴结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计算PET-CT检测诊断卵巢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PET-CT显像诊断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30%(26/27)、92.00%(23/25)、94.23%(49/52)、92.86%(26/28)和95.83%(23/24);诊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30%(26/27)、100.%(25/25)、98.08%(51/52)、100%(26/26)和96.15%(25/26);诊断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1%(10/11)、95.12%(39/41)、94.23%(49/52)、83.33%(10/12)和97.50%(39/40)。结论 PET-CT在卵巢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诊断方面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0 引言 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肿瘤手术后复发和放疗及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微转移的检测对肿瘤的诊断、分期、复发和预后的判断、手术、综合治疗的选择具有极其明显的指导作用.我们采用抗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宫颈癌患者进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探讨免疫组化对宫颈癌淋巴结微小转移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SLN)识别对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及对淋巴结微转移诊断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行手术治疗的早期宫颈癌病例(IA-IIA,部分IIB)85例,其中51例采用蓝色染料示踪法进行SLN的识别,另外34例采用放射性核素和蓝色染料联合法识别和定位SLN,将SLN行抗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联合法SLN检出率100%,灵敏性100%(6/6),假阴性率为零(0/6);检出SLN104枚,单一HE染色无转移,而免疫组化抗角蛋白阳性,检出微转移1例(2.94%)。染料法SLN检出率为90.2%(46/51),灵敏性64.3%(9/14),假阴性率为35.7%(5/14)。结论:SLN对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具有预测性。联合法有较高的灵敏性。通过抗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提高了转移淋巴结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吲哚胺2,3-二氧酶(IDO)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我院经宫颈活检病理确诊为CINⅢ和宫颈浸润癌患者43例,同时期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宫颈正常患者30例作为对照。采用第2代杂交捕获法(HC-2)HR-HPVDNA检测高危型HPV DNA,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IDO的表达。结果IDO和HR—HPV阳性率在宫颈原位癌和浸润癌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P〈0.01)。HR—HPV感染与IDO表达呈正相关(rs=0.759,P〈0.01)。结论在HR—HPV感染的CINⅢ和宫颈浸润癌中,IDO出现过表达,可能与肿瘤免疫逃逸有关。IDO可能成为宫颈癌预后的预测因子及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7.
自制中药方剂辅助治疗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囊肿2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腔淋巴囊肿是宫颈癌术后常见并发症。其常规治疗方法是全身应用抗生素和B超引导下穿刺抽吸术,疗效不佳。2006年4月-2008年4月,我们用自制中药方剂辅助常规西医疗法治疗盆腔淋巴囊肿28例,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医常规疗法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宫颈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4微血管密度(MVD)与新辅助动脉化疗临床效果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60例宫颈癌患者(动脉化疗组32例,静脉化疗组28例)进行研究,采用免疫组化(IH—CA)、链霉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sP法检测化疗前和化疗后15d宫颈癌组织血管生成的相关因子VEGF及CD34微血管密度(MVD),并进行病理效果的评价.结果动脉化疗组的病理缓解率为81%,与静脉化疗组的5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动脉化疗前、后肿瘤血管生成因子的检测,发现治疗前组织中CD34微血管密度(MVD)增高者,其病理缓解疗效明显优于微血管密度低者,而静脉化疗前后相关因子表达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动脉化疗的疗效优于静脉化疗,CD34微血管密度(MVD)的检测可作为预测患者动脉化疗敏感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宿主p53基因多态性(p53基因第4外显子72位密码子,rs1042522)与HPV16感染、宫颈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TaqMan SNP Genotyping Assays方法进行p53基因多态性(p53基因第4外显子72位密码子)分析.结果 p53基因第4外显子72位密码子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与HPV16感染组、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对照组与HPV16感染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924和0.870.结论 p53基因第4外显子72位密码子突变与HPV16感染无明显相关性,但是该突变与宫颈癌的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俞晶  杨宏英  严志凌  谭先杰 《重庆医学》2013,(29):3532-3533,3561
目的了解云南省临沧地区临翔区女性初始性行为年龄的相关信息和调查农村女性、医务工作者和政府工作人员对人乳头瘤病毒(HPV)及HPV疫苗认知情况。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临翔区选取15~59岁的农村妇女以及政府人员和医务人员共75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初次性行为年龄为(22.4±2.3)岁,性伴侣个数为(1.2±0.3)个,婚前性行为较少,比例为8.8%。农村女性HPV疫苗知晓率8.59%,知道HPV疫苗可以预防宫颈癌的比例为6.57%,愿意接种HPV疫苗的比例为97.66%。农村女性能接受HPV疫苗价格为300元。结论云南省临沧地区临翔区女性婚前性行为较少,对HPV的认知匮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