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5 毫秒
1.
肾髓相关性,先秦至汉时期就有了初步认识,到了魏晋隋唐时期,逐渐认识到,在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肾-精-髓-骨-血-脑存在密切关系,宋金元时期对髓的解剖学有了新认识,首次提出"脊髓"概念,肾髓相关疾病的病因病机也有涉及,至明清时期,对肾髓相关认识进一步深入,但并没有明确提出"肾髓系统"这一概念,近代学者围绕"肾藏精,精生髓,髓充脑、养骨、化血",对中医传统理论进行总结,使"肾髓系统"初见雏形,这为构建"肾髓系统"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温肾益髓生血方对RA大鼠贫血的改善作用及其对肾脏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50只雄性SPF级Wister大鼠,按体质量进行随机分层,分为五组:正常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10只,生血宁组10只,温肾益髓生血组10只。模型组与治疗组每日予180 mg·Kg·d-1腺嘌呤灌胃及予各治疗组对应的治疗药物,正常组、假手术组与模型组使用等体积去离子水灌胃,每周称取大鼠体质量。饲养12周后,各组大鼠用10%水合氯醛麻醉后取血,测定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等指标;RBC、HGB指标;留取肾组织并用10%福尔马林固定,HE、Mallory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肾脏EPO、PI3K、AKT、p-AKT、bcl-2蛋白表达水平,原位杂交检测大鼠肾脏EPO、PI3K、AKT、bcl-2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明显降低,有极显著性差异(P < 00.01),肾脏出现明显病理损害;与模型组比较,温肾益髓生血组大鼠的一般状态有明显改善,各治疗组体质量有所升高,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 < 0.01),治疗组血清BUN、Scr、UA水平明显降低,RBC、HGB水平升高,具有及显著性差异(P < 0.01),肾脏病理损害减少,各治疗组大鼠肾脏EPO、PI3K、AKT、p-AKT、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 < 0.01),EPO、PI3K、bcl-2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 < 0.01),AKTmRNA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温肾益髓生血方能够纠正RA大鼠的贫血状态并可能是通过干预肾脏PI3K/AKT信号通路起到抗肾脏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温肾益髓生血方对RA大鼠贫血的改善作用及其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42只雄性SPF级Wister大鼠,根据体质量分层随机分组2次,即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尿毒清(2.33 g·kg-1)组、温肾益髓生血(3.5 g·kg-1)组。模型组和治疗组上午180 mg·kg-1·d-1腺嘌呤灌胃,下午治疗组给予相应的治疗药物,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去离子水灌胃,每周称量大鼠体质量,治疗12周后,各组大鼠麻醉后取血,分离血清,检测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全血测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取材固定肾组织、肝脏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大鼠肝脏BMP6,Smad4,Smad1/5/8,p-Smad1/5/8,铁调素(hepcidin)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明显降低(P0.01),血清BUN,SCr水平明显升高(P0.01),肾脏病理损害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温肾益髓生血组大鼠一般状态明显改善,血RBC,HGB水平升高(P0.01),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高表达BMP6,Smad4,Smad1/5/8,hepcidin(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肾益髓生血组BMP6,Smad4,Smad1/5/8,p-Smad1/5/8,hepcid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温肾益髓生血方对RA大鼠贫血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能是通过干预肝脏BMP/Smad信号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肾平含药血清对高糖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作用及RhoA/ROC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制备鼠含药血清;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正常组,高糖组,抑制剂(Y27632)组,厄贝沙坦组,糖肾平低、中、高剂量组,3000细胞/孔种于96孔板,每组8个复孔,12、24、48、60 h观察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Western blotting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中RhoA、ROCK1、α-SMA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高糖诱导后细胞呈梭型或不规则三角形;含药血清干预后,细胞呈扁平不规则多角形。MTT:12 h,与正常组比,各组OD值升高;24、48、60 h,与正常组比,高糖组OD值显著升高(P<0.01);与高糖组比,各治疗组OD值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48 h,与Y27632组、厄贝沙坦组和糖肾平高剂量组比,糖肾平低、中剂量组OD值降低(P<0.05);60 h,与Y27632组比,糖肾平中剂量组降低;与厄贝沙坦组比,糖肾平各剂量组OD值降低(P<0.05);与糖肾平高剂量组比,糖肾平低剂量组升高(P<0.05)。Western blotting,与正常组比,高糖组E-Cadherin蛋白表达减少,RhoA、ROCK1和α-SMA蛋白表达增加(P<0.01);与高糖组比,各组E-Cadherin蛋白表达增加,RhoA、ROCK1和α-SMA蛋白表达减少,高剂量组有显著差异(P<0.01);与Y27632组比,糖肾平高剂量组ROCK1、E-Cadherin和α-SMA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RhoA蛋白表达减少(P<0.01);与厄贝沙坦组比,糖肾平高剂量组RhoA、ROCK1、E-Cadherin和α-SMA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糖肾平通过抑制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和RhoA/ROCK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从而逆转上皮-间质转分化,抑制肾间质纤维化,延缓糖尿病肾病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5.
