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在合并足下垂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自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进行手术治疗的76例合并足下垂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按照术后处理方法不同分为2组:联合组36例(应用mNGF联合甲钴胺治疗)、单纯组40例(单纯应用甲钴胺治疗).分析患者治疗后一般情况,比较2组治疗后1周、4周、12周、12个月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神经功能(感觉功能和肌力)恢复情况. 结果 患者获得12~54个月(平均24.8个月)随访,无一例死亡,均无创口感染,平均8个月时植骨融合.治疗后1周、4周、12周及12个月时2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各时间点联合组VAS评分亦明显低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4周、12周及12个月时联合组感觉功能改善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1周外其余时间点联合组肌力改善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NGF与甲钴胺联合使用能促进合并足下垂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观察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在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应用的长期疗效。方法:2007年5月~2009年4月我院治疗脱出或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59例,其中采用髓核摘除联合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Coflex)置入31例(Coflex组),男20例,女11例,年龄28~52岁(42.1±8.9岁);单纯髓核摘除28例(对照组),男17例,女11例,年龄30~54岁(41.5±9.5岁)。术前所有患者均有臀部及下肢放射样疼痛或麻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经MRI检查证实为L4/5椎间盘突出,脱出或游离型,经过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效果不明显。在术前、术后3个月、1年、3年及5年,对两组患者行腰腿痛VAS评分和JOA评分,定期行腰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片检查,末次随访时行MRI检查。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两组病例术后随访61~69个月(65±4个月)。随访期间Coflex组未发现棘突骨折和置入物移位等并发症。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腰痛VAS、下肢痛VAS、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t=6.35~24.2,P<0.05);Coflex组在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2,P>0.05);Coflex组手术节段椎间盘后侧高度(pDH)在术后3年及末次随访时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36和t=7.53,P<0.05);Coflex组手术节段的椎间盘退变分级(MRI,Pfirmann)在术后5年随访时优于对照组(Z=2.85,P<0.05);Coflex组未见术后复发,对照组有1例术后复发。结论:髓核摘除联合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延缓手术节段椎间盘高度丢失和进一步退变,且可能减少术后椎间盘突出的复发,长期随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生活实例 王阿姨患胃溃疡病十余年,近年病情一直相当稳定。一天,王阿姨买菜时不慎扭伤右脚踝,回家后,她便从小药箱中取出跌打丸服用。次日,王阿姨略感腹痛、胃肠不适,但并未在意。2天后的早晨,她却突然发现大便发黑。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ERAS管理模式下全膝关节置换(TKA)患者围手术期睡眠质量及其危险因素,为今后临床干预研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PSQI)、Epworth嗜睡量表(ESS)、视觉模拟评分(VAS)、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CESD)及Zung焦虑自评量表(ZSAS)对满足入排标准的118例初次单侧TKA患者术前2周、手术当天和术后1、2、4、8、12周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logistic回归分析其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纳入标准:年龄>18岁;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排除标准:膝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或同期双侧TKA患者;术前2周规律服用安眠药者或有精神病史者。 结果TKA患者术前睡眠障碍(PSD)的发生率为53.4%,手术当天达87.3%,随后开始下降,术后2周又接近高峰,术后4周后快速下降。术后2周内各时间点PSQI、ESS得分比术前2周增加,术后4周后PSQI、ESS得分显著减少(t=7.136、5.269,均为P<0.001),且PSQI与ESS得分之间存在正相关(r=0.380,P<0.001)。术后各时间点VAS得分比术前2周均减少,且PSQI与VAS得分之间存在正相关(r=0.198,P=0.032)。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疼痛、焦虑、抑郁是术后2周PSD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1.384,P=0.007;OR=1.260,P=0.038;OR=1.203,P=0.049]。 结论超过一半以上的TKA患者术前即已存在PSD,术后发生率更高,且可持续2周以上,疼痛、焦虑、抑郁情绪是PSD的三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一、概述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矿密度减低和骨微结构破坏,致使骨骼强度降低和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该病非常隐匿,有些患者直到由于一些轻微外伤导致了骨质疏松性骨折时才得知自己患上此病。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包括压缩性骨折和爆裂性骨折,压缩性骨折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6.
