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vWF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与肺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骨肉瘤组织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表达,分析vWF的表达与骨肉瘤肺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检测10例骨软骨瘤和54例骨肉瘤组织中的vWF表达情况。结果vWF蛋白在骨软骨瘤细胞中的表达均阴性,54例骨肉瘤患者中vWF阳性表达率为77.78%(42/54),且在转移骨肉瘤中比在原发灶中表达明显增加,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vWF在骨肉瘤中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无关,和临床分期,肺转移正相关。结论vWF在骨肉瘤组织中有不同程度的高表达,vWF表达可能潜在地导致骨肉瘤转移,其可作为骨肉瘤转移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撬拨复位外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自2006年5月至2011年7月治疗45例(50足)跟骨骨折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0~20个月,平均14.9个月。术后复查X线片显示跟距关节面基本恢复正常,撬拨复位外固定器固定组,Bo。hler角和Gissane角分别由术前的(9.56±6.23)°,(85.24±9.36)°恢复至术后的(32.43±7.61)°,(124.34±10.51)°;切开复位内固定组,Bo。hler角和Gissane角分别由术前的(8.29±7.47)°,(90.63±8.47)°恢复至术后的(30.49±8.06)°,(130.57±6.49)°,经统计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撬拨复位外固定器固定组:优7足,良10足,中4足,差1足,优良率77.3%;切开复位内固定组:优10足,良13足,中3足,差2足,优良率82.1%,经统计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这两种方法治疗跟骨骨折都是比较实用有效的选择,但应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实现治疗的个性化,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将骨折对患者术后的日常生活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3.
两种不同方法在早期股骨头坏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ONFH)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由多种原因共同作用导致股骨头血液供应破坏,而引起软骨下骨变性、坏死,继而出现股骨头塌陷囊性变,最后造成髋关节退行性病变的复杂病理过程.据文献统计,5%~12%股骨头坏死患者需行人工关节置换术,而有些较年轻的患者在将来还不得不面临人工关节翻修的可能.因此对于股骨头和软骨下骨板塌陷前的早期股骨头坏死进行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固定和自锁型可膨胀髓内钉(TM型)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骨外科自2008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56例肱骨干骨折病例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固定21例和闭合复位自锁型可膨胀髓内钉固定治疗35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及手术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自锁型可膨胀髓内钉固定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愈合时间方面小于锁定钢板固定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而在功能恢复上两组无明显差异,且自锁型可膨胀髓内钉固定组(n=35)在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对治疗肱骨干骨折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自锁型可膨胀髓内钉固定相对耗时短,出血量小,并发症少,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iR-21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联系。[方法]本文通过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42例骨肉瘤组织(包括12例来自同一患者的原发骨肉瘤组织和转移肿瘤组织)和来自同一患者的邻近正常骨组织中miR-21的表达并评估miR-21的临床相关性。[结果]miR-21在所有的组织中都有表达,且在肿瘤组织中比在正常组织中有明显的高表达(P=0.013),此外,miR-21在转移的肿瘤组织中比在同一样本中的原发肿瘤组织中高表达(P=0.002),另外,miR-21高表达的患者有着显著更差预后(P=0.016)。[结论]miR-21高表达潜在的导致转移,其可以作为骨肉瘤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ioflex系统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5月至2012年12月,行椎管减压、Cage椎间融合(视椎间盘退变程度而定)联合Bioflex系统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患者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4l~62岁,平均57.4岁。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U、节段活动范围(rangeofmotion,ROM)。结果1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7~20个月,平均14.2个月。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患者VAS、ODI评分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和末次随访时腰椎及邻近节段ROM略有降低,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Bioflex系统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能为病变节段提供稳定的力学环境,还能保留部分活动度,预防邻近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7.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the role of Wnt/β-catenin signaling pathway in the degeneration of nucleus pulposus cells and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DKK1 on nucleus pulposus cells.The model of nucleus pul...  相似文献   
8.
1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根据Vancouver方法分型,不同类型骨折选择合理的个性化的治疗。随访8.3~20.2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4.4~9.6个月;9例患肢功能基本恢复正常,1例患肢行走明显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矫正儿童先天性半椎体脊柱后凸畸形的可行性及短期疗效评价。[方法]对2001年11月~2006年1月挑选的13例先天性半椎体脊柱后凸儿童进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畸形矫正术,男8例,女5例;平均10.4岁(5~13岁)。Cobb’s角平均为42.7^o(28^o~48^o)。术后支具固定8个月。[结果]术后X线片随访12个月-5年3个月(平均2年3个月)。矢状面Cobb's角由平均42.7^o矫正至平均9.3^o,畸形矫正率达到78.2%。随访过程中矫正的Cobb’s角平均增大1.6^o,无椎弓根切割,无神经损伤,没有发生植骨不愈合的病例,没有患者出现侧凸畸形。[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植骨融合矫正儿童先天性脊柱后凸,手术创伤小,短期效果可靠,但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骨肉瘤组织中骨桥蛋白(OPN)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表达,分析OPN和vWF的表达与骨肉瘤肺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检测10例骨软骨瘤和62例骨肉瘤组织中的OPN和vWF表达情况。结果2例骨肉瘤患者中OPN和vWF阳性表达率为75.81%(47/62)和67.74%(42/62),且在转移骨肉瘤中OPN和vW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44%,88.89%,明显高于无肺转移骨肉瘤组织中OPN(68.18%,30/44)和vWF(59.09%,26/44)的阳性表达率,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OPN和vWF在骨肉瘤中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型无关,而与临床分期、肺转移呈正相关。结论OPN和vWF在骨肉瘤组织中呈高表达,与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及肺转移密切相关,骨肉瘤中OPN表达与vWF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