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60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2 毫秒
1.
目的:探讨发病6h内急性脑梗死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并发症,并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共收集本院2001-2005年70例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病例,其中52例静脉溶栓,18例动脉溶栓,分析比较两组病例溶栓前后及3个月随访的ESS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同时分析与预后相关的因素。结果:静脉和动脉溶栓组溶栓前及溶栓30min后E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迅速增加,溶栓前后分值有显著差异。1个月内颅内出血率为5.77%(静脉组)和16.67%(动脉组)。3个月时E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较溶栓后30min的评分有显著改善。结论:6h内动脉、静脉溶栓治疗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Shy-Drager综合征是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少见疾病,确切病因未明。于1960年Shy和Drager首次报告,迄今国内仅见4例报告。我院于1987年4月收治1例。  相似文献   
3.
长骨内开口效应对其力学性能影响的理论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一个股骨中段的外侧皮质带有矩形开口的力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骨开口区的尺寸改变时,股骨的扭转刚度和应力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骨开口长度为骨外径的1倍时(1OD),对股骨扭转刚度和剪应力分布的影响较小;开口长度从2OD增至4OD时扭转刚度急剧减小,而且剪应力的最大值位于开口区中心。本结论对临床骨科的手术治疗方法和骨开口尺寸的控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小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无血清培养,建立神经细胞老化实验研究模型。以流式细胞光度术观察精氨酸加压素(AVP)对老化过程中实验性神经细胞的细胞周期和细胞总蛋白的影响。结果发现AVP可产生延缓细胞老化的细胞周期和细胞总蛋白的变化。提示AVP通过使细胞周期、DNA和细胞总蛋白等发生变化来发挥其延缓实验性神经细胞老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Ca2+通道电流的选择性抑制作用。方法使用10 mmol/L的钡离子作为电荷载体,利用膜片钳技术记录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全细胞电流;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中蛋白激酶C(PKC)的分型;进行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析。结果姜黄素浓度依赖性抑制高电压门控Ca2+通道电流(IBa),姜黄素对Ca2+型通道的激活无显著影响,但能够使Ca2+通道的失活曲线向超极化方向移动;此外,在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中,细胞内应用PKC-θ的抑制肽PKC-θ-IP,能消除黄素诱导抑制的作用;新型PKC-δ、PKC-ε和PKC-θ,但不包括PKC-η在神经元中内源性表达。结论姜黄素在大鼠海马神经元中通过新型的PKC-θ依赖途径抑制IBa,这个结论可能有利于证明姜黄素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29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ACE基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脑血栓形成患者血管紧张素 转换酶 (ACE)基因插入 (I) /缺失 (D)多态性 ,探讨 ACE基因与脑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扩增方法检测 2 9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和 31 2例健康人 (ACE)基因多态性与年龄变化。结果 脑血栓形成组中在 51~ 92岁年龄组 (2 73例 ) ACE基因 DD纯合型频率为 0 .2 34,高于同龄正常对照组频率 0 .1 51。 DD:DI II.X2 =4.49(P<0 .0 5) ,差别有显著性。结论  ACE基因 DD纯合型与脑血栓形成有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8例,予常规治疗,即丹参20ml静脉滴注,每天一次,疗程2w。治疗组3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通心络胶囊口服治疗,每次3粒,每天3次,疗程2w。结果通心络胶囊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治疗组有效率74·19%,对照组有效率42·86%,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提示通心络胶囊能较好改善局部脑血流灌注缺损。治疗组患侧与健侧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放射性计数比,治疗前ROI比值=0·7668±0·1809,治疗后ROI比值=0·8409±0·1716(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ROI比值=0·7700±0·1911,治疗后ROI比值=0·7983±0·1636(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且能较好改善局部脑血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胸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合并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患者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并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7月~2013年4月,15例胸椎OPLL并OLF患者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并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分别统计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术后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平均随访38.7个月,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分别为3.9±1.2、8.1±2.2及10.3±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1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术后1例患者出现浅表伤口感染,1例患者出现血肿。结论胸椎OPLL并OLF患者行全椎板切除减压并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该术式容易造成严重脊髓损伤,对术者技巧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无效率的多因素分析。方法试验组选择04.5 h内发病给予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7例,对照组选择与试验组同期发病的04.5 h内发病给予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7例,对照组选择与试验组同期发病的04.5 h内未予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试验组给予溶栓治疗外其余治疗与对照组一致。评定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 h、7 d、30 d、90 d的NIHSS评分。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治疗前无差别(P=0.17),治疗后各时间点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效率多因素回归分析试验组为大面积脑梗死(OR=22.709,95%CI 5.0194.5 h内未予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试验组给予溶栓治疗外其余治疗与对照组一致。评定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 h、7 d、30 d、90 d的NIHSS评分。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治疗前无差别(P=0.17),治疗后各时间点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效率多因素回归分析试验组为大面积脑梗死(OR=22.709,95%CI 5.019102.743,P=0.000)及早期症状改善(OR=0.065,95%CI 0.012102.743,P=0.000)及早期症状改善(OR=0.065,95%CI 0.0120.364,P=0.002),对照组为大面积脑梗死(OR=0.273,95%CI 0.0830.364,P=0.002),对照组为大面积脑梗死(OR=0.273,95%CI 0.0830.904,P=0.034)及基线NIHSS评分(OR=0.866,95%CI 0.0830.904,P=0.034)及基线NIHSS评分(OR=0.866,95%CI 0.0830.904,P=0.041)。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和安全性确切,大面积脑梗死、早期症状改善为静脉溶栓治疗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低分子肝素治疗伴低INR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探讨。方法7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低分子肝素+内科综合治疗),对照组36例(内科综合治疗)。入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进行INR、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同时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一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积分评估。结果两组治疗后均能提高INR,组间相比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降低IMT和颈动脉斑块积分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伴低INR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优于内科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