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械通气作为生命支持和呼吸治疗的有效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领域,特别是近年来二级甲等医院急诊科建设不断完善、ICU陆续成立,使呼吸机的应用进一步普及。呼吸机报警是机械通气中经常发生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影响到呼吸机的使用,而且有可能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因此正确判断和及时排除报警是极为重要的。对于不是非常熟悉呼吸机应用的临床医护人员对呼吸机报警感到紧张和压力,甚至对报警感到束手无策,不能迅速明确原因,及时正确处理。对呼吸机报警原因进行归纳分析,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处理常见的呼吸机报警提供帮助,进一步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区域一体化卫勤保障模式改革试点中开展技术帮带的实践与效果进行了系统论述。主要做法,一是充分调研,明确帮带目标;二是实行主责学科负责制;三是实行双向代职;四是建立部队卫生人员培训中心;五是开展远程医学服务。并对主要成效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不同麻醉方法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两种麻醉方式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氧代谢变化情况的对比观察,探讨异丙酚复合腰硬联合麻醉方式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将30例ASAⅠ-Ⅱ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5例为气管插管全麻组,B组15例为异丙酚复合腰硬联合麻醉组。两组均在局麻下行左侧桡动脉穿剌和右颈内静脉穿剌置漂浮导管。A组以咪唑安定5mg、依托咪酯0.1-0.3mg/kg、维库溴胺0.1mg/kg、芬太尼2-4μg/kg诱导插管,泵注异丙酚,间断给予维库溴铵、芬太尼维持麻醉平稳。B组择L2-3椎间隙硬膜外穿剌,针内针推注重比重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10mg,留置硬膜外管备用,调整麻醉平面至T6水平,泵注异丙酚至患者意识消失即开始手术。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气腹后10、30、60min、术毕放气腹后15min抽取桡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同时记录两组各时点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BP)、肺动脉压(PAP)、肺动脉楔压(PCWP)、心排量(CO)、外周血管阻力(SVR)、气腹时间、不良反应,计算两组各时点的氧供(DO2)、氧需(VO2)及氧摄取率(ERO2)。结果两组患者DO2、VO2及ERO2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前基础值比较,两组麻醉后及气腹过程中VO2、ERO2均显著降低(P〈0.05);B组术毕停气腹15min后VO2、ERO2均恢复至麻醉前水平。A组患者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气腹过程中较麻醉前均有所增加,且术后15min未能恢复至麻醉前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麻醉后及气腹过程中PaCO2较麻醉前明显增高(P〈0.05),气腹后30min比A组高(P〈0.05),术毕15min下降至麻醉前水平。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应用于ASAⅠ-Ⅱ级患者的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均满意。异丙酚复合腰硬联合麻醉操作更简便,术后恢复较快,但气腹过程中有高碳酸血症风险,术中应加强监测和麻醉管理。  相似文献   
4.
血药浓度监测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临床常见,由于对AOPP治疗方案和条件的不同,救治成功率差异很大,病死率可在10%以上。如何提高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一直是急诊工作者追求的目标。现对2005年7月-2009年6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03例AOPP患者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延迟开始的低温对肠缺血再灌注所致急性肺损伤早期炎症反应和肺水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60只(10只/组),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肛温37~38℃,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肛温37~38℃)、浅低温组(肛温32~35℃)、中低温组(肛温28~31.9℃)、延迟浅低温组(直肠目标温度32~35℃)、延迟中低温组(直肠目标温度28~31.9℃)。实验组采用完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uper mesenteric artery,SMA)1h,开放后再灌注的方法制备肠缺血再灌注(Intestine Ischemia Reperfusion,IIR)致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模型。采用体表降温的方法控制实验动物体温。再灌注6h后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TNF-α、IL-1β、IL-6、IL-10水平;再灌注6h后处死动物取肺组织标本,测定肺组织湿/干比值。结果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实验组BALF中TNF、IL-1、IL-6、IL-10水平升高,肺组织肺水增加。在实施低温治疗后,同缺血对照组相比,上述肺损伤的表现得到了改善,延迟开始的低温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结论浅低温和中低温可以有效改善IIR导致ALI动物模型的早期炎症反应,减轻肺组织损伤的程度;延迟开始的低温也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概括了近年来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ohomocysteinemia,Hhcy)的中、西医病因病机及治疗,Hhcy导致脑梗死机制、与脑梗死的关系及脑梗死伴Hhcy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强调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伴Hhcy的优越性,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低温等离子刀治疗慢性扁桃体炎3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刀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低温等离子刀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结果对33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3~6个月疗效观察表明,该方法安全,效果明确,疼痛较轻,术中和术后出血少等;治愈率为100%。结论低温等离子刀治疗慢性扁桃体炎,具有疗效确切、安全、精确、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肺肿瘤导致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对其相关剂量学参数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河北省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诊疗中心收治的31例接受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恶性肺肿瘤患者,其中鳞癌8例,腺癌10例,其他部位转移癌13例,术后1~6个月复查胸部CT,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1.1)对所有患者行疗效评价,观察客观缓解率(ORR)及疾病控制率(DCR),放射性肺炎(RP)采用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放射性肺炎评价标准评价,统计术后D90(90%靶体积所接受的最小周边剂量)、患侧肺V8(8 Gy包绕肺体积占患侧肺体积的百分比)、V32(32 Gy包绕肺体积占患侧肺体积的百分比)、患侧肺Dmean(平均照射剂量)。分析术后D90V8V32Dmean等剂量学参数与发生RP的关系,将术后各剂量学参数与外放疗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寻找与RP发生相关性较高的参数。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手术,术后6个月疗效评价完全缓解(CR)11例,部分缓解(PR)11例,疾病稳定(SD)8例,疾病进展(PD)1例,ORR为71.0%,DCR为96.8%,RP患者3例,RP发生率 为9.7%,粒子术后V8V32Dmean等不能作为预测放射性肺炎指标,经随访观察术后D90超过170 Gy 发生放射性肺炎患者3例(3/5),<170 Gy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患者0例(0/26)。结论 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肺肿瘤,术后D90与RP发生有一定相关性,V8V32Dmean与RP发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正>胆管癌占消化道肿瘤的3%,肝胆恶性肿瘤的10%~15%[1]。胆管癌恶性程度高,手术切除率低,对放化疗不敏感,一线标准方案是以吉西他滨、顺铂、替吉奥为主的联合方案,二线方案为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mFOLFOX)方案、伊立替康+亚叶酸钙+氟尿嘧啶(FOLFIRI)方案,有效率较低,中位生存时间为11.7个月[2],亟需新的治疗方法来改善患者的预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新兴的治疗手段,多个临床试验探索其在治疗胆管癌中的有效性。本文就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三线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获得完全缓解的肝内胆管癌病例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脑出血患者心肌酶学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将125例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分别按其出血量、出血部位、Glasgow评分进行分组,与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观察各组患者心肌酶学急性期变化情况。并动态监测心肌酶学改变,了解酶学变化趋势。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出血量<20 mL、Glasgow评分>12分患者心肌酶学在急性期无明显改变(P>0.05);出血量>20 mL、Glasgow评分<12分患者心肌酶学急性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肌酶学改变与出血部位有关,丘脑出血心肌酶改变最为显著;脑出血患者心肌酶高峰期在72 h,14 d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脑出血患者心肌酶学变化与出血量、出血部位及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将其作为监测病情变化和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