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铂类与多西他赛联合铂类方案在转移性鼻咽癌一线治疗中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2011年1 月至 2015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诊疗的转移性鼻咽癌120例。随机分两组接受一线化疗:吉西他滨联合铂类组60例,多西他赛联合铂类组60例。观察疾病缓解率(RR)、疾病控制率(DCR)及不良反应;采用 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分析中位无进展生存(mPFS)、中位总生存(mOS)。结果:113例可评价病例,吉西他滨联合组56例,多西他赛联合组57例。吉西他滨联合组RR显著高于多西他赛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1.4% vs 52.6%,P=0.04)。中位随访15.8个月,与多西他赛联合组比较,吉西他滨联合组mPFS、mOS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PFS:9.7个月 vs 7.8个月,P=0.014; mOS:20.6个月 vs 16.8个月,P=0.005)。两组主要不良反应为均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西他赛联合组1级末梢神经损害发生率显著高于吉西他滨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3% vs 1.8%,P=0.030),但两组均无2~4级末梢神经损害发生。结论:与多西他赛联合铂类方案比较,吉西他滨联合铂类一线治疗转移性鼻咽癌患者有更高的RR,可显著延长患者的PFS及OS时间,耐受性良好,末梢神经毒性更轻,可作为转移性鼻咽癌一线治疗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后发生椎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7年8月在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就诊的148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双侧椎动脉血管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及舒张末期血流速度以评估其狭窄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放射治疗后椎动脉狭窄的相关因素。结果 放疗后椎动脉狭窄发生率较放疗前高(47.3% vs 8.1%,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和椎动脉平均受照射剂量与椎动脉狭窄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椎动脉平均受照射剂量>60 Gy(OR=3.130,95%CI:1.417~6.914,P=0.005)、高脂血症(OR=2.549,95%CI:1.118~5.812,P=0.026)、高血压(OR=2.407,95%CI:1.130~5.127,P=0.023)、吸烟(OR=1.041,95%CI:1.006~1.077,P=0.022)是椎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椎动脉平均受照射剂量>60 Gy、高脂血症、高血压和吸烟是鼻咽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后椎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与转移性鼻咽癌进展后二线治疗模式的生存预后比较,明确转移性鼻咽癌一线治疗后替吉奥(S-1)维持干预治疗的时机优势。方法:一线化疗临床获益的转移性鼻咽癌患者,1∶2分层随机为研究组(维持干预组,S-1维持至疾病进展或不能耐受)和对照组(延迟干预组),评价S-1及时维持干预在改善转移性鼻咽癌整体预后中的时机优势。结果:至2019年5月入组157例患者,中位随访20.2月(8.0~53.1月)。可评价病例143例:维持干预组51例,延迟干预组92例。与延迟干预组比较,S-1维持干预提高转移性鼻咽癌一线化疗后的中位首次无疾病进展生存期(mfPFS)(8.4月vs 16.0月,P<0.001)及全程无疾病进展生存期(mtPFS)(14.8月vs 16.0月,P=0.006);并显著改善患者中位总生存(mOS)(21.1月vs 27.5月,P=0.003);亚组分析,转移性鼻咽癌一线化疗后及时的S-1维持干预与延迟干预比较,S-1维持干预显著延长mtPFS(16.0月vs 14.8月、13.3月,P=0.004)及mOS(27.5月vs 23.4月、19.6月,P<0.001)。维持干预组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1级的皮肤色素沉着、口腔黏膜炎、手足综合征、恶心等,经过方案调整或短期治疗延迟(<2周),患者均可耐受。结论:转移性鼻咽癌一线化疗后及时进行替吉奥维持干预比延迟干预明显改善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生存预后,患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容积旋转调强(VMAT)放射治疗技术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放疗中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取7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分别对入组患者进行等效均匀剂量优化+双弧VMAT计划设计(EUD组)和剂量-体积优化+双弧VMAT计划设计(DV组),比较两种计划的靶区和部分危及器官(OAR)剂量参数和截面剂量分布情况。结果:EUD组均匀性指数和适形度指数均显著低于DV组,靶区和OAR剂量参数显著低于DV组(P<0.05),尤其是EUD组脑干区域最高剂量在52 Gy以下,显著降低了治疗中损伤脑干的风险;EUD组靶区剂量分布更加均匀,能够减少靶区外高剂量分布和颈部高剂量体积。结论:将VMAT技术应用于局部晚期鼻咽癌放疗中时,采取等效均匀剂量优化方法,能够提升靶区均匀性与适形度,有助于改善肿瘤局部控制率,并且能够降低OAR接受剂量,保护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