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 总结分析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标本XRCC1基因399密码子多态性检测、TYMS基因5'非翻译区增强子序列多态性检测表达规律,探讨其在指导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以术后化疗个体化为目的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胸外科2010年2月-2014年6月150例NSCLC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XRCC1和TYMS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应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XRCC1 399基因型常见的有Arg/Arg、Arg/Gln和Gln/Gln,分别为88例(58.7%)、55例(36.7%)和7例(4.6%).TYMS携带5'-UTR串联重复序列常见的是3R/3R、2R/3R和2R/2R基因型分别为106例(70.7%)、38例(25.3%)和6例(4.0%).结论 手术切除的NSCLC中,XRCC1 399基因型Arg/Arg最为常见,其次为Arg/Gln型;TYMS基因型3R/3R占70%以上,尤其是腺癌中比例更高.不建议将XRCC1 399 Arg/Gln基因型作为排除铂类化疗的标志物,同时也不建议将TYMS 3R/3R基因型作为排除培美曲塞化疗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和评估多节段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溶骨性椎体转移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多节段PVP治疗椎体转移瘤的72例患者。收集患者的病例资料,分别记录患者术前24 h、术后3 d、术后1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使用配对t检验分析术前和术后VAS和ODI差异,评估疗效。通过术后复查CT,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2例多节段PVP的椎体转移瘤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36例;年龄为32~87岁,平均(61. 28±1. 53)岁。行2个节段PVP治疗的患者30例(41. 67%),3个节段8例(11. 11%),4个节段9例(12. 5%),5个节段12例(16. 67%),6个节段7例(9. 72%),7个节段2例(2. 78%),8个节段4例(5. 56%)。原发肿瘤中最多见的3个原发肿瘤部位是肺癌(41. 67%)、乳腺癌(16. 67%)、肾癌(8. 33%)。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从术前的(7. 39±0. 10)分降至术后3 d的(4. 40±0. 12)分(P 0. 05)、术后1个月的(3. 82±0. 13)分(P 0. 05); ODI评分从术前的(74. 30±1. 02)%降至术后3 d的(45. 46±1. 19)%(P 0. 05)、术后1个月的(37. 82±0. 93)%(P 0. 05)。共268个节段行PVP,术后CT证实40个椎体无症状性骨水泥渗漏,渗漏率为14. 9%。结论多节段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溶骨性椎体转移瘤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其可用作对镇痛药耐药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标本中Ep-CAM蛋白高表达与肿瘤浸润和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二步法检测140例石蜡包埋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癌和20例癌旁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Ep-CAM蛋白的表达,并对Ep-CAM蛋白高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Ep-CAM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高表达85例(60.7%),癌旁正常组织中不表达。Ep-CAM高表达与患者的性别无关(P=0.142),与肿瘤长度、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均相关(P<0.05)。结论 Ep-CAM与食管鳞癌的转移和浸润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年患者首次发作的原发性自发性气胸(PSP)非手术治疗后的复发因素,帮助临床医师筛选出高复发风险的患者,为行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门急诊收治的首次发作的154例青年(15~40岁)PSP患者的病例资料。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上研究青年PSP患者非手术治疗后复发的高危因素,临床特征从病历中提取,影像学特征从病人就诊时拍摄的胸部正侧位平片中提取,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BMI,影像学特征包括:胸廓纵/横径比值、胸膜异常(主要包括胸膜不规则、胸膜增厚、胸膜粘连)。用Kaplan-Meier法对有胸膜异常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复发的因素。结果在随访期间,154例患者中,复发62例,复发率为40.2%,平均复发时间为32个月。临床特征方面: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BMI,这些基线特征在复发率上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影像学特征方面,X线上有胸膜异常者复发率为46.3%,X线无胸膜异常者复发率为26.1%,X线有胸膜异常较无胸膜异常复发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胸片提示有胸膜异常的首次发作的青年PSP患者较X线胸片上无胸膜异常的首次发作的青年PSP患者非手术治疗后复发率高,X线胸片提示有胸膜异常的首次发作的青年PSP患者可能更适于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6.
侍管 《临床肺科杂志》2016,(9):1693-1695
正原发性自发性气胸(Primary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PSP)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较高,好发于15-34岁青少年,并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它不仅仅是临床诊疗中的常见问题,同时也是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潜在急症。同样,高复发率也一直是PSP诊疗中的重要问题。迄今,如何准确预测PSP复发还没有达成广泛共识。多数临床研究认为与PSP复发相关的因素有年龄、性别、吸烟史、家族史、患者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多节段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于北京市通州区新华医院行PKP治疗的66例多节段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通过观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Oswe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前以及术后3 d、1个月、6个月、12个月),术前骨折椎体高度,术后3 d椎体恢复高度,计算椎体高度恢复率,评估椎体高度恢复情况。术后3 d复查CT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并记录并发症发送情况,评估其安全性。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椎体再骨折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疼痛和脊柱活动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改善。VAS评分从术前(7. 58±0. 14)分降至术后3 d(2. 98±0. 16)分,术后1个月(1. 47±0. 17)分,术后6个月(1. 44±0. 16)分,术后12个月(1. 40±0. 14)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ODI评分从术前(73. 58±1. 42)%降至术后3 d(22. 95±2. 05)%、术后1个月(22. 84±1. 68)%、术后6个月(24. 19±1. 79)%、术后12个月(22. 70±1. 59)%,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为(20±9. 7)%。共208个椎体行PKP,无症状骨水泥渗漏发生在32个椎体(15. 4%)。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椎间盘炎,术后无感染、神经损伤、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2个月,椎体再骨折发生率为12. 12%。结论 PKP是一种微创且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可作为治疗多节段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棘突间融合撑开固定术与腰椎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同时评价2种术式卫生经济学。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400例腰椎间盘突出伴狭窄症患者,其中男190例,女210例,年龄50~87岁,平均年龄67.9...  相似文献   
9.
背景:近年来,棘突间撑开融合装置BacFuse应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但目前其相关的生物力学特征暂无相关报道。目的:探索棘突间撑开融合装置BacFuse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应用的生物力学特征。方法:构建山羊离体脊柱模型(L1-L6),模拟手术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BacFuse固定组(L3/4)、钉棒固定组(L3/4)及Topping-off组(L3/4钉棒固定+L2/3 BacFuse固定)。搭建山羊腰椎手术模型力学测试系统,采用生物力学机器进行力学加载,模拟腰椎在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时的运动模式(4 Nm的力矩),采用视觉追踪系统进行定位捕捉,并完成力学及光学校准,通过计算得出L2/3、L3/4、L4/5节段的活动度。结果与结论:(1)相对于对照组,BacFuse组L3/4固定节段在前屈、后伸、侧屈与旋转方向上活动度分别减少27.27%,...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伴有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及骨代谢异常(CKD-MBD)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 分析该手术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效能。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的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71例采用PVP治疗的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24例, 女性47例;年龄(73.7±8.4)岁, 范围66~92岁。根据患者是否伴有CKD-MBD分为两组:试验组(n=31)和对照组(n=40), 试验组患者伴有CKD-MBD, 对照组患者不伴CKD-MBD。收集患者的手术时间, 骨水泥填充量, 术前、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镇痛药使用评分,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 测量并记录患者椎体前缘、中部及后缘高度和Cobb′s角以及患者血钙、血磷、骨代谢生化标志物、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全髋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和再骨折指标。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手术前后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