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急性创伤性肩关节后脱位发病率低,好发于青壮年男性,文献报道的发生率在1/10万左右~([1])。据调查初次就诊时漏诊率可以高达60%~79%,平均延误诊断时间为8个月,有文献甚至报道了漏诊长达10年的肩关节后脱位~([2-3])。虽然目前针对急性肩关节后脱位治疗策略缺乏有效的循证医学依据指导,但普遍的共识是肩关节后脱位应尽早复位,恢复肱骨头和肩胛盂之间正常关系~([4])。急性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成人陈旧性盖氏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至2010年5月收治并获得完整随访的12例成人陈旧性盖氏骨折患者资料,男8例,女4例;年龄21 ~ 47岁,平均33.0岁.分别应用桡骨植骨延长、尺骨截骨短缩及两者相结合的手术方法治疗.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3d、术后1、3、6个月、术后1.0、1.5、2.0年摄前臂正、侧位X线片,术后3个月及之后的每次随访均测量腕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活动度,并采用臂肩手功能障碍(DASH)评分评估功能情况.结果 12例患者术后获12 ~24个月(平均16.5个月)随访.所有骨折均获愈合,无一例发生感染.末次随访时患者腕关节屈曲平均改善15°,背伸平均改善27°,前臂旋前平均改善11°,旋后平均改善38°,DASH评分平均改善26分.结论 对于成人陈旧性盖氏骨折,根据患者桡骨畸形的情况,可采取桡骨植骨延长、尺骨截骨短缩及两者相结合的手术方法,手术的关键在于恢复下尺桡关节的正常对合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丝攻试验对三角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比较跨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与锚钉缝合修复三角韧带的疗效。方法 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对我院收治的51例疑有三角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丝攻试验,并将阳性患者随机分为锚钉缝合修补三角韧带组(A组)和跨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组(B组)。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术后疗效。结果最终45例患者纳入统计学分析。A组21例,B组24例。A组有19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4个月;B组有23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末次随访时,A、B组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A组AOFAS踝-后足评分和VAS评分分别为(87.50±6.30)分和(1.79±1.47)分,B组AOFAS踝-后足评分和VAS评分分别为(85.20±7.54)分和(1.56±1.20)分。两组AOFAS踝-后足评分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复位不良率达34.8%,A组仅为5.26%。结论三角韧带的完整性是影响下胫腓联合分离和内侧踝穴增宽的重要因素,修补三角韧带与跨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疗效相当,但其复位不良率低,且无二次取钉及断钉等问题。丝攻试验对于三角韧带损伤诊断和手术效果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据报道,有〉70%的化学合成药物存在难溶性问题[1],约40%的新化学实体(NCEs)因其难溶性而无法进入临床试验,使其应用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2]。口服给药不仅方便且患者顺应性高,是新药首选的给药途径之一。但对于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中的第Ⅱ类药物(即穿膜性好,但溶解度低而言,因在胃肠道中溶解度低或溶出速率慢,可能导致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因此,解决因药物难溶性引起的口服低吸收问题,可提高这类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解决药物难溶性主要有两条途径:①提高溶解度,增加药物溶出:提高难溶性药物溶解度或溶出速率的常用方法有成盐、改变药物晶型、使用增溶剂或减小粒径等;②应用纳米给药系统,将药物包入载体内部,使药物以载药传递体形式被肠道吸收。  相似文献   
5.
合并肘关节脱位的桡骨小头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合并肘关节脱位的桡骨小头骨折较为少见,但却是一种严重的肘关节创伤,如认识不足、诊治有误,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病残.笔者自1999年3月~2004年5月共收治17例,经随访疗效较为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研究旨在阐述单纯半月板撕裂术后膝关节功能及X线影象变化的长期随访结果。应用Tapper&Hoover评分回顾性地评价了67例患者(67个膝关节,平均随访12.2年)。共有37个内侧半月板撕裂,30个外侧半月板撕裂(包括10个盘状半月板)。半月板切除的量由关节镜的发现来评定,依据Cox方法测定半月板切除术后剩余半月板宽度。37例患者保留了一半或更多完整半月板宽度,其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近端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2年10月治疗8例超近端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患者资料,男6例,女2例;年龄28~56岁,平均40.8岁。患者术前均常规行三维CT扫描以了解骨折类型及主要骨折块的空间位置。在等待7~14 d,待软组织条件改善后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后柱移位不明显者采用前外侧联合前内侧切口,需处理后柱的患者则采用前外侧切口联合后内侧切口,其中6例患者接受自体或者异体骨植骨。侧副韧带损伤可1期修复;而十字韧带损伤术中不常规修复,术后给予6周支具或石膏外固定。结果 8例患者术后获得12~26个月的随访,平均18.6个月。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18~26周,平均21.5周。X线片示膝关节面平整,关节力线良好。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为56~90分,平均78.12分,其中优3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75%(6/8)。Lysholm评分为58~91分,平均81.37分,其中优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50%(4/8)。结论 超近端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是一种以胫骨前平台骨折为主,多伴有膝关节后脱位及血管、神经损伤的特殊骨折,术前常规行三维CT扫描,术中注意评估膝关节稳定性,恢复膝关节的力线及关节面平整,早期支具保护下功能锻炼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总结临床特点,评估手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从1995~2003年对14例患者行单纯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平均年龄17.6岁(年龄范围14~22岁)。采用JOA评分表评估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的症状与体征。结果 其中12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6.2年,术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远期随访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外伤是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原因。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证据,对保守疗法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的患者应及时采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跗骨窦切口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与经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11年8月至2014年2月收治35例(36侧)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男27例,女8例。18例(19侧)采用经跗骨窦切口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微创组),17例(17侧)采用经外侧“L”型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传统组)。影像学评价包括B?hler角及Gissane角,临床疗效评价包括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后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 SF?36)。结果微创组术后随访平均(14.6±2.36)个月,传统组(18.3±2.34)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微创组和传统组B?hler角及Gissane角的术后值及末次随访值,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微创组AOFAS评分、VAS评分和SF?36评分为(84.74±8.14)分,(1.68±0.95)分和(89.36±4.69)分;传统组AOFAS评分、VAS评分和SF?36评分为(82.06±10.95)分,(1.94±1.43)分和(86.71±5.3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组无血肿形成、皮缘坏死、伤口裂开及骨髓炎等切口问题发生,距下关节僵硬3侧,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1侧。传统组发生切口并发症2侧(1侧血肿形成,1侧伤口裂开),距下关节僵硬8侧,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2侧。结论经跗骨窦切口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III骨折可以取得与经外侧“L”型切口相似的疗效,但前者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和距下关节僵硬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髋部周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率,探讨其致病因素、保护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441例髋部周围骨折行大型手术的患者,男223例,女218例;年龄22~87岁,平均65.7岁.以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麻醉方式、输血、物理预防、药物预防及合并症为自变量,DVT的发生率为因变量,进行Logstic回归分析. 结果 441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7.2个月(3个月~4年7个月)随访.其中69例发生DVT,发生率为15.6%.经分析进入Logstic回归方程的因素是:手术时间、麻醉方式、输血、物理预防、药物预防及合并症(P<0.05).其中手术时间、全身麻醉、输血、合并症(原发性高血压及糖尿病)是DVT的危险因素,物理预防和药物预防是保护因素.年龄、性别和手术方式对发生DVT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髋部周围骨折术后易并发DVT.围手术期仔细评估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避免全身麻醉或输血,缩短手术时间,控制合并症,术后积极采用物理及药物预防措施,高危患者相应延长抗凝治疗时间,对降低DVT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