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丹参药材物质群薄层色谱指纹特征的提取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薄层色谱斑点上的Rf值、斑点颜色、大小以及整个色谱的指纹分析,对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不同品级和不同品种的鼠尾草属植物进行鉴别;通过数码摄影实现了对丹参药材水溶性物质群和脂溶性物质群薄层色谱指纹特征的提取与表达。提出将以往数值分类法的研究成果用于中药材物质群指纹特征的表达,用信息量来量化指纹图谱的特征信息,可得出中药材真伪、优劣的判据。  相似文献   
2.
梁外半野生甘草最佳采收期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甘草中甘草酸的积累动态,确定内蒙古梁外地区育苗移栽的半野生甘草最佳采收期.方法:用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采集的不同株龄的半野生甘草中甘草酸含量.结果:甘草中甘草酸含量6~7月份最高,8月份开始逐渐降低,11~12月最低,翌年3~4月份开始逐渐增加,直到6~7月份达最高峰;甘草在移栽后的前三年,甘草酸含量无明显增加,第四年的各个月份的甘草酸含量均远大于头三年.结论:育苗移栽的半野生甘草的最佳采收期为移栽后的第四年7~8月份.  相似文献   
3.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在甘草指纹图谱中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光纤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对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时间、不同级别、不同部位的甘草进行考察,通过非侵入方式获得植物内在成分信息,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获得分类结果,探索了NIRS在植物分类中的应用途径和方法。方法学研究表明,本法具有快捷、无损和重现性高地表达植物化学信息的特点,可作为中药分类中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丹参提取物作为质控参照物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丹参提取物作为标准物质对丹参原药材进行内部质量控制的可行性,并对其进行标准化评价。方法 用标准对照品和HPLC法对提取物进行质量表征及稳定性检查,并比较标准对照品、丹参提取物对丹参药材质量表征的效果。结果 丹参标准提取物具有与丹参原药材相类似的指纹图谱。5种主要指标成分的峰形分离度好,含量分别为丹参酮ⅡA 0.574%、隐丹参酮0.131%、丹参酮Ⅰ 0.034%、丹参素1.71%和原儿茶醛0.229%。经过连续18个月的跟踪检测,提取物质量稳定。标准品及标准提取物对丹参药材的质量表征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所得丹参提取物可以作为丹参GAP研究中内部质量控制的标准物质使用。  相似文献   
5.
道地药材"道地性"与其活性成分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地药材"或称"地道药材",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对特定产区的名优正品药材的特称。它们在保证医药质量,保障药材供给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不同产地的同种药材,其活性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均有所不同,从而导致其药效的差异。本文列举并分析了几个对不同产地同种药材的活性成分的研究结果,充分展示了道地药材与其活性成分间的密切关系,部分地揭示了道地药材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快速、灵敏的检测近海沉积物中痕量有机磷农药的方法。方法:用加速溶剂萃取仪(ASE)提取近海沉积物中的有机磷农药,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进行检测,建立了同时测定沉积物中敌敌畏、乐果、久效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马拉硫磷、毒死蜱等7种有机磷农药的方法。采用正交实验优化了ASE的萃取条件:用丙酮、二氯甲烷(1:1,V/V)在加速溶剂萃取仪上以10.3 Mpa、120℃提取5 min。结果:近海沉积物中加标有机磷农药的回收率在78.7%-101.5%,检出限为0.43-14.2 ng/g。结论:该方法显著优于传统提取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HPLC-DAD/ESI-TOF-MS)联用技术,对蟾酥中的部分有效成分进行初步分析,探讨HPLC-DAD/ESI-TOF-MS联用技术作为蟾酥质量控制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采用Agilent C18色谱柱,以乙腈和水(含体积比0.1%醋酸)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流速为0.8mL·min-1,室温,DAD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91nm,ESI-TOF-MS采用正离子模式。通过HPLC-ESI-TOF-MS在线测定部分化合物的精确分子量,结合文献报道,对蟾酥毒素进行鉴别。结果结合文献报道,在色谱峰当中对12个主要色谱峰进行鉴定。结论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是蟾酥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丹参药材中丹酚酸B的提取及其HPLC法测定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 建立丹参中丹酚酸B的优化提取条件,并确立其HPLC测定方法。方法 丹参粉末在适当的溶剂中冰浴超声,提取物进行HPLC分析。色谱柱为Alltima C18(5μm,250 mm×4.6 mm);流动相为乙腈-0.5%冰醋酸水溶液,采用梯度洗脱程序,流速为1.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90 nm。结果 在冰浴超声条件下,70%甲醇对丹酚酸B提取率最高。水的提取率为70%甲醇的95.06%。丹酚酸B在0.07~0.70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精密度实验中RSD为1.62%,稳定性和重现性实验中RSD均小于3%。结论 本实验提取丹酚酸B处理方法简单,测定结果稳定可靠,可作为丹酚酸B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丹参品质鉴定和评价的HPLC指纹条形码技术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李磊  黎先春  王小如  王文慎 《中草药》2003,34(7):649-653
目的 建立丹参水溶性有效成分HPLC指纹条形码图谱,以此图谱鉴别不同来源丹参与其他鼠尾草属丹参伪品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以不同产地正宗丹参和市场上充作丹参的其他鼠尾草属植物为分析对象,选择适宜的水溶性成分萃取方法和HPLC分析条件,构建丹参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将相同条件下的指纹条形码图谱相互进行比较。结果 所建立的构建丹参水溶性成分HPLC指纹条形码图谱的方法有较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正品丹参药材有18个共有指纹峰,各峰相对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小于1.18%和25%。以原儿茶醛(保留时间为33.71min,RSD=1.5%)为界,指纹图谱可分为非指纹区和指纹区两个区,非指纹区主要用于有效成分的半定量,指纹区则可同时用于鉴别和成分的半定量。其他鼠尾草属植物的指纹图谱与丹参有较大差异。其差异主要表现在指纹区中。结论 指纹条形码图谱技术能对丹参的道地性进行鉴别并对有关成分进行半定量,从而能对丹参品质进行全面评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品种不同采收期太子参环肽Pseudostellarin B的含量,为合理开发利用太子参的植物资源提供参考。方法不同品种不同采收期太子参经提取制备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太子参环肽Pseudostellarin B的含量。结果一号品种不同采收期太子参中Pseudostellarin B的平均含量为198.1μg/g,二号品种不同采收期太子参中Pseudostella-rin B的平均含量为105.8μg/g。结论不同品种不同采收期太子参中Pseudostellarin B的含量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