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目的:利用DNA条形码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鉴别蕲蛇、乌梢蛇、金钱白花蛇及其混伪品共32种蛇类。方法:收集蕲蛇、乌梢蛇、金钱白花蛇及其混伪品,对样品DNA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扩增产物电泳后进行双向测序。应用Codon CodeAligner11.0.1软件对峰图质量进行比对、拼接,利用MEGA11.0软件对各物种碱基进行分析,构建邻接(NJ)系统聚类树并计算遗传距离。结果:NJ系统聚类树显示,蕲蛇、乌梢蛇、金钱白花蛇及其混伪品共32种均独立聚为一支,眼镜蛇科与蝰科聚为一支,并与游蛇科并列聚类。游蛇科黄环林蛇、颈棱蛇与眼镜蛇科聚为一支,游蛇科赤链华游蛇、环纹华游蛇、草腹链蛇与蝰科聚为一支,锦蛇属玉斑锦蛇、黑眉锦蛇、百花锦蛇未聚为一支。结论:利用DNA条形码COⅠ基因能够准确鉴定蕲蛇、乌梢蛇、金钱白花蛇及其混伪品共32种蛇类,赤链华游蛇、环纹华游蛇、草腹链蛇、黄环林蛇、颈棱蛇、玉斑锦蛇、百花锦蛇、黑眉锦蛇、宽吻水蛇、铅色水蛇、中国沼蛇、渔游蛇的种属归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分析鉴定抗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炎中药复方豨桐制剂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2.1 mm× 150 mm,1.8 μm),以0.1%甲酸水溶液-0.1%乙腈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ml/min,分别在正离子、负离子模式下进行检测,采用Peakview 软件结合药材化合物数据库进行分析;根据获得的精确相对分子量,结合与对照品比对、二级质谱特征碎片和裂解规律以及文献报道确定化学成分。结果 从豨桐制剂中共鉴定了78个化学成分,包括苯丙素类20个,萜类33个,黄酮类19个,脂氧化物6个,其中2个为新化合物。结论 该方法可以全面快速地鉴定豨桐制剂中的化学成分,为豨桐丸、豨桐胶囊的质量控制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广西中医药大学已建成的民族医药专业数据库作为依托,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设计和实现一个功能完善、简单易用的民族医药移动信息平台。介绍平台设计思路、设计原则、功能模块、关键技术、预期结果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介绍大数据概念和关键技术,从总体框架、数据层架构、服务层模式3方面详细阐述基于大数据的中医养生保健应用系统设计,充分发挥大数据价值,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SPE-HPLC同时检测风湿骨痛片中6种生物碱类物质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Welch XB-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以含乙腈-四氢呋喃(25:15)溶液为流动相A,以0.05%醋酸铵溶液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35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 μL。结果 6种生物碱在优化条件下均可有效分离,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乌头碱分别在162.4~8 121 ng(r=1.000 0)、24.96~1 248 ng(r=1.000 0)、58.03~2 902 ng(r=1.000 0)、17.26~863.0 ng(r=1.000 0)、20.16~1 008 ng(r=1.000 0)和19.90~995.0 ng(r=1.000 0)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88%~98%,RSD为1.8%~2.4%。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适用于风湿骨痛片中生物碱类物质含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暴露喉返神经的甲状腺手术后患者发生声音嘶哑的原因。方法 选取于2019年1月—2020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甲状腺手术且在术中暴露喉返神经的患者,对出现术后声音嘶哑的19例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临床随访,观察研究对象术后声音嘶哑的发生特点、持续时间并进行直接喉镜及颈部超声检查。结果 发生声音嘶哑的19例患者中,5例存在术中喉返神经损伤情况,其余14例患者术中喉返神经暴露及保护良好。直接喉镜检查示,该14例患者中,4例存在声带充血水肿现象,1例发生勺状软骨半脱位。术后1周左右的超声检查显示,该14例患者中有11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创腔内积液。结论 虽常规暴露喉返神经减少了术后声嘶的发生率,但术中喉返神经损伤仍然是造成患者术后声嘶的原因之一。此外,术后创腔积液、麻醉插管导致的声带损伤及其他插管相关并发症等非直接手术因素也是造成这些患者术后声嘶的重要原因,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7.
