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9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行放射性125I粒子肿瘤内植入治疗.比较治疗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状况、质量变化、主要症状改善及肿瘤控制情况.结果 治疗后,86%~93%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质量表现稳定或提高,疲乏、纳差、疼痛等主要症状改善.肿瘤总缩小好转率为72%,稳定率14%,病情进展率14%.结论 125I粒子植入治疗对改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控制肿瘤增长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6年8月对4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三维适形放疗,每次剂量300~400cGy,照射10-12次。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治疗后2个月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32例,无变化5例,进展1例,总有效率为85.0%(34/40)。40例黄疸均有不同程度消退。6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82.5%(33/40)、70.0%(28140)及27.5%(11/40)。治疗后2个月的肝功能检查指标(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较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有较好的疗效,绝大多数患者均能耐受,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4.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总数的80%,其中≥60岁人群占相当比例。就诊时80%左右病人已失去手术机会,可选择放射治疗或化疗,但二者单独治疗疗效不理想。吉西他滨(健择,gemcitabine,GEM)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脱氧胞苷类似物,对NSCLC疗效显著。本院于2002年6月~2004年1月,对30例不能手术的Ⅲ期,≥60岁老年人的肺癌采用吉西他滨 顺铂方案 放疗序贯治疗方案,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细胞性肝癌(HCC)的肝动脉化疗药物栓塞(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原发性肝癌患者76例,进行前瞻性分组研究,综合治疗组40例行TACE结合3DCRT治疗,对照组36例单纯行TACE治疗.结果:综合治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8%,60%,34%;对照组分别为50%,32%,18%(P<0.05).结论:对不能手术切除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结合3DCRT治疗能明显提高治疗疗效,且无严重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5-羟基维生素D[25 (OH) D]在急性胰腺炎时的变化规律及其与IL-6、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 在急性胰腺炎患者第1天(确诊AP为2h内)及发病第2、3、7天取外周静脉血2 mL,并采正常健康人血标本,作为对照.患者根据Ranson标准和或影象学标准分为水肿性胰腺炎组和坏死性胰腺炎组,检测25 (OH)D、IL-6、CRP的变化,分析急性胰腺炎时25 (OH)D的变化规律.结果 25 (OH)D的水平在水肿组中发病第2、3、7天的数值均显著低于正常人的水平,下降速度大于其本身的半衰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坏死组中发病第1、2、3、7天的数值均显著低于正常人的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5 (OH)D与IL-6、CRP呈负相关(P<0.05).结论 25 (OH)D可作为急性胰腺炎判断病情轻重及痛程进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和癌组织中以及正常胃黏膜的γδT细胞的数量变化和可能的功能改变。[方法]采用胃癌术后和非胃癌的胃溃疡病人(对照)组织样本,并取病人外周血30ml,分离其单核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γδT细胞数量百分比、正常胃黏膜和胃癌组织中的γδT细胞百分比和胃癌组织中Vδ1γδT细胞NKG2D的表达。[结果]Vγ9γδT细胞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2.95%±3.71%vs4.31%±3.64%,P=0.041),Vδ2γδT细胞百分比也低于对照组,但没有统计学差异(2.82%±3.63%vs4.02%±3.51%,P=0.115)。Vδ1γδT细胞在胃癌组织中的百分比显著低于正常胃黏膜(41.41%±15.04%vs53.44%±16.32%,P=0.027)。胃癌组织Vδ2、Vγ9γδT细胞的百分比与正常胃黏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胃癌组织中产生γ-IFN的Vδ1γδT细胞数为3.18±1.98,显著低于正常胃黏膜(5.87±3.25,P=0.007)。NKG2D表达与胃癌组织中生产γ-IFN的Vδ1γδT细胞呈显著正相关(r=0.78,P=0.007)。[结论]在胃癌组织中,Vδ1γδT细胞的数量明显下降,其功能受损。NKG2D的表达下降可能是Vδ1γδT细胞受抑制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卡培他滨联合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uation therapy, IMRT)并序贯卡培他滨治疗乳腺癌肝转移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52例乳腺癌肝转移患者分为卡培他滨联合放疗组27例和卡培他滨治疗组25例。卡培他滨联合放疗组肝转移灶行IMRT,6 MV-X线照射,以95%剂量曲线包绕99%计划靶区,常规分割,2 Gy/次,1次/d,5次/周,共  4~6周,同时给予卡培他滨1 250 mg/m²,2次/d口服同步化疗,放疗结束后给予卡培他滨2 510 mg/m²,2次/d口服,21 d为1个周期。卡培他滨治疗组仅给予卡培他滨2 510 mg/m²,2次/d口服,21 d为1个周期。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卡培他滨联合放疗组和卡培他滨治疗组有效率(RR)分别为74.1%和44%,肿瘤控制率分别为92.6%和6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缓解时间分别为13.6个月和8.9个月,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7.4个月和11.7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85.2%和56.0% (χ2=5.38,P,2年生存率分别为40.7%和16.0% (χ2=3.84,P<0.05)。不良反应主要有中性粒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伤等,均以I级、Ⅱ级为主,卡培他滨联合放疗组I级、Ⅱ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卡培他滨治疗组(P<0.05),但两组Ⅲ级、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培他滨联合调强放疗并序贯卡培他滨治疗乳腺癌肝转移远期生存率优于单药卡培他滨维持治疗,不良反应可耐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06年8月对4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三维适形放疗,每次剂量300~400 cGy,照射10~12次.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治疗后2个月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32例,无变化5例,进展1例,总有效率为85.0%(34/40).40例黄疸均有不同程度消退.6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82.5%(33/40)、70.0%(28140)及27.5%(11/40).治疗后2个月的肝功能检查指标(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较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有较好的疗效,绝大多数患者均能耐受,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疽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