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1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技术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技术及其改进方法。方法在Kamada方法基础上进行改良,供体取肝前应用经腹主动脉双灌注法,肝上下腔静脉用缝合法吻合,受体门静脉及肝下下腔静脉采用袖套吻合法,加强围手术期处理。结果行大鼠原位肝移植术160次,供体手术时间35 min,受体手术时间45min,无肝期12 min;2天存活率97%,1周存活率95%。结论改良的双袖套法技术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无肝期短的优点,可以显著提高模型的稳定性及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细胞凋亡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及TUNEL法对10例正常大肠黏膜和62例大肠癌组织中细胞增殖指数(PI)及凋亡指数(AI)进行检测,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在正常大肠黏膜和大肠癌组织中,PI逐渐增加,AI逐渐下降,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大肠癌Dukes分期升高,PI逐渐增加,AI逐渐下降;与癌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对这2种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显示,PI增高而AI降低组,较其它异常结合模式组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结论:细胞增殖与凋亡平衡失调的程度与大肠癌恶性程度密切相关,PI增高同时有AI降低者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两者联合检测对大肠癌的临床分析及预后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冷保存2、4h的移植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9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配成48对,随机分成6组:1、2组为供肝冷缺血时间为2h的对照组和实验组,3、4、5、6组为供肝冷缺血时间为4h的对照组和实验组,供肝切取后保存在4℃乳酸钠林格液中,实验组手术结束后从尾静脉注射前列地尔2μg/kg,对照组手术结束后不用前列地尔,1、2、3、4组门静脉复流6h后,取肝脏组织,HE染色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测移植肝的TNF-α的表达,TUNEL法检测两组移植肝细胞的凋亡。结果手术后6h,对照组的TNF-α免疫组化染色为阳性,实验组为阴性;实验组凋亡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可以有效地保护移植肝,缓解长时间冷保存引起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延长受体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4.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发生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近15年来收治的26例胆道损伤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损伤发生的原因、部位、处理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经胆管壁修补、胆管对端吻合或胆肠吻合术,24例痊愈(92.31%),2例死亡(7.69%)。结论保持警惕、规范操作、术中造影是预防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关键,早期发现和正确处理对预后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肠肿瘤组织中细胞凋亡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及凋亡细胞TUNEL检测法检测10例正常大肠黏膜,15例大肠腺和62例大肠癌标本中细胞增殖指数(PI)及凋亡指数(PI),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间的关系。结果:在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组织中PI,AI存在显差异(P<0.05),腺瘤和腺癌组织AI和PI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在腺瘤中,不典型增生I级与Ⅱ-Ⅲ级两组间AI和PI存在显差异(P<0.05),且癌组织中PI高于均数,AI低于均数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其他组织(P<0.01)。结论:细胞增殖与凋亡平衡失调是大肠黏膜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重要因素,两联合检测对判断大肠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预防性肠造口是暂时性肠道转流术,其目的是为了保证肠吻合口愈合、防止肠瘘的发生,或改善患者肠道及机体现状、为进一步手术创造时机[1].我院于2005年1月至2010年4月期间,对16例患者采用"T"型预防性回肠造口,并对造口关闭和造口回纳方式进行了改良,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10例腹腔镜联合经骶尾部入路肛门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癌前切术患者的观察及术后回访,总结该治疗方法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10例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联合经骶尾部入路肛门括约肌间直肠前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均康复出院,平均住院天数12.6d.1例患者骶尾部切口感染,经换药痊愈.随访1年,无复发病例.结论 对超低位直肠癌伴有骨盆狭窄的特殊患者,行腹腔镜联合骶尾部入路括约肌间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发生,可使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封闭式持续冲洗引流技术用于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病人168例,将其分为观察组87例和对照组81例,观察组病人采用封闭式持续冲洗引流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换药和护理方法,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换药次数、愈合时间、切口细菌培养转阴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对护理满意度为94.3%,对照组为67.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病人采用封闭式持续冲洗引流方法,可以促进感染切口愈合,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病人对治疗和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准备和术中处理的方法 ,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 对 7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和围手术期准备与术中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 14例发生并发症 (19.7% ) ,死亡 2例 (2 .8% )。结论 完善的围手术期准备和精湛的手术技巧是提高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安全性、降低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乳腺癌外周血乳腺上皮粘蛋白(SBEM)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RT-PCR法检测58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SBEM mRNA的表达,并用健康志愿者及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各10例作为对照.结果:78例标本全部确认转录为cDNA,SBEM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的阳性表达率为25.9%,乳腺良性肿瘤和正常对照均无阳性表达,SBEM阳性表达与患者的腋淋巴结状况,TNM临床分期均有明显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原发肿瘤大小及激素受体状况均无明显相关.结论:SBEM特异性表达于乳腺癌外周血,可作为标志物检测乳腺癌外周血微转移,并有可能成为诊断乳腺癌和判断预后的一个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