生活实例 近日,天气阴冷,老张的膝关节炎又犯病了。于是,他去药店购买了骨痛贴膏敷在隐隐作痛的右膝上。由于病情一直未能缓解,老张只好连续使用贴膏。可到了第八天,老张突然发现自己右膝的皮肤处红肿,且瘙痒难忍。他想,过去也使用过骨痛贴膏,从未发生过这样的现象。难道这次皮疹的发生是因为自己长时间使用骨痛贴膏所致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腰椎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上节段使用棘突间Coflex置入手术(Topping-off手术)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采用6具男性L3~S1节段的人脊柱标本,建立L4/5椎弓根螺钉坚强固定(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PLIF)模型及L4/5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L3/4棘突间Coflex置入(Topping-off手术)的模型。每具标本均进行完整、坚强固定和联合固定3种状态的生物力学测试。分别比较完整标本(A组)、L4/5坚强固定(B组)、联合固定(C组)中L3/4和L5/S1节段活动度及椎间盘内压差异。结果:B组L3/4节段平均活动度较A组显著增加(P0.05)(分别比A组前屈增大0.54°,后伸增大0.34°,侧弯增大0.30°,旋转增大0.19°);B组L5/S1活动度亦比A组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L3/4节段的活动度与B组相比,后伸方向显著减小(P0.05)(比B组减小0.32°),而前屈、侧弯、旋转减小不明显(P0.05);与A组相比,后伸及旋转无显著增大(P0.05),前屈及侧屈有显著增大(P0.05)(分别比A组前屈增大0.38°,侧屈增大0.28°)。C组L5/S1活动度与B组相比,除前屈方向外均有增大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均有增大,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L3/4椎间盘内压显著增加(P0.05)(分别比A组前屈增大0.78k Pa,后伸增大0.88k Pa,侧弯增大1.84k Pa,旋转增大1.45k Pa);L5/S1椎间盘内压也显著增加(P0.05)(分别比A组前屈增大1.21k Pa,后伸增大0.94k Pa,侧弯增大0.70k Pa,旋转增大0.81k Pa)。与B组相比,C组L3/4椎间盘内压减小(分别比B组前屈减小0.29k Pa,后伸减小1.39k Pa,侧弯减小0.13k Pa,旋转减小0.10k Pa),但仅后伸减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L5/S1椎间盘内压分别比B组前屈减小0.39k Pa,后伸减小0.10k Pa,侧弯增大0.15k Pa,旋转增加0.18k Pa,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C组L3/4椎间盘内压增大,其中前屈、侧屈及旋转显著增大(P0.05)(分别比A组前屈增大1.53k Pa,侧屈增大1.71k Pa,旋转增大1.35k Pa);C组L5/S1椎间盘内压也显著增大(P0.05)(分别比A组前屈增大0.82k Pa,后伸增大0.84k Pa,侧屈增大0.85k Pa,旋转增大0.99k Pa)。结论 :生物力学测试发现,Topping-off手术中Coflex对单节段坚强固定上方相邻节段有保护作用;但使下方相邻节段的应力增加,可能对远期退变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thoracolumbar disc herniation,TLDH)临床少见,由于胸腰段椎管内的神经解剖结构复杂,因此TLDH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TLDH发病率报道不一,国内外文献报告其发生率占同期胸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例为0.2%~5.0%,平均发病年龄在43.5 ~55.7岁,比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发病年龄大,男性或伴有休门病的患者更易患此病[1-3],椎间盘突出类型以中央型和旁中央型居多[4-5].近年来,随着人们对TLDH认识的逐渐加深和MRI等影像检查日益广泛的应用,TLDH容易被检出[6].然而其症状复杂缺乏特异性,常被误诊,且治疗方式有别于下腰椎间盘突出症,目前正越来越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胸、腰椎结核病灶清除后联合应用局部缓释抗结核药物以达到控制病灶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8年10月至2011年1月采用手术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18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其中2例为翻修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22~67岁,平均(48.7±13.3)岁。病变累及范围为T8~S1。14例为单纯后路手术,4例为前、后路联合手术。病灶清除后均采用OSTEOSET系列RBK 药物载体型人工骨混合异烟肼、链霉素,联合自体骨植骨内固定。化疗期间监测肝、肾功能,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Frankel分级及Cobb角评估术后疼痛、脊髓神经损害和后凸畸形的改善情况,并观察结核治愈情况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时间29~56个月,平均39.5个月。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围手术期未见明显肝肾功能异常,未发现耳毒性及局部神经刺激症状。1例L2,3结核患者术后18个月局部复发。术后6月,18例患者的植骨均得到融合,无内固定并发症,后凸矫正角度无明显丢失。结论 OSTEOSET RBK 药物载体型人工骨混合链霉素、异烟肼局部应用联合病灶清除治疗胸、腰椎结核,有利于控制病灶感染,术后复发率低;联合应用自体骨植骨有助于骨融合。  相似文献   
10.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骨科手术后灾难性的并发症,有较高的致死率,是患者围术期死亡以及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膝髋关节置换和髋部骨折手术后,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已经成为临床实践的常规。但脊柱疾病术后使用抗凝药物的意见不统一,并且脊柱术后所特有的出血并发症——硬膜外血肿,也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存在血栓高危因素的脊柱手术患者中,术后VTE的发生率很高。目前已开始尝试在脊柱术后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本文通过复习相关文献,综述了近年来脊柱疾病术后VTE的发生率、危险因素、风险评估与诊断、预防措施、药物预防的作用以及并发症等研究的进展,以期能够给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