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4篇
  2017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了解乳腺癌对年轻未育病人配偶心理的影响。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0例年轻未育乳腺癌病人配偶的心理问题进行深入访谈。结果:提炼出强烈不确定感、配偶角色改变、对术后身体缺陷的感受、责任及适应力的改变、渴望了解疾病相关知识5个主题。结论:乳腺癌对年轻未育病人配偶的心理影响比较严重,医护人员在对乳腺癌病人进行诊治同时应密切注意配偶这一高危人群,并对他们进行心理咨询、健康指导、提供疾病信息等干预。  相似文献   
2.
在结核病的化疗方案中,由于短程化疗有不良反应少、病人用药日期短的优势在临床广泛采用,且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同时发生类赫反应病例亦增多.我院1997年1月~2007年6月有24例结核病在治疗中发生类赫反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医医院护士中医护理技术知信行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河南省内中医医院护理人员对中医护理技术知信行水平现状及态度、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自行编制中医护理技术知信行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南省内中医医院640名护理人员为调查对象,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知识问卷中"掌握中医护理技术知识"得分最高,"已发表的科研成果和论文"得分最低;态度问卷满分130分,调查得分(103.36±11.90)分;行为问卷满分85分,调查得分(70.56±12.19)分;年龄、护龄、学历、职称、月收入与态度、行为总得分无显著相关性,态度得分与行为得分呈明显正相关。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对中医护理技术态度普遍积极,对中医护理技术执行较好,但知识水平有待提升。护理管理者应加强护理人员中医护理理论知识培训、考核,提高其对中医护理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改善中医护理态度,进而影响中医护理行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姜汁与其他介质走罐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姜汁组、石蜡油组及清水组,各30例。姜汁组、石蜡油组、清水组分别以姜汁、石蜡油及常温清水为润滑介质实施走罐治疗,对比三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三组临床症状积分、CA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48,P=0.863);治疗后,三组临床症状积分、CAT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506,P=0.002),姜汁组临床症状积分、CAT评分低于清水组、石蜡油组(P<0.05)。结论:以姜汁为走罐润滑介质,能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梁国玲  原利娟  刘粉玲 《癌症进展》2021,19(12):1272-1275
目的 探讨正向激励干预联合系统化健康教育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系统化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正向激励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呼吸情况、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均低于本组干预前(P﹤0.05),最大通气量(MVV)均高于本组干预前(P﹤0.05),观察组患者静脉血氧饱和度高于本组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MVV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量表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WHOQOL-BREF量表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正向激励干预联合系统化健康教育改善了肺癌患者心理状态和呼吸情况,提高了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灸量脐灸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104例COPD稳定期患者,采取2×2两因素交叉分组设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均治疗2周。比较各组治疗前后SGRQ评分、运动耐力、疗效满意度、肺功能,基于析因设计分析施灸壮数和施灸频次对SGRQ评分的影响。[结果] 1)治疗后,4组SGRQ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G2组SGRQ评分高于G1组、G4组(P0.05),G3组SGRQ评分低于G1组、G2组、G4组(P0.05)。2)治疗后,4组六分钟步行距离(6MWD)均大于治疗前(P0.05);G2组6MWD小于G1组、G4组(P0.05),G3组6MWD大于G1组、G2组、G4组(P0.05)。3)治疗后,4组COPD患者疗效满意度问卷(ESQ-COPD)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G3组ESQ-COPD评分高于G1组、G2组、G4组(P0.05)。4)治疗后,4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均大于治疗前(P0.05);G2组FEV1、FEV1/FVC均小于G1组、G4组(P0.05),G3组FEV1、FEV1/FVC均大于G1组、G2组、G4组(P0.05)。5)施灸壮数、施灸频次对治疗前后SGRQ评分变化有影响,且施灸壮数和施灸频次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对应最佳组合"3壮、隔日1次"。[结论]脐灸疗法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最佳灸量组合是"3壮、隔日1次",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疗效满意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