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去势联合腹腔注射地塞米松法建立大鼠肌少-骨质疏松症模型并确定本病的评价指标。方法将40只6月龄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假手术+地米组、去势组、去势+地米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假手术+地米组大鼠行假手术,去势组、去势+地米组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一周,假手术+地米组、去势+地米组大鼠腹腔注射地塞米松,连续二周。造模后3个月,各组大鼠分别进行抓力测定、全身和股骨全段骨密度测定、骨骼肌质量指数和相对骨骼肌质量指数测定、股骨远端骨微结构测定等,并探讨本病的评价指标。结果①与假手术组相比,假手术+地米组大鼠前肢抓力、骨骼肌质量指数和相对骨骼肌质量指数明显降低。②与假手术组相比,去势组和去势+地米组大鼠前肢抓力、骨骼肌质量指数和相对骨骼肌质量指数明显降低,全身骨密度、股骨全段骨密度、股骨远端骨体积分数、骨表面密度和骨小梁数明显下降,骨小梁分离度明显提高。③与去势组相比,去势+地米组大鼠前肢抓力有下降趋势、骨骼肌质量指数和相对骨骼肌质量指数明显降低。结论去势联合腹腔注射地塞米松法可以建立肌少-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这种复合造模法具有造模周期短、模型稳定、可操作性强、成本低等优点。大鼠前肢抓力、骨骼肌质量指数和相对骨骼肌质量指数、全身骨密度和股骨骨密度、股骨远端骨微结构等指标可以作为本病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Wnt信号通路及内质网应激研究山茱萸新苷Ⅰ对大鼠原代成骨细胞的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提取原代成骨细胞,CKK8实验检测在药物浓度下山茱萸新苷Ⅰ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检测不同浓度山茱萸新苷Ⅰ干预下成骨细胞ALP的活性情况; Real-time PCR检测Wnt2、β-catenin、BMP2、OPG、NOX4、PERK基因mRNA的表达; Western blot检测Wnt2、β-catenin、PDI、CHOP和BIP蛋白表达量。结果 CKK8实验及ALP染色表明山茱萸新苷Ⅰ对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有一定影响,不同浓度山茱萸新苷Ⅰ干预下成骨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增殖;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山茱萸新苷Ⅰ组的Wnt2、BMP2、β-catenin、OPG、NOX4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 01),而PERK明显降低(P0. 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山茱萸新苷Ⅰ组的成骨细胞Wnt2、β-catenin、PDI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 01),CHOP表达亦有轻微上升,但不明显(P0. 05),而BIP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 01)。结论山茱萸新苷Ⅰ浓度为1 mmol/mL时在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的作用上表现最佳,其能显著升高成骨细胞Wnt2、BMP2、β-catenin、OPG和NOX4的mRNA表达水平,而降低PERK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Wnt2、β-catenin、PDI的蛋白表达量,降低BIP的表达量,在山茱萸新苷Ⅰ的干预下,Wnt信号通路及内质网应激途径对成骨活动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补肾健脾活血方对去卵巢大鼠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72只6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4只),手术组(48只),双侧卵巢切除法造模,术后3个月两组各随机选取12只检测骨密度验证造模成功。手术组剩余的36只大鼠随机分为双侧卵巢切除模型组(OVX),补肾健脾活血方组(BSJPHX,给药剂量2.979 g·kg~(-1)),阿仑膦酸钠维D3片(Ⅱ)组(ALN,给药剂量1.02 mg·kg~(-1)),假手术组,OVX组给与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12周后处死各组大鼠,双能X射线法检测大鼠全身骨密度,生物力学试验进行胫骨三点弯曲试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BMP2,Smad1,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保护素(OPG)基因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MP2,p-Smad1,Runx2,OPG蛋白的表达。结果:造模3个月后,与假手术组比较,OVX组大鼠骨密度明显降低,最大载荷及刚度均降低,BMP2,Smad1,Runx2,OPG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给药3个月后,与OVX组比较,BSJPHX组,ALN组骨密度均明显增高,最大载荷及刚度均增加,能显著提高BMP2,Smad1,Runx2,OPG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补肾健脾活血方既能通过调控BMP2/Smad通路的信号转导,又能上调OPG的表达,这可能是补肾健脾活血方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探索骨质疏松症与膝骨关节炎的关系。方法 通过GEO数据库查找骨质疏松症和膝骨关节炎血清基因芯片表达谱;采用GEO2R筛选出差异miRNA并在miRDB、Targetscan进行靶基因预测;DAVID6.8数据库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GO分析及KEGG信号通路分析;应用STRING、Cytoscape软件建立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结果 本研究共获得骨质疏松症与膝骨关节有交集的4个差异miRNA,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共含278个节点与545条连线。筛选出10个核心基因:VEGFA、ESR1、CCND1、PRKACA、GSK3β、H2AFX、SHH、EGR1、DNMT3A、DNMT3B。结论 交集miRNA和核心基因的发现有助于了解骨质疏松症与膝骨关节炎的相关性,了解两病的相关发病机理,为药物的开发提供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模型大鼠的肝脏脂肪病变及补肾健脾活血方的作用。方法 选取3月龄SPF级雌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模型组(n=18);去卵巢后确定造模成功,随机抽取模型组12只大鼠,使用阿仑膦酸钠(n=6)和补肾健脾活血方(n=6)灌胃12周。