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易青  宁喜斌 《卫生研究》2022,(3):470-475
目的 建立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副溶血性弧菌三重PCR检测方法。方法 3株菌在本实验室自行研制的共增菌培养基(SSV培养基)混合培养16 h,分别对沙门菌invA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副溶血性弧菌collagenase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三重PCR体系,通过对引物浓度、退火温度及循环次数进行优化,从而建立最优体系,并从特异性、重复性、灵敏性3个方面对体系进行评价。结果 三重PCR体系中,invA、nuc、collagenase引物浓度分别为10、12.5和12.5 nmol/L;最佳退火温度为55.6℃;目标菌的引物特异性好,且体系的检测灵敏度高,3株菌在三重PCR体系中的灵敏度都在102 CFU/mL以上。结论 建立的三重PCR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与顺铂(DDP)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22例Ⅲ、Ⅳ期NSCLC患者,应用GEM1000mg/m^2,d1,8,15,DDP100mg/m^2,d1,28d为1周期,至少治疗2周期。结果:22例可评价的病人,总有效率为45.5%,初治者有效率高于复治者(61.5%/22.2%),中位缓解期6mo。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和恶心、呕吐,其他非血液学毒性反应轻微可耐受。结论:GEM联合DDP是晚期NSCLC疗效好,易耐受的理想治疗方案,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3.
扁桃体恶性淋巴瘤62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扁桃体恶性淋巴瘤的误诊原因,探讨减少误诊的措施。方法对我院1992至2003年间住院治疗的150例扁桃体恶性淋巴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0例扁桃体恶性淋巴瘤中有62例误诊,误诊率高达41.3%。结论扁桃体恶性淋巴瘤易发生临床和病理误诊,熟悉扁桃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重视扁桃体的检查和活检,结合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免疫组化等是减少扁桃体恶性淋巴瘤误诊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鼻咽恶性淋巴瘤43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 分析鼻咽恶性淋巴瘤的误诊原因,探讨减少误诊的措施。方法对我院1990至2002年间住院治疗的120例鼻咽恶性淋巴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鼻咽恶性淋巴瘤中有43例误诊,误诊率高达35.8%。结论鼻咽恶性淋巴瘤易发生临床误诊和病理误诊,全面掌握鼻咽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特点、重视鼻咽的检查和活检、注意影像学检查、结合实验室检查及免疫组化等是减少鼻咽恶性淋巴瘤误诊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在肺癌中的检测及其应用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C-12)在鉴别肺癌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应用该芯片检测系统测定143例肺癌病人血清中12种肿瘤标志物(CA19-9,NSE,CEA,CA242,Fe,HCG,AFP,Free-PSA,PSA,CA125,HGH,CA15-3)的水平.[结果]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之间各项肿瘤标志物的阳性率、血清水平和C-12总阳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分期的肺癌之间C-12总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但CA19-9阳性率及血清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他各项肿瘤标志物的阳性率及血清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肺癌组织能够产生CA19-9,CA19-9与肺癌的临床分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该检测系统在鉴别肺癌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和预后评估方面价值有限,尚需作某些肿瘤标志物的增减以便更有效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6.
7.
易青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21):2666-2667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质胸苷激酶(TK1)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增强化学发光法(ECLA)检测98例经病理活检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实验组)血清TK1的含量,并同时检测5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增生组)和40例健康者(健康组)血清中的TK1含量。结果实验组TK1水平为2.45(1.27~3.85)pm/L,前列腺增生组TK1水平为1.16(0.67~1.85)pm/L,健康组TK1水平为1.09(0.54~1.37)pm/L,实验组TK1水平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症组和健康组(P<0.01)。结论血清TK1检测可作为前列腺癌的早期筛查方法之一,具有辅助诊断及监测疗效等方面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不同剂量谷氨酰胺肠内营养对老年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观察老年危重患者营养状态、胃肠道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将90例老年危重患者完全随机化法分成3组:不含谷氨酰胺的营养支持对照组(A组),低剂量谷氨酰胺[0.3g/(kg·d)]肠内营养组(B组),高剂量谷氨酰胺[0.6g/(kg·d)]肠内营养组(C组)。于营养支持的第1、7、14天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浆二胺氧化酶、谷氨酰胺,观察血清谷氨酰胺含量变化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并测定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及氮平衡情况,同时观察患者的腹胀、腹泻、胃潴留等胃肠道功能情况。结果营养支持后第7、14天B组和C组血浆谷氨酰胺水平分别为(1886.8±420.5)、(2228.6±440.2)g/L和(1889.6±436.1)、(2174.3±440.8)g/L,较A组(1612.0±493.5)和(1869.7±559.8)μg/L显著升高(P=0.027,P=0.008);二胺氧化酶在B组和C组分别为(2310±1271)、(1602.5±1137.9)U/L和(2076.3±567)、(1586.3±530.9)U/L,较A组的(3250±923)和(2476±862)U/L显著降低(P=0.000,P=0.000)。营养支持后第7天转铁蛋白、前白蛋白明显改善(P=0.023,P=0.047),第14天血红蛋白明显改善(P=0.003)。B、C组成功实施EN人数和达到EN目标人数分别是4和25例、3和27例,较A组12和13例多(P=0.008,P=0.000),胃肠道的并发症发生率较A组少。结论含谷氨酰胺的肠内营养能早期改善危重患者的肠黏膜屏障功能和营养状态,减少胃肠功能并发症。通过肠道给予谷氨酰胺,有利于成功实施肠内营养,并实现全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9.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中C-12的检测及其预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C-12)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病情监测、治疗反应观察和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该芯片检测系统测定57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化疗前后血清中12种肿瘤标志物(CA19-9,NSE,CEA,CA242,Fe,HCG,AFP,FPSA,PSA,CA125,HGH,CA15-3)的水平,观察化疗疗效与C-12的关系。结果 57例病人中不同疗效组患者自身前后对照,其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和C-12总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在剔除各组中C-12阴性病例后,PR组中的C-12阳性病人治疗后有CA19-9、CA15-3及Fe显著性降低(P〈0.05),而NC组中的C-12阳性病人各项肿瘤标志物水平在化疗后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该检测系统在监测C-12阳性肺癌的治疗效果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作适当改进,将能更有效地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肺癌化疗患者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肺癌化学治疗(化疗)患者并发医院感染情况及其感染部位分布与临床特点。方法对某省肿瘤医院肺癌化疗专科2003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收治的2 067例肺癌化疗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间肺癌化疗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7.93%,上呼吸道感染与下呼吸道感染分别占所有医院感染的51.11%和33.89%。发生与未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在平均住院天数、平均化疗周期、白细胞降低程度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使用情况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Ⅲ度或Ⅳ度白细胞降低患者感染率显著升高(P=0.000),但其中的预防性使用与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肺癌化疗患者医院感染以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为主;白细胞降低较为常见,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与否对Ⅲ度或Ⅳ度白细胞降低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