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目的:了解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疾病知识的缺乏程度并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制订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将12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依据健康教育知信行理论(KABP Model)自行设计评估表,根据健康教育评估结果,并结合祖国传统医学防病治病理论,针对治疗组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确立系统的、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案,对照组不予以健康教育.结果:出院前治疗组知晓率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在入院时患者对冠心病预防控制知识得分以45~59岁年龄段最高,行为得分以60~75岁年龄段最高,35~44岁年龄段知识、行为得分均低于其他两个年龄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两组患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均明显提高,不同文化程度人群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冠心病健康教育对ACS患者冠心病预防控制的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有重要影响,在冠心病二级预防和治疗中有较显著的效果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认为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冠心病情志量化研究,可以更好的表达我国冠心病患者的情志变化。从三个方面,即:中医情志学说源流、情志与冠心病的关系、中西医结合情志评价量化冠心病研究思路,论述了冠心病中西医结合情志评价量化研究思路。指出:应结合冠心病和情志的相关特点,从心理、生理及社会心理的不同程度进行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3.
选择我院52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标准剂量氯吡格雷)和试验组(大剂量氯吡格雷),评估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及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介入治疗前、用药后12h及24h后,试验组血小板聚集情况明显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未见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在进行介入治疗时,应用大剂量氯吡格雷能显著减少术后血栓形成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冠心病住院患者对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的知信行现状,为其治疗和二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健康教育知信行理论(KABP Model),并结合PRECEDE-PROCEED模式自行设计评估表,对60例已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知与行不统一;对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理解模糊,甚至错误;健康教育前患者对冠心病相关知识项目的知晓程度和文化程度有关。结论健康教育在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中意义深远,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患者制定多样化、针对性强的健康教育方式,是提高健康教育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低血压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大致以"虚"为主,多见气血亏虚、气阴两虚及脏腑虚损,治疗原则为"虚者补之",即补其不足,多从心、肝、脾胃、肾论治,治疗以补气、养血、滋阴、温阳为主。汤剂中古方及自拟方中多以黄芪、人参、党参、当归、生脉散等补益方药为主,其中黄芪、人参及党参均有双向调节血压的作用。注射针剂以生脉注射液或参麦注射剂为主,针灸治疗多取百会、关元、足三里及三阴交穴,穴位按摩以百会、合谷、足三里、涌泉等为主。经临床研究表明中药汤剂、中药针剂、针灸及穴位按摩疗效颇佳,但调查研究的样本量、随机对照、疗效标准有待完善,研究结果可信度仍有待考证。  相似文献   
6.
韩秀江 《吉林医学》2012,33(4):879-880
<正>应用文献法,查阅我国近期内发表在中文科技期刊上及硕、博士论文中关于健康教育的论文,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冠心病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与特点,探讨我国冠心病患者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系统、有评价的社  相似文献   
7.
目的:编制一套有中华文化内涵的冠心病(CAD)生存质量量表,用以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CA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方法,将129例CAD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简称对照组),其中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如抗血小板药物、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等;治疗组在常规西药基础上辨证施治,加用中药汤剂和中成药。本研究主要观察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1)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和对照组生存质量情况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2)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维度计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在"临床主要症状"、"疾病伴随情况"、"疾病认识程度"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余"躯体活动受限程度"、"疾病发作情况"、"疾病诱发因素"、"治疗满意程度"四个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生存质量。(2)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的患者,生存质量随时间的推移改善越明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