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7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型过敏性紫癜小肠镜表现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敏性紫癜又称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或许兰-亨诺紫癜,是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出血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分为皮肤型、关节型、腹型,以皮肤型多见,若有两种以上合并者称为混合型.现就我院1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讨论,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malignant lymphoma,PGIML)是指原发于胃肠道的结外淋巴瘤,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溜为一种临床上少见、原发于胃肠壁内淋巴滤泡的恶性肿瘤,是结外恶性淋巴瘤最为好发部位.本文通过分析42例PGIML的内镜检查资料及病理特征,总结其相关特点.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malignant lymphoma,PGIML)是指原发于胃肠道的结外淋巴瘤,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溜为一种临床上少见、原发于胃肠壁内淋巴滤泡的恶性肿瘤,是结外恶性淋巴瘤最为好发部位.本文通过分析42例PGIML的内镜检查资料及病理特征,总结其相关特点.  相似文献   
4.
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中,呼吸功能衰竭占SAP第1周病死率60%,肺功能障碍是除腹部脏器功能障碍外最突出的表现,因此同时着眼于胰腺和肺组织是治疗SAP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5.
王海方  朱一晋  吴建胜 《浙江医学》2022,44(15):1655-1659
目的探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合并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及其与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5月至11月在乐清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人群17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入选对象根据是否有MAFLD或颈动脉硬化分为4组,其中MAFLD未合并颈动脉硬化组343例,MAFLD合并颈动脉硬化组329例,无MAFLD合并颈动脉硬化组401例,无MAFLD无颈动脉硬化组627例。所有患者均行生化指标检测以及患者健康状况问卷9(PHQ-9)抑郁症筛查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调查问卷评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AFLD合并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及其与抑郁症状的关系。结果各组年龄、糖尿病比例、FBG、WBC、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稳态模型(HOMA-IR)、空腹胰岛素、PHQ-9抑郁症筛查量表及PSQI调查问卷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LDL-C、PHQ-9抑郁症筛查量表得分均为MAFLD合并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对MAFLD患者应常规筛查其抑郁症状,加强动脉内膜检测。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31岁,因“间歇性黏液血便1年,下腹部疼痛伴肛门坠胀感1周”入院。26年前患者口唇、颊黏膜、手指及足趾掌面出现明显的褐色和黑色不等的色素沉着;23年前因“肠套叠”行局部肠段切除;12年前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5年前因“乳腺纤维腺瘤”行纤维腺瘤切除;1年前发现子宫...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三联一周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Hp阳性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观察组采用奥美拉唑(20 mg,2次/天),左氧氟沙星(200mg,2次/天),阿莫西林(1000 mg,2 次/天),治疗7天。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20mg,2次/天)和克拉霉素(250 mg,2次/天),阿莫西林(1000 mg,2次/天),治疗7天;溃疡患者继用奥美拉唑20 mg,1 次/天,3周。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Hp,观察症状缓解率、Hp根除率、溃疡治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症状缓解率、Hp根除率、溃疡治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2.6%、90.2% 、90.2% 、4.8% 和88.1% 、85.7% 、92.9% 、4.8%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三联一周疗法是根除Hp的理想方案,可被作为根除Hp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肿瘤的侵袭与转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细胞黏附和分离、细胞外基质重建、细胞运动、血管生成等生命过程。许多基因及其表达产物都参与其中,最近对钙离子结合蛋白S100A4作用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S100A4可促进肿瘤转移,对人类癌症发生和发展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CD     
目的研究褪黑素治疗应激性溃疡大鼠时CD4+T细胞和白介素-2(IL-2)的表达.方法100只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预防对照组、褪黑素预防低、高剂量组和褪黑素治疗组,各组均20只.采用水浸-束缚(WIR)应激实验复制大鼠应激性溃疡模型.应激前30 min预防对照组、褪黑素预防低、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等体积的含1%二甲基亚砜的生理氯化钠溶液、褪黑素5和20 mg·kg-1,褪黑素治疗组则于应激后1 h腹腔注射褪黑素20 mg·kg-1.应激6 h后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病变情况,对溃疡指数(UI)进行评分,同时检测各组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和IL-2水平及CD4+T比例.结果预防对照组大鼠SOD和GSH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褪黑素预防组(5或20 mg·kg-1)和治疗组的SOD和GSH均较预防对照组明显升高,且褪黑素治疗组的IL-2水平和CD4+T比例较预防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褪黑素预防组(5或20 mg·lg-1)和治疗组的UI均显著低于预防对照组,且20 mg·kg-1预防组低于5 mg·kg-1预防组(P<0.05).结论褪黑素可通过增高SOD和GSH水平,并激活CD4+ T细胞,促进IL-2的分泌,从而发挥对应激大鼠的抗氧化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0.
淀粉样变病是一种以淀粉样蛋白物质沉积于组织器官的细胞间引起的少见疾病。根据受累部位淀粉样变性可分为系统性淀粉样变性和局部性淀粉样变性,前者中以免疫球蛋白轻链型(AL型)为常见,可为原发性或伴多发性骨髓瘤及巨球蛋白血症。我们两院对收治的淀粉样变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