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杏叶提取物预防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预防作用,并研究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无水乙醇灌胃13w,EGB采用预防性给药的方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含量;采用RT-PCR检测肝组织中血红素氧化酶-1(HO-1)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酒精组相比,EGB组ALT、AST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非常显著降低(P<0.01);SOD、GSH-Px活性和GSH含量较酒精组均显著升高(P<0.05);此外,EGB可以诱导HO-1mRNA高表达。结论:EGB通过减少酒精所致GSH的耗竭,增加抗氧化物质活性或含量,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预防酒精性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诱导HO-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海军特色医学中心对社区大规模核酸采样的护理管理策略进行不断完善和优化,构建以护理部为引导,感控科、医疗工程科、信息科、保障部、心理科等多元力量积极参与的专家主体结构,压实责任,本着快速、有序、安全的原则,致力于完善医用防护物资应急管理体系,体现适度超前的储备意识;建立外出核酸采样人员机动库,提高应急效率;优化“人、物、环境”消杀流程,筑牢防控防线;规范外出核酸采样感染防控指引,降低感染风险,探索一种客观、快捷、高效的核酸采样管理路径,取得初步成效,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应对大规模核酸采样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容积调强放疗以及静态调强放疗对于宫颈癌患者术后的疗效及剂量学。方法 将2020年7月—2022年12月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宫颈癌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中,共有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行静态调强放疗,观察组为容积调强放疗,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剂量学和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最终疗效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I、Dmean和D2%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是HI和D98%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一定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宫颈癌患者术后的放疗干预而言,容积调强放疗和静态调强放疗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是容积调强放疗有更好的适形性、更优的剂量分布,可以确保靶区的照射剂量有合适的强度,并有效减少靶区周围组织的总体受量,促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一步降低,值得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张江  韩雪  宋方方 《临床荟萃》2018,33(12):1027
目的 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TOAST不同亚型患者的疗效。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299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进行TOAST分型。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4周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比较两组及各亚型患者的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2周、4周的NIHSS评分降低,BI评分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疗效较对照组好(P<0.05)。3亚型治疗后NIHSS评分均有降低,BI评分均有增高。但是,LAA亚型变化得更明显,3亚型组间、不同时点及组间和不同时点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较好的疗效。丁苯酞注射液在LAA亚型中的疗效好于CE和SAO亚型。  相似文献   
5.
姜黄素对乙醇诱导的大鼠原代肝细胞损伤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乙醇诱导的大鼠原代肝细胞氧化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以二步胶原酶技术分离的SD大鼠原代肝细胞经不同剂量(0~200mmol/L)和不同时间(0~24 h)暴露于乙醇,确定乙醇对肝细胞损伤的敏感的暴露时间与剂量.乙醇暴露前用姜黄素进行不同暴露剂量(0~50 μmol/L)和暴露时间(0~5 h)的预暴露.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及肝细胞的氧化抗氧化指标[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来观察姜黄素对肝细胞免受乙醇氧化损伤的保护效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乙醇暴露组随着乙醇暴露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增长,肝细胞培养液上清液中的LDH、AST活力和MDA水平升高,GSH含量和SOD活力下降.以100mmol/L暴露8 h最为明显.与乙醇100mmol/L暴露8 h组相比,姜黄素预暴露组(0~50μmol/L)随姜黄素剂量的增加,LDH、AST活力下降(P<0.05),姜黄素预暴露剂量为15和30 μmol/L时接近对照组水平;MDA生成明显减少(P<0.05);但SOD、GSH水平明显升高(P<0.05),姜黄素预暴露剂量为15和30 μmol/L时,SOD基本回复到对照组水平.15 μmol/L姜黄素预暴露1和5 h,各个指标与乙醇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 b干预效果优于5 h.结论 姜黄素可能通过降低GSH消耗,提高抗氧化酶活力,抑制脂质过氧化来保护大鼠原代肝细胞的酒精性氧化损伤,保护作用与姜黄素剂量及暴露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6.
高剂量碘对小鼠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剂量碘酸钾作用下小鼠T淋巴细胞数量及亚群比值的变化探讨碘酸钾对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80只BaLB/c雌性小鼠,按体重随机分4组,每组20只,每组分2批,10只为一批,分2批处理。不同剂量碘酸钾加入自来水中使其分别含碘1500,3000,6000μg/L,自来水作为对照,将它们以自由饮水的方式分别喂饲4组小鼠,30d后测定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能力,T细胞表面主要辅助分子CD4^+、CD8^+比值的变化,CD4^+T细胞Th1,Th2比值的变化,杀伤细胞(NK)活性。结果含碘6000μg/L组的CD4^+/CD8^+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降低,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能力、NK细胞活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鼠饮水中含碘6000μg/L时可造成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机体存在自体免疫性疾病发生的危险。  相似文献   
7.