取材后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检测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microCT观察骨微结构;测量大鼠体重、肝脏重量及计算脂肪比;生化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 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 AST);油红O染色、HE切片观察肝组织;免疫组化观察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结果 与假手术组对比,模型组的ALT、AST水平升高(P<0.05),腰椎骨密度下降(P<0.05);骨小梁数量明显减少,骨微结构受破坏;体重升高,脂肪比升高;肝脏重量升高,肝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广东省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中医证型及其影响因素做横断面研究并探讨分析其关系。方法对广东省内各地(广州市、中山市、佛山市、惠州市、台山市等)医院1 453名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所收集的资料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骨密度、中医证型及其影响因素(年龄、绝经年龄/年限,既往骨折史,髋部骨密度,治疗时间等)。结果最终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样本共373例,年龄介于48~95岁之间,平均年龄73.56±9.32岁,其中脾肾阳虚证130例,占34.85%,肝肾阴虚证161例,占43.16%,气滞血瘀证75例,占20.11%,其他证型7例,占1.88%。各年龄段、不同绝经年龄组间、不同绝经年限组间的患者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有既往骨折史和父母是否发生过髋骨骨折的骨密度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脾肾阳虚证的患者髋部骨密度明显高于肝肾阴虚证(P0.05),治疗时间大于6个月的患者活动度改善情况和一般情况优于治疗时间少于6个月的(P0.05),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的患者接受治疗半年以上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不超过半年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东省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各年龄段的骨密度有一定的差异性,绝经年龄、绝经年限、既往骨折史、父母髋骨骨折史与骨密度有一定相关性,不同中医证型的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不同其效果亦有差别。  相似文献   
7.
黄宏兴教授课题组长期致力于研究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防治,首次提出脾肾-肌骨-线粒体理论,历年来的相关研究使得该理论逐步完善。本文通过整理相关资料,明确脾肾、肌骨、线粒体三者关系,精炼出该理论的核心内容:骨质疏松与脾肾、线粒体、肌骨关系密切;脾肾-肌骨-线粒体理论基本内容包含了脾肾共司肌骨、线粒体功能与脾肾相通两个核心内容。脾肾-肌骨-线粒体理论是结合中医学中的“脾肾相关”“脾主肌肉”“肾主骨”和现代生物学中的线粒体功能发展而来,其充分运用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在防治骨质疏松症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介绍该理论的演变、发展沿革及应用,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相关材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高低峰值骨量人群生物标志物的差异,并验证其在骨质疏松症中的诊疗价值。方法 从GEO数据库获取高低峰值骨量人群基因表达数据集(GSE7158),利用R语言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然后进行差异基因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获取差异基因蛋白互作网络,利用Cytoscape中的CytoHubba插件及R语言筛选得到关键基因及关键基因互作网络。最后,验证关键基因在骨质疏松症中的表达及诊疗价值。结果 共筛选得到高低峰值骨量人群差异表达基因182个,包括73个下调和109个上调基因。KEGG通路分析中破骨细胞分化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和铁死亡信号通路值得关注。PPI网络分析得到11个关键基因:MCM7、BUB3、RBBP7、GNG2、FSHR、PCNA、CCR5、CDK16、SRSF7、NPM1和CPSF6;进一步验证分析发现CCR5、CDK16、RBBP7和SRSF7和骨质疏松症密切相关。结论 研究发现CCR5、CDK16、RBBP7和SRSF7可能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密切相关,可能成为早期筛选骨质疏松症高风险人群的生物标志物,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发挥重要作用,为后续进一步实验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人口老龄化势不可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已成为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安全的公共卫生问题。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增龄性的慢病,有着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医疗费用高、病程长、疗程长、生存质量低的特点,社会关注度仍旧不足。基层医疗机构(以下简称“基层”)作为我国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治骨质疏松症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然而基层仍存在知晓率低、药物选择不明确、自我定位不清晰、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尚未建立及人才水平有待提高的问题。本文结合基层的实际情况及特点,认为中西医结合的防治模式是关键,提出“营养、阳光、运动”六字方针,建议不断推进学科及学术组织建设,加强公众健康教育及基层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呼吁骨质疏松症纳入慢病管理,推进分级诊疗,以实现全程管理及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