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
目的探究活血化瘤汤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瘤汤,疗程31 d。检测临床疗效、病灶(肌瘤、子宫)体积、卵巢内分泌功能指标(E2、P、FSH、LH)、内分泌功能指标(TGF?β3、IL?22)、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病灶体积缩小(P<0.05),P、FSH、LH、内分泌功能指标降低(P<0.05),E2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瘤汤联合米非司酮可有效缩减子宫肌瘤患者肌瘤体积,促进子宫大小恢复正常,改善卵巢内分泌功能,降低TGF?β3、IL?22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逐瘀消癥方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患者细胞凋亡蛋白和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方法:将98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米非司酮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应用逐瘀消癥方,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子宫体积、肌瘤大小、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 并比较两组血清性激素、细胞凋亡蛋白和雌、孕激素受体水平与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子宫和瘤体均小于对照组(P<0.05); 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高于对照组(P<0.05),收缩期峰值流速(PSV)低于对照组(P<0.05); 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孕酮(P)、Bcl-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Bax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逐瘀消癥方可降低性激素水平,改善子宫血流动力指标,有助于缩小肌瘤体积和子宫体积,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细胞凋亡蛋白和雌、孕激素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硝酸异山梨酯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心绞痛发作时可临时含服硝酸甘油片;治疗组加服益气活血汤。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改善及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Q开关Nd:YAG 1 064nm激光联合氨甲环酸片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对MASI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7年2月-2018年10月门诊收治的116例黄褐斑患者,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1例,采用Q开关Nd:YAG 1 064nm激光治疗;观察组:6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氨甲环酸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黄褐斑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Melasma area severity index,MASI)以及不良反应发生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93.85%)明显高于对照组(74.5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54,P=0.00);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后MASI评分为(10.63±3.63)分,略低于对照组的(11.38±3.76)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8周、12周MASI评分为(8.21±3.28)分、(6.32±3.51)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56±3.54)分、(8.23±3.40)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2.31%,低于对照组的27.4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3.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7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单一使用Q开关Nd:YAG 1 064nm激光治疗方案,联合使用氨甲环酸片治疗黄褐斑有效性更明显,可相对减少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且明显降低复发率,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黄芩总黄酮对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缓解作用及B细胞淋巴瘤因子10(BCL10)/黏膜相关淋巴瘤易位基因1(MALT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依那西普,0.5 mg·kg-1)、黄芩总黄酮低、高剂量组(50,100 mg·kg-1),每组1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建模成功后依那西普组和黄芩总黄酮组腹膜内施用相应药物(10 ml·kg-1),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给药4周。实验结束后,测定大鼠关节炎指数和踝关节肿胀度,观察大鼠踝关节滑膜结构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炎症因子,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测定踝关节滑膜BCL10、MAL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滑膜增厚,中性粒细胞弥漫性浸润,形成血管翳;依那西普组及黄芩总黄酮高剂量组大鼠踝关节滑膜细胞结构正常,可见较少的炎性细胞,无血管翳形成。与模型组比较,依那西普组和黄芩总黄酮组大鼠关节炎指数、踝关节肿胀度、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踝关节滑膜中BCL10、MAL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黄芩总黄酮低剂量组以上各指标与高剂量组及依那西普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芩总黄酮能明显抑制炎症反应,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缓解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黄芩总黄酮抑制大鼠踝关节滑膜BCL10、MALT1 mRNA和蛋白表达进而抑制BCL10/MALT1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温肺化瘀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AE-COPD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温肺化瘀方口服,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的82.50% (P< 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FEVC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EV1%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温肺化瘀方能够有效改善AECOPD患者肺功能,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