银杏黄酮对雄性小鼠酒精性氧化损伤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银杏黄酮对小鼠肝脏慢性酒精性氧化损伤的保护效应。方法 雄性小鼠给予银杏黄酮 96mg/ (kg·bw) ,再给予乙醇 3 2g/ (kg·bw) ,同时设正常对照组和酒精对照组〔乙醇 3 2 g/ (kg·bw)〕 ,连续灌胃 75d后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 (AST)活性及血清与肝脏谷胱甘肽 (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的活性及丙二醛 (MDA)的含量。结果 小鼠摄入酒精 75d后 ,血清ALT、AST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肝脏及血清GSH -Px、SOD、CAT活性与GSH水平明显下降 ,MDA水平明显上升 (P <0 0 1) ;经银杏黄酮干预后 ,与酒精对照组相比 ,血清ALT、AST水平下降 ,肝脏与血清GSH-Px、SOD、CAT活性与GSH水平升高 ,MDA水平下降。结论 银杏黄酮对小鼠肝脏慢性酒精性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中国人群消化系统癌症的发病、死亡情况及不同危险因素所导致的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方法 资料来源于GLOBOCAN 2020和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库中的中国人群数据,应用Excel 2019和R 4.2.1软件,采用年龄标化发病率(ASIR)、年龄标化死亡率(ASMR)、年龄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及其变化率等指标,描述消化系统癌症归因于各类危险因素的疾病负担及其变化趋势。结果 2020年中国消化系统癌症的ASIR为83.00/10万,ASMR为63.80/10万,发病和死亡例数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且各年龄组男性消化系统癌症发病及死亡例数均高于女性。1990-2019年中国食管癌、胃癌、肝癌的年龄标化DALY率呈下降趋势(变化率分别为-45.26%、-46.87%、-65.63%),而胰腺癌、结直肠癌、胆囊胆管癌的年龄标化DALY率呈上升趋势(变化率分别为67.61%、30.52%、7.21%),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与DALY率一致。与归因于行为因素的年龄标化DALY率的比例相比,1990-2019年食管癌、肝癌、胰腺癌和结直肠癌归因于代谢因素的年龄标化DALY率占该癌种总年龄标化DALY率的比例均逐年升高。1990-2019年中国胃癌、肝癌、胰腺癌、胆囊胆管癌不同归因的年龄标化DALY率排序无显著变化,但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年龄标化DALY率的部分归因因素排序有所提前(食管癌:高BMI;结直肠癌:低牛奶摄入、低全谷物摄入)。结论 2020年中国消化系统癌症的发病及死亡流行情况严重,1990-2019年中国消化系统癌症归因于代谢因素的疾病负担比例逐年上升,且部分消化系统癌症的疾病负担归因次序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清扫范围的合理选择,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0月~2009年9月收治的160例行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functional node dissection,FND)患者,按VI区阳性淋巴结数由少到多分为4组:组1(对照组),54例患者,淋巴结数0个;组2,52例患者,淋巴结数1~2个;组3,28例患者,淋巴结数3~4个;组4,26例患者,淋巴结数≥5个。应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比较各组淋巴结转移规律。结果性别、年龄、体重指数与II~IV区淋巴结转移无关(P均〉0.05),原发灶侵及范围和VI区阳性淋巴结数均与II~IV区淋巴结转移有关(χ2=8.025,P〈0.05;χ2=17.234,P〈0.05)。诸因素与V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无关(P均〉0.05)。另随VI区阳性淋巴结数增加,II~IV区淋巴结转移相对危险度依次增加,肿物范围侵出腺叶时患者II~IV区淋巴结转移是腺内II~IV区淋巴结转移风险的2.48倍。结论 PTC原发灶侵及范围及VI区淋巴结转移情况对II~IV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并随VI区阳性淋巴结数增加,II~IV区淋巴结转移相对危险度依次增加。淋巴结转移规律研究可为临床合理选择颈部淋巴结清扫范围、选择更适宜的术式提供依据,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和氧化应激反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机体的氧化应激和抗氧化防御在胰岛素抵抗诱导的2型糖尿病(T2DM)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口服糖耐量试验,将所有对象分成正常糖耐量(NGT)、葡萄糖不耐受(G1)和T2DM组。测定血浆丙二醛(MDA)含量,以评价机体氧化应激;测定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红细胞谷胱甘肽(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评价机体的抗氧化防御,使用稳态模型评价机体的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cell分泌功能。结果 T2DM组的血浆丙二醛(MDA)浓度明显高于G1和NGT组(P〈0.01,P〈0.001);T2DM组血浆TACK;活性相对于G1组和NGT组显著下降(P=0.001,P〈0.01)。3组间空腹胰岛素(FP1)和胰岛素抵抗数(HOMAI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和体质指数(BMI)及血浆MDA呈显著正相关(P〈0.001,P=0.003).和血浆TAOC、红细胞SOD呈显著负相关(P=0.017,P=0.014)。结论 氧化应激在胰岛素抵抗介导的T2DM起始及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