HPLC-ELSD测定灵芝孢子油中甘油三酯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HPLC-ELSD法研究灵芝孢子油中甘油酯组成。方法 采用ACCHROM Unitary- C18色谱柱(250 mm × 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异丙醇(51:49),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器为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结果 甘油三亚油酸酯、1,2-二亚油酸-3-油酸甘油酯、1,2-二亚油酸-3-棕榈酸甘油酯、1,2-二油酸-3-亚油酸甘油酯、1-棕榈酸-2-油酸-3-亚油酸甘油酯、甘油三油酸酯、1,2-二油酸-3-棕榈酸甘油酯、1,2-二油酸-3-硬脂酸甘油酯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2870~0.8610 μg、0.1468~4.404 μg、0.05075~1.523 μg、0.2796~8.388 μg、0.2421~7.263 μg、0.6132~18.40 μg、0.3416~10.25 μg、0.06915~2.075 μg(r2 = 0.9993,0.9988,0.9994,0.9993,0.9989,0.9989,0.9990,0.9995),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3.3%,99.4%,103.3%,97.9%,100.7%,105.1%,96.4%和106.2%,RSD分别为4.9%,5.4%,3.8%,5.0%,5.7%,4.0%,4.6%和3.3%。灵芝孢子油中8个甘油酯中相对含量较高的依次是1,2-二油酸-3-棕榈酸甘油酯、甘油三油酸酯、1,2-二油酸-3-亚油酸甘油酯、1-棕榈酸-2-油酸-3-亚油酸甘油酯、1,2-二亚油酸-3-油酸甘油酯,约占8个成分总量的90%。结论 该方法简便、专属性、重复性良好,可为灵芝孢子油的品质鉴定及油脂掺伪鉴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探讨5-氨基咪唑-4-羟酰胺核糖核酸甲酰基转移酶(ATIC)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乳腺癌细胞系 MB231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运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法(qPCR法)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法)检测 ATIC在 9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慢病毒干扰技术构建 ATIC低表达的乳腺癌细胞系 MB231并 通过qPCR法和 Westernblot法检测 ATIC的干扰效果;采用 CCK-8法、平板克隆实验和 EDU 染色法联合检测细胞增 殖情况;采用 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测定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blot法检测 ATIC 对上皮间质转化关键蛋白(Ecadherin和 Vimentin)以及增殖相关蛋白 PCNA 表达的影响。结果 ATIC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ATIC在 MB231细胞和 T47D细胞中表达较高;sh-ATIC-MB231细胞系构建成功,sh-ATIC 组 ATIC 的蛋白和 mRNA 水平均明显低于sh-NC组;敲低 ATIC表达明显减弱乳腺癌细胞 MB231的增殖和迁移能力;ATIC下调导致 E-cadherin 表达水平上调而 Vimentin、PCNA 相对表达水平下调。结论 ATIC可以影响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减缓乳腺癌的 发展,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HPLC同时测定衢枳壳中7种指标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HPLC同时测定衢枳壳中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木犀草素、川陈皮素和桔皮素含量。方法 采用Agilent Extend 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检测波长:330 nm,以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柱温:30℃。结果 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木犀草素、川陈皮素、桔皮素分别在23.30~1 164.80 ng,170.84~8 541.91 ng,17.22~861.20 ng,156.17~7 808.64 ng,3.13~156.48 ng,0.90~45.23 ng,0.85~42.27 ng内线性关系良好(r ≥ 0.999 5,n=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8%,101.3%,98.3%,96.8%,101.8%,101.7%,108.9%。结论 首次建立了衢枳壳中7个成分HPLC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为综合评价衢枳壳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探究 NUAK2基因在乳腺癌诊疗中的临床价值并分析其对乳腺癌细胞 MCF-7 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 TCGA 和 GTEx数据库分析 NUAK2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乳腺癌患者 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人乳腺癌细胞 MCF-7为细胞模型,合成 NUAK2的特异性siRNA(si-NUAK2)并转染 MCF7细胞,通过qRT-PCR和 Westernblot检测 NUAK2的表达情况;干扰人乳腺癌 MCF-7细胞 NUAK2的表达,利用平板 克隆实验和 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水平,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通过String数据库得到 NUAK2相互结合蛋白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 TCGA 数据库和 GETx数据库分析结果及患者组织标本检测结果显 示 NUAK2在乳腺癌中高表达且与患者临床病理分型密切相关;平板克隆实验和 CCK-8实验结果显示si-NUAK2组细 胞增殖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结果显示si-NUAK2组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String 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 NUAK2与蛋白水解、生理节律以及 Wnt等信号通路密切相关。结论 NUAK2可能与乳腺癌的 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