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维脑路通是以天然芦丁经羟乙基化合成的黄酮化合物衍生物,其主要有效成分为三羟乙基芦丁[1,2].由于维脑路通组分多,各组分间理化性质差异小,采用通常方法难以对其进行全组分的分离鉴别及单一组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
用紫外多成分测定功能测定喷雾剂中利巴韦林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巴韦林 (ribavirin)为广谱抗病毒药物 ,在临床上有广泛应用。利巴韦林喷雾剂是以新型喷雾瓶为包装材料的灭菌水溶液。利巴韦林含量测定有比色法[1] 、高效液相色谱法[2 ,3 ] 等 ,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计的多成分测定功能 ,可同时测定制剂中利巴韦林及抑菌剂尼泊金乙酯  相似文献   
3.
功劳木及同属6种药用植物的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功劳木及同属6种药用植物的石油醚、乙醚和水提取物进行红外光谱测定,其红外光谱的差异能大体反映出不同样品间化学成分相对差异的大小。该法可为在同科属植物中寻找新药源的工作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药配方颗粒红外指纹图谱的鉴别方法.方法:测试了13种中药配方颗粒丁酮提取物的红外指纹图谱.结果:13种中药配方颗粒分别具有独特而稳定的红外指纹图谱.结论:中药配方颗粒的红外指纹图谱可以作为其质量控制和真伪鉴别的根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米非司酮浓度,并对口服10 mg米非司酮片后的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方法:血浆样品以他达那非为内标,经乙腈沉淀蛋白后进行LC-MS/MS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系统,色谱柱为Sun Fire C18柱(150 mm×2.1 mm,5μm),流动相为10 mmo L·L-1醋酸铵溶液-乙腈-甲酸(20∶80∶0.2);采用质谱检测系统,ESI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MRM)方式监测m/z 430→m/z 372(米非司酮)和m/z 390→m/z 268(内标他达那非)。结果:米非司酮质量浓度在1.0~1 000.0 ng·m L-1范围内与色谱响应相关性良好,定量下限为1.0 ng·m L-1。批内及批间精密度RSD均小于9%,准确度在91.0%~107.6%。20名受试者单次服用10 mg米非司酮片后AUC0-96 h为(4 198.2±1 792.8)ng·m L-1·h,AUC0-∞为(4 384.2±1 880.1)ng·m L-1·h,Cmax为(476.4±223.1)ng·m L-1,tmax为(1.04±0.80)h,t1/2为(20.61±6.50)h,MRT为(21.46±4.32)h,CL为(2.7±1.1)L·h-1,Vd为(75.9±28.0)L。结论:本测定方法灵敏准确,简便易行,适用于服用低剂量米非司酮后血药浓度的测定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米非司酮片口服后吸收较快,1 h左右达峰值;受试者用药后无不良事件发生,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测定不同采收期绿茶中茶多酚和咖啡因的含量。方法:使用 Inertsil ODS-3色谱柱(2.1 mm×150 mm,5μm),以甲醇-水(含0.2%甲酸)梯度系统为流动相,流速为0.4 mL·min~(-1),用 HPLC 外标法测定不同采收期绿茶中 EGCG 和咖啡因的含量,根据 HPLC—MS 提供的质谱分子量信息,确定 EGC、ECG 的色谱峰,再根据 EGCG 的含量测定 EGC、ECG 的相对含量。结果:EGCG 和咖啡因在10~800μg·mL~(-1)的范围内线性关系均良好(r_(EGCG)=0.9998;r_(咖啡因)=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3%,98.2%。EGCG 的最高含量为干茶重的18.04%,咖啡因的最高含量为干茶重的3.76%。结论:该测定方法结果准确,选择性好,操作简单。在日照产绿茶中,EGCG 的含量在10月份达到最高,而咖啡因的含量在4月最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抗癌药物紫杉醇纳米粒注射液在荷瘤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及抗H22肝癌的作用。方法:将昆明种小鼠前肢腋皮下接种H22肝癌细胞,待瘤体长到1?g,分别尾静脉注射紫杉醇纳米粒注射液及市售紫杉醇注射液,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的方法测定荷瘤小鼠体内不同组织中紫杉醇的含量。结果:两种不同制剂的紫杉醇主要分布于胰腺、卵巢、脾脏,其抗肿瘤作用以2.5?mg/kg的紫杉醇纳米粒注射液更有效;紫杉醇纳米粒注射液在胰腺、卵巢、脾脏、实体瘤中的分布明显高于紫杉醇注射液(P<0.05);其它组织器官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紫杉醇注射液均有明显抗肿瘤作用,但紫杉醇纳米粒注射液在胰腺、卵巢、实体瘤的靶向性高于紫杉醇注射液,其分布与疗效有一定关联性。  相似文献   
9.
美他多辛的HPLC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HPLC法测定美他多辛的含量。色谱柱为Luna C18(2)柱,流动想为乙腈—0.2%磷酸(1:99),检测波长205nm,平均回收率为99.8%,及RSD为0.77%。  相似文献   
10.
阿替洛尔鼻用凝胶剂在兔体内的药动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阿替洛尔凝胶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评价阿替洛尔凝胶剂作为鼻腔给药系统的应用价值及作用。方法取12只家兔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鼻腔给药和口服片剂给药,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家兔血浆中阿替洛尔的浓度,并用3P97程序软件处理,用t检验法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鼻腔给药的阿替洛尔凝胶吸收速度快,相对生物利用度达109.71%。结论阿替洛尔鼻用凝胶剂生物利用度有所提高,个体差异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