"肾藏精,精生髓"是中医藏象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近代学者提出的肾-髓-脑,肾-髓-骨等生物轴均是以"肾髓系统"为核心,并在此基础上衍生的,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构建中医"肾髓系统"有利于不断完善和充实"肾髓相关"理论,更好地把握和运用"肾髓相关"理论解决重大疾病的临证问题。而历代医家并没有对"肾髓系统"做出明确的界定,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肾髓系统"中的"髓"包括脑髓、脊髓、骨髓,髓可化生血液,其与骨髓共同滋养骨骼,而骨髓与脑髓、脊髓相互贯通,均与血有关,故"髓化血"这一功能特点在"肾髓系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从"肾髓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方面初步阐释和构建中医"肾髓系统",以期丰富"肾髓系统"相关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翻白草含药血清对高糖培养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及其对转分化机制的影响。方法:制备各组大鼠含药血清;10%胎牛血清(FBS)-RPMI 1640培养基培养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传代培养后按3 000个/孔接种于96孔培养板,分为正常组、高糖组、厄贝沙坦组及翻白草组;加入相对应6%含药血清的高糖RPMI 1640培养基;培养12,24,48,60 h时分别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并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各组吸光度A;高糖培养24 h后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小G蛋白(RhoA),Rho蛋白激酶1(ROCK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钙黏附蛋白-E(Ecadher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高糖培养后肾小管上皮细胞由扁平不规则的多角形变为长梭形;加入相应含药血清干预后细胞呈扁平不规则的多角形;与正常组比较,12 h时高糖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呈明显增殖状态(P0.05),24,48,60 h时增殖显著(P0.01);与高糖组比较,12 h时翻白草组能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P0.05),24,48,60 h时翻白草组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作用显著增强(P0.01);与厄贝沙坦组比较,48,60 h翻白草组能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P0.05);与模型组比较,翻白草组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增加,RhoA,ROCK1和α-SMA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1)。结论:翻白草含药血清可以抑制高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可能与RhoA/ROC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减少非计划再住院意味着节约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和增进患者健康,是提高医疗服务价值的潜在抓手之一。 国内外学者对非计划再住院的研究愈加关注,但现有研究缺乏理论基础,再住院的影响因素、影响路径和多元主体交互效应等 影响机制问题尚未达成共识。基于文献研究,对再住院影响因素及影响机制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以安德森模型为基础,从供 方、需方和环境因素多元视角构建非计划再住院影响机制的整合模型,将为今后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研究基础,并为深 化我国医疗卫生体系改革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黄芪总黄酮对BLM诱导的肺纤维化模型miRNA-21、let-7 d表达水平和TGF-β1/smad信号干预作用。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芪总黄酮组。模型组及药物处理组小鼠气管内一次性滴注博莱霉素(10 mg/kg),假手术组予等量生理盐水,造模后治疗组予黄芪总黄酮(43 mg/kg)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与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第28天取材,进行HE、Masson染色分析肺组织形态及胶原蛋白表达水平,羟脯氨酸含量测定胶原蛋白含量,realtime-PCR分析miRNA-21、let-7 d表达变化,Western-Bloting检测TGF-β/smad信号及EMT相关蛋白表达。结果:BLM诱导肺纤维化miRNA-21明显上调,而let-7 d下调,在此过程中信号蛋白smad7表达增强mad3磷酸化水平减弱,EMT标记蛋白α-SMA表达增高而E-cadherin减少,黄芪总黄酮对上述改变具有逆转作用,但对let-7 d表达无影响。结论:黄芪总黄酮可通过抑制miRNA-21,增加smad7表达,使TGF-β1/smad激活能力下降,抑制肺纤维化EMT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对特发性肺纤维化自噬活性影响及其磷酯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mTOR信号的调控作用,探讨黄芪的抗肺纤维化机制。方法:c57bl/6小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芪甲苷低、中、高剂量组、泼尼松组。博莱霉素(BLM)10 mg·kg-1诱导建立肺纤维化动物模型,以黄芪甲苷低、中、高剂量(25,50,100 mg·kg-1)干预,分别于3,7,14,28 d取材,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变化,马松(Masson)三色染色、羟脯氨酸测定观察胶原表达水平,免疫组化及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olt)分析自噬标记蛋白和PI3K/Akt/mTOR信号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肺组织炎症反应明显、胶原蛋白显著增加(P0.01),PI3K/Akt/mTOR信号增强,自噬活性下降,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甲苷中、高剂量明显抑制肺组织炎症反应,下调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P0.01)和胶原蛋白(P0.05)表达,提高LC3Ⅱ/Ⅰ和(beclin-1)表达(P0.05),减少p62积累(P0.05),同时抑制PI3K,Akt,mTOR磷酸化水平(P0.05),减少ɑ-平滑肌动蛋白(ɑ-SMA)而提高E-钙黏素(E-cadherin)表达(P0.01)。结论:黄芪甲苷通过抑制肺组织炎性反应、下调TGF-β1表达,抑制PI3K/Akt/mTOR信号增强肺组织细胞自噬活性,阻止上皮间质转分化(EMT)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查阅总结中医古典医籍及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提出并初步阐释中医"肾髓系统",认为"肾髓系统"在结构上密不可分,在功能上相互为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肾髓系统"可指导治疗诸多重大中医临床疾病,包括骨代谢疾病、脑神经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且临床疗效显著。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医"肾髓系统"有助于提高重大中医临床疾病的临床疗效,实现传统医学的精准化治疗,发挥中医中药整体治疗的独特优势,在重大中医临床疾病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