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癌是一种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死于肝癌者约25万.我国死亡率为10.09/10万.占癌症死亡率的第三位[1].肝癌的治疗方法以手术为首选.然而部分患者因首诊时已为中晚期,错失手术良机.对这类病人采用TAI及TAE治疗,可明显延长其生存期,改善其生活质量.肝癌"介入"治疗目前已成为非手术治疗患者的首选.我科自1995年以来,对2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施行了TAI及TAE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将治疗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多种三维影像融合"后处理是未来医学影像的发展方向,它将推动医学发展,对全身各系统疾病尤其是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治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4.
小肠间质瘤CT表现及不同危险性征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小肠间质瘤的CT表现特点及不同危险性CT征象.方法 回顾性观察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瘤CT资料,并与手术及病理所见相对照;分析依据病理组织学分级的不同危险性组别的CT征象,并对其差别进行x2检验.结果 肿瘤起源于空肠9例,回肠13例,十二指肠3例.黏膜下型2例,肌壁间型13例,浆膜下型10例.病理分型:高危12例,中危7例,低危5例,极低危1例.典型CT表现为形态不规则或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多外向性生长,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匀,与病理对照为坏死囊变、黏液变性及空洞或窦道形成.肠系膜脂肪受侵呈点索状高密度.增强扫描多明显强化,动静脉期强化峰值变化不大.小肠间质瘤以5 cm为界的大小、形态是否规则、密度是否均匀、强化动脉期有无血管样影,在不同危险性组别(极低危及低危险组与中高危险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肠间质瘤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不同危险性肿瘤的某些CT征象有差异性,中高危险性多表现为直径大于5 cm、密度不均匀、形态不规则、见血管样强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归纳了502例原发性肝癌820人次动脉性门脉造影的影像资料,分析了门脉高压、门脉侵蚀、门脉瘤栓等影像特征,肯定了动脉性门脉造影在肝癌造影诊断和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凯纷)与芬太尼配伍及单纯芬太尼用于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及相关不良反应。方法:70例择期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芬太尼20μg/kg(A组),凯纷50mg+芬太尼10μg/kg(B组)分别于术后6、12、24、48h记录生命体征、VAS评分、自控静脉镇痛按压次数、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尿潴留、呼吸抑制)。结果:术后两组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显著性;VAS评分、自控静脉镇痛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等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凯纷与芬太尼联合用于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镇痛效果明确,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最佳方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期分别行颈胸部、脊柱、上腹部、下腹部和四肢等四个部位手术患者400例实施术后静脉镇痛,每部位患者100例。每部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四组,镇痛泵配制方案Ⅰ组:芬太尼20μg/kg;Ⅱ组:芬太尼10μg/kg+氟比洛芬酯0.8-1mg/kg;Ⅲ组:芬太尼10ng/kg+氟比洛芬酯1.6~2mg/kg;Ⅳ组:芬太尼10μg/kg+氟比洛芬酯0.8~1mg/kg,并于麻醉前静注氟比洛芬酯0.8~1mg/kg。各组镇痛泵均以0.9%生理盐水稀释到100ml。镇痛期间观察患者48小时内镇痛效果(VAS法)、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四个手术部位患者各组在术后镇痛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无明显差异;各手术部位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第Ⅲ、Ⅳ组均明显优于第Ⅰ、Ⅱ组(P〈0.01),且下腹部和四肢部位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第Ⅳ组明显优于第Ⅲ组(P〈0.05);各手术部位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第Ⅱ、Ⅲ、Ⅳ组均明显低于第1组(P〈0.05)。结论:①氟比洛芬酯用于静脉术后镇痛可明显增加镇痛效果,降低芬太尼用量,减少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②氟比洛芬酯剂量增加可明显增加各部位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⑧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可以明显增强局部麻醉(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等)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8.
罗菊桃  罗乔英 《当代护士》2007,(9):36-36,43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护理干预。方法对71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治疗组34例(简称治疗组),37例常规护理组(简称为对照组),用洼田俊夫的饮水试验进行吞咽功能评定,对治疗组进行系统化治疗训练。结果治疗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训练治疗,明显提高了吞咽功能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10.
由于螺旋CT(SCT)为无创性检查,而且有优良的密度分辨率,尤其CT增强扫描对肾上腺疾病有极强的定性诊断能力,故肾上腺性高血压的CT诊断对于寻找高血压的病因及临床治疗的指导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