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2.
报告应用16种单克隆抗体对1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进行免疫分型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免疫分型与临床关系。结果提示:普通型 ALL(C—ALL)伴有 CD_7~ 或 CD_(20)~ 的患者比 CD_7~-或 CD_(20)~-患者预后差。未分化型 ALL(Null—All)予后较好,T—ALL 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VAD方案和MP方案治疗初治的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方法 21例初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VAD治疗组11例,MP治疗组10例,两组均有部分病例合并用a-干扰素。结果 VAD治疗组有效率81%(9/11),MP治疗组有效率 60%(6/10),VAD治疗组疗效高于 MP治疗组(P>0. 05),联合a-干扰素治疗患者均为有效病例。结论 对于初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P方案和VAD方案均可使用,以现代强化疗的治疗观点,VAD更有利于提高缓解率,尤其是对于肾功能不全、准备行大剂量化疗或移植干细胞来巩固缓解者,应首选VAD方案治疗。用 a-干扰素联合化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和明确胞浆内抗原 CD3、CD2 2 、MPO的检测方法及其在白血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多聚甲醛和甲醇联合固定细胞 ,单抗间接荧光法标记细胞内相应的抗原 ,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测计数 ,并将结果与形态学和细胞表面抗原检测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19例初诊患者中 ,11例 MPO阳性 ,6例 Cy CD2 2 阳性 ,1例Cy CD3阳性 ,1例 3项均为阴性 ,结合形态学和表面抗原分析 ,全部病例获得明确诊断。结论 :胞浆内 CD3、CD2 2 、MPO的检测简便、准确、灵敏度高 ,可在临床广泛开展使用 ,对白血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氨甲喋呤、阿糖胞苷鞘内注射引起截瘫三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氨甲喋呤、阿糖胞苷鞘内注射引起截瘫三例孙自敏,王祖贻,潘理明,吴树农,宋继娥我院近20年来行鞘内注射(鞘注)246例,3例引起截瘫,报道如下。例1,女,28岁,因乏力、腰痛2周入院。8年前发现良性颅咽管瘤,手术切除后接受9Gy颅脑放疗。体检:浅表淋巴...  相似文献   
6.
病例介绍女性,56岁。因颈部皮损约5周于1986年4月29日入我院。患者于入院前35d发现右颈部出现铜钱大皮损,逐渐增大,不痛不痒,后在左颈部亦出现同样皮损,在某院皮肤科诊断为Sweet综合征,当时WBC4.5×10~9/L,N0.44,先用螺旋霉素治疗无效,后给倍他米松0.5mg3次/d,和消炎痛25mg3次/d口服,共5d,皮损一度停止发展。发病后3周有咽痛,不能进水,并有短时发热感,但当时未测体温。入院前10d,发现WBC55×10~9/L,有幼稚细胞。病人在室内工作,病前亦无感染病史。体检:T36℃,贫血貌,皮肤无出血点,左右颈部各有一4×5cm~2和5×6cm~2大小的暗红斑块,在后颈部融合,红斑中心有轻度脱屑和色素沉着,周边隆起,表面呈乳头状,可见假性水疱,无触痛。浅表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老年性急性白血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本院1991~2000年底收治老年性急性白血病58例,占同期住院急性白血病的6%,现将其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8.
100例首次完全缓解(CR)病人根据生存期≥5a和<5a分成二组进行24例指标的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5a和<5a二组病例生存期差异非常显著;长期生存组首次完全缓解时间明显短于短期生存组;长期生存组首次完全缓解持续时间明显长于短期生存组;强化治疗时间>2a组的长期生存率明显高于≤2a组;长期生存25例,长期生存率8.8%,其中14例达临床治愈。  相似文献   
9.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ukemia,CNSL)是导致白血病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的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涂片找原始细胞是确诊CNSL并及时选用相应治疗方案的最重要依据[1,2],但因受主观因素等影响,该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本实验利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及单克隆抗体对急性白血病脑脊液微量残留细胞的检出和临床意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成人双表型急性白血病(BAL)的临床特征、生物学特性、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急性白血病的免疫表型,根据EGIL标准诊断BAL。结果:成人BAL的构成比为8.9%,CD34表达阳性率为75.0%,P70表达阳性率为70.0%,明显高于同期非BAL(均P<0.05);12例患者治疗后完全缓解率为33.3%,12个月总生存率为8.3%,明显低于同期非BAL(P<0.05,P<0.01);其疗效与CD34和P70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BAL常伴有较多的不良预后因素,治疗效果差,生存期短,合适的治疗方案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