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室间隔缺损残余分流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外虽已广泛应用体外循环下施行室缺修复手术,但仍有少数患者在术后出现残余分流而影响预后。本文就外科治疗室间隔缺损残余分流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临床资料 本组47例,其中3例产生术后室间隔缺损残余分流,占本组手术的6.4%。3例室缺部位均位于膜部,其中缺损直径1.0cm者1例,用带小垫片直接褥式缝合;缺损直径2.0cm者1例,用聚四氟乙烯圆形补片修补;2.5cm者1例,用磨菇形补片法修复。3例分别于术后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52岁。主诉不明原因咯血1周,胸片发现左下肺球形阴影,以肺部肿瘤收治,既往史(一)。体格检查无异常发现。胸片示包块位于左下肺野,似有一蒂与纵隔相连,球形,边缘清楚,密度均匀,约8.7×8.5×7.3cm,纵隔阴影未增宽,左下肺有粟粒状阴影(图1)。手术发现:肿瘤自心包后缘向斜裂突出,境界分明,下界与膈肌相连,后外界压迫左下肺叶。瘤体硬,表面凹凸不平,切开表面的胸膜后,容易分离,出血量少,完整摘除瘤体。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缩窄性心包炎137例的外科治疗经验。本组手术死亡2例,死亡率1.46%,治愈135例,治愈率98.54%。作者认为: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一旦明确,应尽早手术治疗;充分的术前准备对提高手术的耐受性极为重要。并认为前正中切口创伤小,操作简便,对左右心室及心尖部显露满意。在讨论中作者强调了房室环处瘢痕环状束的解除,以及术后后续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1985年4月以来,我们采用心肌内注射无水酒精阻断手术切割困难的预激综合征心脏左侧游离壁旁路12例,取得显著疗效。本组男、女各6例;年龄20~60岁。心动过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85年4月至1986年9月对5例预激综合征(WPW)患者注射无水酒精阻断旁路,取得成功,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5例中,男2例,女3例。年龄29~60岁。病史4~47年,均有阵发性心悸,气短史,过劳或情绪激动可诱发。5例中4例有休克史。发作  相似文献   
6.
食管颗粒细胞瘤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男,39岁。因渐进性吞咽梗阻2年半。X线吞钡造影:食管下段管腔明显增宽,左后壁有一约8×5cm块影向腔内突出,边缘整齐呈分叶状。纤维食管镜检查:食管下段左后壁有一球状隆起,基底宽广,表面血管纹理清晰。以食管平滑肌瘤收治。体检和常规化验均正常。术中发现肿瘤位于食管肌层,质硬,光滑,无包膜,约7×4×3cm,食管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完整摘除肿瘤。术后恢复良好,进食顺利,随访2年无复发。病理检查大体呈长圆结节分叶状肿块,质地均匀,中等硬度,灰黄和灰白色相间,切面平整。  相似文献   
7.
我科近20年来救治各种类型胸部外伤病人500例,在救治工作中,我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临床资料一、性别和年龄男429例,女71例,10岁以下14例,11~20岁109例,21~40岁231例,41~60岁100例,61岁以上46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5例预激综合征肯特氏旁路的心外膜标测定位,按定位点实施旁路外科阻断术的结果,证明标测定位正确。文中就5例标测结果对标测中的注意事项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